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孙网网站的创办历程及创始人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2:18
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它水量终年充沛,滋润着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国”。 1995年,当贝佐斯(Jeff Bezos)在给他的网上书店最后确定名字时选中了“亚马逊”。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网络公司亚马逊成了电子商务的代名词,而它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了互联网上最著名的一个案例。
同其他许多早期电子商务网站一样,亚马逊的诞生 和早期发展有很多富有戏剧性的片断。而所有这些都和其创始人贝佐斯这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贝佐斯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表现出了对做事情的很强的专注能力。他的童年是在休斯顿度过,据其蒙氏幼儿园老师回忆,当其他小朋友已经从一个桌子转到另一桌子开始一个新的手工活动时,他常常还沉浸在原来的活动中,需要老师把他从原来的桌子抱起来放到新的桌子上,而他手中还拿着原来的东西。上小学时,他喜欢上了一个称为“无限魔方”的价值20美元的玩具。母亲由于这个玩具太贵没有买给他,于是他买来材料自己做了一个。这段轶事被记载在一本休斯顿当地出版的关于天才教育的书中。
高中毕业后,他顺利地被普林斯顿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录取并在四年后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并以优等生中的年级最高荣誉毕业。可是他并没有选择去稳定的大公司工作,而是选择了一个在金融服务领域里设计全球股票交易网络的创业公司工作。这个公司成为后来的E*Trade等网络股票交易公司的始祖。在这里,他磨练了自己网络设计和编程经验,并隐约看到了他以后要创立的亚马逊公司的网络技术蓝图。随后,凭借他在金融服务领域里的技术经验,他跳槽到另一个金融服务领域的公司里称为其最年轻的服总裁并负责技术服务工作。这个公司专门为大公司做金融投资分析软件。
1990年,在跟猎头公司表示他想找一个真正的具有*性技术的创业公司工作后,他来到了肖氏对冲基金(D. E. Shaw)。肖氏对冲基金是由号称金融业的比尔·盖茨之称的大卫·肖创立。该公司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捕捉全球不同股市对于同一股票的微小价格差距并从中获利。这一机器炒股方式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股票交易员的作用。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贝佐斯很快就得到大卫·肖的赏识并得到重用,称为公司的资深副总裁。
1994年,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商业机会的隐现,肖让贝佐斯做开始研究互联网并为公司在互联网上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贝佐斯做了一番调查后发现,当时的上网人数在以每年2300% (1993) 的速度增长,显然这里面商机无穷。不过,当时网上购物还在萌芽状态,尽管有些人已经在尝试,却没有人知道到底在网上卖什么合适。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他发现应该在网上卖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当时上网的人都是高学历,喜欢读书。而且对消费者来说,买书不象买衣服和其他不太标准化的商品那样,有质地和款式的疑虑。发现了这个机会之后,他向肖做了汇报并建议肖让他负责为公司开展这项业务。
历史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肖没有采纳贝佐斯的建议尽管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商机。贝佐斯于是决定离开公司自己来做这件事情。肖劝他说,网上卖书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是更适合一个目前没有更好的工作的人来作。贝佐斯最后还是决定辞职。
1994年,贝佐斯和妻子离开了东海岸,来到西雅图开始了他的亚马逊创业历程。
在西雅图租了一个房子安顿下来后,他首先通过在肖氏对冲基金工作时结识的朋友在硅谷找到了一个做数据库的高手,然后又从西雅图大学物色到了给当时的计算机工程系做网站设计的一个英国人。这两个人成为亚马逊的第一批雇员。
尽管亚马逊书店就此开业,最初的一段时间,效果并不理想,有一段时间贝佐斯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为了筹资,他的父母把养老的钱拿出来作为投资给了他。他又通过各种地方关系从西雅图的一些私人投资者手里募集到了一些资金。这中间,很多小的投资人凭信心投资由此成了千万富翁,而另一些人则与其失之交臂。
真正让亚马逊崛起并走向世界级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决定性一天是1996年5月16日,在这一天,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关于亚马逊书店的报导为众多寻找投资机会的人们找到了投资的对象,也让网站的流量大增。贝佐斯开始每天被各种风险资金的注资要求所包围。
这时的贝佐斯已经对电子商务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看到了对亚马逊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1996年的互联网仍然是一片待圈的土地。谁圈到了最大的地盘,谁的未来发展前景就越深广。
看准了这个时机,他迅速改变策略,把寻求盈利变成寻求扩大市场影响力。他把几乎所有注入的风险投资都用来投入网站的建设而不是做广告,从而给顾客以最好的网上购物体验。这一明智的选择为最终亚马逊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资料: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