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19: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0:53
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惯用语和口头常用成语,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文化形态,流传至如今,有人觉得有一些道理,有人觉得丝毫没有根据。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既成的观念和文化现象也一样,生活中某些俗语既形成,对于认可它的人来说自有其中的道理。
相由心生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在的品质,通常会通过面相表现出来。中国古代有一种职业叫做相士,他们专门通过观察人的相貌和生辰八字,来预测人的运势和前程。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其实除了相士,就算普通老百姓,也总结了一些普遍的识人方法,如“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
此话意思通俗易见,是说耳朵大的人比一般的人更有福泽,他们要么富贵要么长寿,而眼睛长得长斜状的人,或是喜欢拿斜眼看人的人,心术和行为极有可能不正。这种典型的以貌取人的说法,在眼界开拓的现代人看来,显然是不对,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意识观念却悄然影响着判断。
耳大有福,至今很多农村老人还深信不疑,可是让他们解释为何耳朵大的人更有福气时,又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他们会回答这是老辈传下来的经验,然后举一些生活中认为典型的例子。其实“耳大有福”这种认知的形成,完全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古代是典型的小农社会,对于一个普通的小农家庭来说,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有限的土地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如果是佃农,还要把大部分的产出作为租税交给地主,一遇到天灾和事故,家庭的抵御能力十分低下。因此而知,古*部分人的生活条件很糟糕,加上长期的劳作,农民通常瘦骨嶙峋。
而对于富贵人家来说,物质条件优渥,日常生活舒适,所以在身体素质上好太多了,他们白胖健康,耳大一定程度上指的是耳肥,有耳垂,这样的人当然非富即贵了。再加上传统文化中一些历史人物的影响,例如道教创始人老子,及“大耳贼”刘备,更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
再说下一句,眼邪心不正,眼睛是心理的窗户,眼睛流露出的神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信号,大家觉得做了亏心事坏事的人,会有心虚眼神躲闪的表现,因此眼斜被认为“心不正”。
还是那句话,任何意识观念的形成都会受到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永远在发生,对于一些老观念还是理性对待吧,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