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51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新大纲》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小学阶段,仅靠对课本上的这些文章的阅读训练是难以形成学生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吕先生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必须紧紧抓住课外阅读这一重要五一节。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事故、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学、历史小学)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的愿望入手,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教师生动讲述自己(或由学生讲)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各方面的内容、多种体裁的读物,尤其是科学知识读物,使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形成比较广阔的智力背景。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对课外阅读,根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这几种形式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鉴赏性阅读,提高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则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为了引人入胜,作都都比较注意意境描写。如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背景,或渲染浓烈的情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传神的描绘,激发读者的思绪,使之产生想象和联想,得到美感体验;有的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让读者体味、辨析、感悟。因此,阅读作品中这部分内容,应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三、运用六步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通过读、思、议、练、评的训练环节,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教师也可以运用读、思、说、写、评、演六步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读,即读书读报。读书,要多朗读精彩句段。可以开展精彩句段的朗诵比赛一分钟读报等活动。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说,复述读物内容。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可以开展讲事故读书报告会新书介绍评读书大王等活动。形式可以是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声情并茂的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写,写读书笔记。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三种:一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句好(段);三是心得体会式,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编课外阅读小报也应结合不同读物提出具体要求。栏目可以有:新书架故事插图人物介绍作者轶事请你欣赏等。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评,评点、评价。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便于组织,教师可以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
演,表演。有些童话、寓言等文艺性读物,可以指导学生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表演,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使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激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教给孩子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孩子课外阅读能力,能就使孩子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