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何为柏拉图式的爱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5
我来回答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1:17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柏拉图文师傅:“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你到附近的麦田去,顺着地垄往前走,把你看到的、最大的麦穗摘下,拿回来,我就把答案告诉你。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你只能在前进的途中摘麦穗,不能后退摘取。”
柏拉图听后就到麦田去,过了一阵子,他空着收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没有麦穗?”
柏拉图沮丧的说“麦田里都是麦穗,为了摘下最大的,我只有一直往前走,边走边看,结果走到尽头一个也没有摘下。”
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爱情。爱情是一山望过一山高的游戏,最大的麦穗很有可能在最后出现,这就是爱情心理。”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曾三次去意大利南边的西西里岛一带进行活动,企图影响叙拉古城邦的僭主狄俄尼悉俄斯父子,实现其理想的贵族奴隶主*。失败后回到雅典,约于公园前387年创办学园。在《理想国》《法律篇》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道德、*和教育理论。竭力为贵族奴隶主统治下的社会秩序辩护;并提出“哲学王”的理想,把“哲学王”看作天生的统治者、立法者,公开宣扬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不灭论。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在认识论上,认为感觉是以个别事物为其对象,然而不可能是真实的知识的源泉;一切真实的知识,只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宣称辨证法的一个意义就是人们回忆理念的过程。辨证法“从理念出发,通过理念,达到理想”,逐步上升到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这也就是宇宙最高的和最终的目的;善的理念是一切知识和真理,以至一切存在之所本,正如太阳是光明和生命所自出。但宇宙的原动力是所谓“巨匠”。“巨匠”将理念加之于原始的混沌或物质而构成有秩序的宇宙。在美学上,认为既然个别事物是理念的“摹本”,而艺术作品又“模仿”个别事物,因此是“摹本的摹本”;美是真也是善,纯粹的美是理念,绝不能为艺术所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极大。列宁把唯心主义发展路线成为“柏拉图路线”,并揭露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荒谬透顶的理念的神秘主义”。
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水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19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煲电话粥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20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在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就是柏拉图的论述,他的论述被认为是一座丰碑,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东方人也将他的名字当作精神恋爱的代名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呢?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们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美国家庭*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 E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古希腊人认为,*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是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 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做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4036.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2:35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柏拉图文师傅:“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你到附近的麦田去,顺着地垄往前走,把你看到的、最大的麦穗摘下,拿回来,我就把答案告诉你。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你只能在前进的途中摘麦穗,不能后退摘取。”
柏拉图听后就到麦田去,过了一阵子,他空着收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没有麦穗?”
柏拉图沮丧的说“麦田里都是麦穗,为了摘下最大的,我只有一直往前走,边走边看,结果走到尽头一个也没有摘下。”
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爱情。爱情是一山望过一山高的游戏,最大的麦穗很有可能在最后出现,这就是爱情心理。”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曾三次去意大利南边的西西里岛一带进行活动,企图影响叙拉古城邦的僭主狄俄尼悉俄斯父子,实现其理想的贵族奴隶主*。失败后回到雅典,约于公园前387年创办学园。在《理想国》《法律篇》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道德、*和教育理论。竭力为贵族奴隶主统治下的社会秩序辩护;并提出“哲学王”的理想,把“哲学王”看作天生的统治者、立法者,公开宣扬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不灭论。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在认识论上,认为感觉是以个别事物为其对象,然而不可能是真实的知识的源泉;一切真实的知识,只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宣称辨证法的一个意义就是人们回忆理念的过程。辨证法“从理念出发,通过理念,达到理想”,逐步上升到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这也就是宇宙最高的和最终的目的;善的理念是一切知识和真理,以至一切存在之所本,正如太阳是光明和生命所自出。但宇宙的原动力是所谓“巨匠”。“巨匠”将理念加之于原始的混沌或物质而构成有秩序的宇宙。在美学上,认为既然个别事物是理念的“摹本”,而艺术作品又“模仿”个别事物,因此是“摹本的摹本”;美是真也是善,纯粹的美是理念,绝不能为艺术所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极大。列宁把唯心主义发展路线成为“柏拉图路线”,并揭露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荒谬透顶的理念的神秘主义”。
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水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19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煲电话粥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20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在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就是柏拉图的论述,他的论述被认为是一座丰碑,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东方人也将他的名字当作精神恋爱的代名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呢?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们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美国家庭*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 E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古希腊人认为,*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是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 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做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4:10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几种意义:
1.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2.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
3.理想式的爱情观,即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4.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人们往往都只关注2、3,其实1、4才是真正柏拉图式爱情的正解。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中。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在他的理论中,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四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她/他。
说这些,没有其他的意义,我相信爱情,我也体会这精神上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我的爱情真的有点柏拉图的味道,我相信我正在寻找她,可是她究竟是不是我的另一半呢?也许不久就会有答案了。浪漫的爱情谁都想要,只要找到了她,我愿意融化她在浪漫的海洋~~~~
精神恋爱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于是,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带着他走到麦穗田。叫柏拉图从中选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颗而且不能回头望!
柏拉图觉得这太简单了。当他空手而回的走到老师面前时,老师惊讶的问他为什么会空手而回?于是柏拉图说出了空手而回的原因:当他走到麦穗田的时侯,
看见了一株看似不错的麦穗,原本想摘下,但回头想想:老师只限我摘一次,也许后面还有更好的呢!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麦穗田的尽头,才发现自己的手中一株麦穗也没摘到!
于是苏格拉底笑笑了笑对柏拉图说:这就是爱情!!
我也觉得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和这个故事很相似,你们觉得爱情的定义是什么??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我不知道,这样的爱情现在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不现实或者真的只是在童话中才有。
柏拉图式的爱情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
静静的付出,默默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
却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
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
最后
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
当作永恒!!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唯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柏拉图把独立与事物和人们认识之外的一般的东西称为理念,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如善的本身,美的本身,正义的本身等.后来人们就把追求纯精神的行为称为"柏拉图式行为"
柏拉图式爱情只是柏拉图式行为其中的一个,还有其他很多,大家不能只想到爱情啊!
参考资料:复制的。确实很经典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8:09
柏拉图式的爱情并没有主张不有肉体上的接触,只是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恋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0:34
当然有 但并不是网恋 只是不进行肉体接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3:15
不*,不接吻的谈恋爱,OK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2:13
哇~~
都超厉害的,呵呵,学习以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5:28
精神恋爱,无肉体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