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洛阳》的创作背景和大意,重点解释“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一句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20: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0:54
根据诗句的内容,我的理解:
本篇作于安史之乱,明皇幸蜀之后重返长安。
你要知道,杜甫的思想非常正统。诗作忧国忧民,而且对君王有一种期待。
杜甫不愧是诗圣,笔下功力深厚,用典都能用到你很难发现的地步。
故老仍流涕,用西晋灭亡,晋怀帝落到刘渊手里备受屈辱的故事,暗指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的窘境。出自《晋书·怀帝纪》,刘聪出猎,令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为导,百姓聚而观之,故老或歔欷流涕,聪闻而恶之。
龙髯幸再攀,有一种小民对皇帝的崇拜的 感觉。
黄帝乘龙上天的传说,出自《前汉·郊祀志》: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七十余人从上,龙乃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乃抱其弓与龙髯号。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弓曰乌号。
找到网上的一些介绍。
此叹西狩之事也。上四,叙幸蜀之由。下四,记还京之事。别颜流涕,上下相应,禄山于天宝十四年十二月,陷东京,所谓洛阳没也。次年六月七日,灵宝败绩,贼入潼关,所谓犯潼关也。是夕,平安火不至,明皇惧而谋幸蜀,所谓初愁思也。十三日,帝出延秋门,至咸阳驿,而从宫骇散,所谓惨别颜也。至德二年九月,郭子仪收复西京,贼众夜遁,所谓去宫阙也。十月,肃宗入长安,上皇发蜀郡,所谓出关山也。十二月,上皇至自蜀,百姓舞抃路侧曰:“不图今日,复见二圣。”所谓故老流涕,龙髯再扳也。此叙出狩还宫之事,首尾详明,真可谓诗史矣。《杜臆》:初愁思,盖向不知愁者。流涕攀髯,则开元美政,去国仁言,真足以系人心者。考唐史,帝之出奔,经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上曰:“贼来无得,必更敛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赤子。”上既过便桥,国忠使人焚桥,上曰:“人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高力士扑灭之。皆去国之仁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