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40
鱼叉导弹的导引方式、尺寸重量的等级与同时期名满天下的法制飞鱼反舰导弹(Exocet MM-38~40)类似,但是采用涡轮发动机推进使得射程较后者大幅增加(飞鱼导弹使用固态火箭作为动力)。鱼叉导弹的弹体拥有两组十字形翼面,位于弹体中部是四片大面积梯型翼,弹尾则设有四面较小的全动式控制面,两组弹翼前后完全平行,而且均为折叠式,折叠幅度为弹翼的一半;此外,舰射、潜射型的火箭助推器上也有一组十字形稳定翼。为了减轻重量,除了战斗部、加力器采用钢质结构外,鱼叉导弹其余的外壳、翼面都采用铝合金制造,整枚导弹由前而后依序为导引段、战斗部、推进段与尾舱。
鱼叉导弹弹体长3.84m,含加力器则为4.6M,直径34.3CM,翼展91.4CM。导引段位于导弹前部,主要组件包括弹鼻天线罩、德州仪器公司(TI)的PR-53/DSQ-28主动雷达制导寻标器、导弹导引单元(Missile Guidance Unit,MGU)、汉纬的AN/APN-194单脉冲雷达高度计及其发射天线。PR-53/DSQ-28采用J波段频率,拥有捷变技术,全面采用故态电子元件固态,机械扫瞄式的圆型低旁波瓣阵列天线的旋转范围为正负各45度角,能在各种天候下搜索远方的海上小型目标,并具备优秀的电子反对抗能力。 鱼叉导弹发动机段占据弹体后段,主要部件包括铝制的半埋固定式发动机进气道(进气流量4.35kg/s)、一具德利台开发的CAE J-402-CA-400型单轴涡轮喷射发动机以及燃料箱,此外还有1个发射电缆插孔以及2个位于燃料箱前端的2个银锌电池;而弹体靠近尾翼以及连接发射架的后弹耳处还刻意加强了结构。舰射及潜射型鱼叉的弹尾拥有一具固体火箭加力器,长度0.74m,重137kg,装有66kg的高能推进剂,推力为6732dN,作用时间约2.5~3秒,能在发射后2.9秒内让导弹获得10G的加速度,飞行速度达到0.75马赫,当导弹爬升至340m的高度时便自动脱离,由涡轮发动机接手工作。
J402-CA-400单轴涡轮喷气发动机长度0.748m,重45.36kg,采用环形燃烧室,压缩机为轴流和离心组合式,转子转速为41200r/min,压缩比5.81,耗油率34mg/Ns,持续推力294dN,在海平面高度上从起动到最大推力的额定时间约7s,持续作用时间为15分钟,工作寿命约1小时,能提供弹体0.85至0.9马赫的巡航速度。燃料箱长度为1.22m,可储存45.4kg的燃油。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先透过负载弹性波纹管加压,接着进入燃烧室,混合加压空气然后点火燃烧。发动机的点火装置采用固体推进剂起动器以及含镁量为62%的烟火剂,由电发火星塞引爆起动,在低温、低空速时亦能正常起动,在测试中于高温(71℃)、低温(-54℃)环境都能顺利启动。位于尾舱的尾翼采用电力伺服驱动,每个翼面的舵机由连续运转马达、传动机构、摩擦圆盘离合器及制动器组成,偏转角度为正负各30度。 鱼叉导弹系统的射控端为AN/SWG-1(V)鱼叉导弹舰用射控组(Harpoon Shipboard Command and Luanch Control Set,美军称之为Sickles,简称为CLS),此系统设有一个战术数据库,在接战时能依据不同战场情况,自动从战术数据库中筛选适当战术来输入导弹。在导弹发射前,舰上的AN/SWG-1射控系统会先将导弹的DC/PS完成初始化,输入相关战术资料;导弹发射后,DC/PS会接收来自于ARA的加速资料,以及雷达高度计传来的高度,控制弹翼将导弹保持在预先输入的飞行模式中;当雷达寻标器开启并锁定目标后,DC/PS便根据雷达获得的目标位置加以攻击。
鱼叉导弹通常采用距离/方位(Range and Bearing Luanch,RBL)接战模式,此时舰上射控雷达已经获得目标方位与距离信息并输入导弹的DC/PS内,再由载台与目标距离选择适当的寻标器扫瞄模式。在中途航行阶段,导弹依照惯性导航 系统产生的指令作为控制依据,当导弹接近目标时,才开启主动雷达寻标器来确实锁定目标,如此的好处是避免过早开启雷达使让敌方电子支援装置有所警觉。鱼叉导弹的初期弹道高度为700至800公尺,进入终端弹道时,才将飞行高度降至海平面数米,以躲避敌方雷达,此时并打开主动雷达搜寻目标。依据扫瞄范围 ,鱼叉导弹的雷达寻标器有大、中、小三种视窗模式择一使用;使用范围越小的视窗模式,就需要更精确的惯性导航资料,而受敌方电子对抗的机会也越小 。 发射器方面,舰射型鱼叉导弹最常使用的是圆桶状发射器,每组发射器以双联装或四联装的面貌出现。这种发射器有两种型号:一般的MK-141以及适合小型舰艇的轻量化MK-140。MK-141的发射管壁比MK-140厚,并具有防震功能。除了专属的MK-140/141发射器外,鱼叉导弹还能装填于几种美国海军制式发射器内,如单臂的MK-13、双臂的MK-26以及平常用于装填ASROC反潜火箭的MK-112八联装发射器。 MK-112的左、右两侧各两个发射箱能选择装填鱼叉导弹,因此每具MK-16最多能有四枚鱼叉导弹在发射器内备便。
相较于法国早期飞鱼(MM-38)、意大利早期型奥图玛(Otomat)以及瑞典早期型RBS-15等反舰导弹,雷达寻标器搜索范围较窄,大约只有偏离轴心的正负5到10度以内,因此发射前船舰需要转向,将发射器对准目标大致方位,否则导弹开启雷达寻标器之后将难以锁定目标;所以这些反舰导弹发射器多半需尽量朝向前方,使船舰以舰首接敌(最快速度接近敌方,并将暴露的雷达截面积减至最小)时,不需要大幅转向就能尽快发射导弹,但对于安装位置的要求较高。鱼叉反舰导弹一开始就拥有大角度的寻标器,即便发射时导弹与目标之间的夹角较大,雷达寻标器还是能捕获目标并控制导弹转向,所以MK-141发射器对于射界的要求低,不必占用舰上射界最好的前、后位置(这些位置通常需留给舰炮与防空导弹),通常以横向安装于舰体中部上层结构之间,最大幅度地节省甲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