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2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9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月15日,全球范围内,全球范围内,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0082例,达到1914916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989例,达到123010例。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其定义为大流行,而多国*的不作为行为也使得全球丧失了宝贵的机会窗口,这也再度重创了全球汽车产业。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汽车产业的冲击究竟几何?各家车企将如何应对新冠疫情?产业链上下游将如何攻克时坚?全球汽车产业又将如何艰难前行?汽车头条APP检索外媒报道,推出新栏目《车企疫情地图》,还原每日全球汽车产业最新动态。
本期为4月16日全球车企疫情播报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5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0033例,达到1831171例;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988例,达到119658例。
FCA获38亿美元银团信贷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汽车工厂都处于停工状态,疫情对市场需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各家车企都在寻求现金流。
据外媒报道,4月14日,FCA宣布,该公司已经获得了35亿欧元(约38亿美元)银团信贷。该公司表示,本次银团信贷参与的银行一共有13家,包括最初接触的两家银行。
这笔信贷的初始期限为12个月,但是未来可再延长6个月,完成这笔信贷之后,FCA当前的信贷额度达到了77亿欧元,其中包括该公司已经提取的15亿欧元信贷额度。
此外,该公司宣布,在意大利*决定延长封锁令至5月3日之后,旗下菲亚特品牌在意大利的生产也将暂停至5月4日。菲亚特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将会遵守*最新的*令。
菲亚特此前的计划是在4月14日重启梅尔菲、米拉菲奥里和阿泰萨3座意大利工厂的生产。不过,菲亚特有可能在5月3日之前恢复生产。意大利媒体报道称,*正在考虑允许一部分制造业提前复工,其中包括汽车行业。当地媒体称,*可能将在几天之后批准制造业企业复产。
上周菲亚特与工会达成了协议,在*放松商业活动*之后,该公司将在意大利工厂内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对厂房进行消毒、对工人进行体温筛查、提供口罩和消毒液等防护用品、重新安排工位以及错开班次等。
通用批量生产呼吸机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4号16:00时(北京时间15日04:00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近60万,达到598670例,死亡病例达到25239例。
美国疫情日益严重,车企转产医疗物质也提上日程。据外媒报道,通用汽车正在与通风公司Ventec Life Systems合作生产医疗设备,该公司表示将在4月份发货600多台通风设备。
事实上,在此前,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已经签署了9份总价值接近26亿美元的合同,在2020年底之前为美国国家战略储备(U.S. Strategic National Stockpile)生产13.7万台呼吸机。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援引国防生产方案(Defense Proction Act )之后,HHS与通用汽车签署了一份价值4.894亿美元的合同,通用需要在8月底之前生产3万台呼吸机。
通用表示,计划在6月底之前完成近一半的订单,并且在8月底之前完成另一半。该公司将在其位于印第安纳州的科科莫工厂生产呼吸机。
此外,该公司还宣布,从4月底开始,其位于墨西哥托卢卡的工厂每月将生产150万个口罩,其目标是在6个月内生产900万个口罩,从而帮助遏制疫情的传播。通用汽车墨西哥分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所生产的部分口罩将捐赠给墨西哥公立医院,其他一些将提供给通用的员工和经销商使用。
多数车企恢复欧洲生产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逐渐被控制,因停产就快要“活不下去”的车企们也准备逐渐复工了。据外媒报道,丰田将从4月22日起陆续恢复其欧洲工厂的生产。其中,丰田汽车法国工厂将于4月22日起恢复部分生产;波兰工厂将于4月23日恢复生产;丰田在英国、捷克、土耳其等国家的工厂预计将在5月4日之后恢复运营;丰田俄罗斯工厂预计将于5月6日恢复生产。
但与此同时,丰田在南非和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工厂停产日期却再次延长,其中原定于4月中旬复工的南非工厂、泰国工厂以及菲律宾零部件工厂的复工日期被延长至4月30日;而原定于4月13日复工的委内瑞拉工厂则直接被延迟至5月29日复工。
除丰田外,其他海外车企也正在“复苏”中。4月13日,奥迪表示,在匈牙利的乔尔工厂目前已有约100名工人重新启动了单班系统的装配生产线,预定于本周末重启第二条生产线。
此外,戴姆勒集团则宣布自4月20日起,其位于德国的一家零部件工厂将逐步开始生产,但考虑到员工健康和供应链问题,在4月30日之前该工厂工人的工作时间都将被缩短。而欧宝则表示,等到市场环境和法规都允许时,才会启动其Szentgotthard工厂的生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