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21: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22:58
对床砂形体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水槽实验得到的。在实验中,各种特定的床砂形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水动力条件,随着流动强度的增大,床砂形体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变化。这一现象早先曾由索尔贝(Sorby,1908)和吉尔伯特(Gilbert,1914)进行研究,以后又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如西蒙斯和理查森(Simons et al.,1961)、艾伦(Allen,1968)、哈姆斯(Harms et al.,1975)等,他们总结了水槽实验资料,并建立了流动条件与床砂形体的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 在准平衡的单向水流下形成的床砂形体类型
水槽实验中,流水在小于0.6mm砂粒的平坦床砂上流动时,当流动强度很小或流速极缓慢时,流水不能推动颗粒运动,此时床砂物质并不移动;水中携带的悬浮物质沉积在床砂表面后即形成无运动的平坦床砂。当水流的强度增大,流速达到20cm/s时,床砂颗粒开始移动;由于有流动阻力的存在,在床砂表面形成向上游缓倾斜、向下游陡倾斜的不对称的砂波,其波高为0.5~3cm,波长小于30cm,很少超过60cm,这种床砂形体称为砂纹。当水动力进一步增强,流速达到50cm/s时,砂纹的波高及波长逐渐增大,波高由3cm左右至10~20cm,波长可达数米;先后出现砂浪、砂丘两种床砂形体。形成砂浪的流速要小于砂丘,砂浪的波脊比砂丘的波脊平直,波长/波高的比值要大些。在流态特征上,砂纹、砂浪、砂丘都属于低流态,其流动的阻力大,沉积物的搬运相对少而不连续,颗粒沿着床砂形体的陡坡向下崩落,床砂形体连续缓缓地向前移动,水面波的起伏与床砂形体的起伏恰好相反,构成异相位,弗劳德数(Fr)小于0.8或1,水流流态为缓流。
当流动强度再增大时,则波长急剧增大,流水遂以较大的剪切力削蚀砂丘的高度,形成低角度的砂丘(倾角约为10°),属于过渡流态,沉积物的搬运趋向连续,表面趋向于变平,与床砂形体的起伏无关,弗劳德数接近1。
当流动强度进一步增大时,低角度的砂丘逐渐消失,形成平坦的床砂,砂粒在平坦的床面上做连续的滚动和跳跃,跳跃的高度大约等于颗粒直径的2倍,这种床砂形体称为平坦床砂。若再增加水流的强度,则水面波又出现起伏,其起伏形态与床砂形体的起伏一致,构成同相位,表面波与床砂形体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由于高的流速和大的弗劳德数值,使水面波增高,直至不稳定,向上游方向发生破碎。此时,水流向下游方向的流动使床砂形体的陡坡一侧遭受侵蚀,并在下一个床砂形体的缓坡一侧产生加积,则床砂形体向上游移动,形成逆行砂丘(antine)。当水流强度再增大,在有相当大的坡度和沉积物搬运量时,则构成大的沉积物丘,形成流槽和凹坑。流槽向上游缓慢移动,每个流槽的终端同凹坑联结。平坦床砂、逆行砂丘、流槽和凹坑都属于高流态,其流动的阻力小,沉积物的搬运量大而且是连续运动,水面波的起伏和床砂形体的起伏是一致的,构成同相位,弗劳德数大于1,水流流态为急流。
表4-1中总结了单向水流发育的底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