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5 15: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0:15
说明仁宗朱高炽身有残疾,言过其实了!明仁宗身体肥胖是人所共知的,大部分史籍只是记载了明仁宗体胖,经常需要侍者搀扶而已,并没有明确说他下肢残疾。很可能,明仁宗行走不便并不是因为残疾,只是因为太胖了。即便真有残疾,应当说也是非常轻微的。正是因为肥胖的身体,使得明仁宗无法上马驰骋沙场,但却造就了他好静喜文的性格,性情也十分温和、平易近人。因此,在群臣之中的口碑和人脉都非常不错。
至于说明成祖朱棣喜欢朱高煦而不喜欢明仁宗,恐怕也有些言过其实了。朱高煦性格刚烈,尤以武力见长,这一点被明成祖认为“类己”。因此,明成祖喜欢朱高炽这个儿子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喜欢朱高煦,并不代表明成祖不喜欢明仁宗和另一个儿子朱高燧。哪怕明成祖就算当着明仁宗的面说:“你太文弱了,不如你弟!”也可以视为父亲对儿子的鞭策,是恨铁不成钢,无非是想明仁宗这个大胖儿子能够文武平衡、全面发展罢了。并不能就此认为,明成祖不喜欢明仁宗这个儿子。身为人父者,相信都会深有体会。明成祖最终选择明仁宗而不是朱高煦肯定不是父爱泛滥,也肯定不是心血来潮,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否则也不会直到永乐二年才正式册立皇太子!由此可见,当初明成祖想必也曾经在两个儿子之间纠结过。那么,为什么最终明仁宗能够胜出呢?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想到解缙的那句“好圣孙”。不可否认,明成祖最终选择明仁宗或许有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原因,但这绝对不是最主要原因。毕竟永乐二年时,明宣宗才不过是个“小学生”,六七岁而已。即便聪慧过人,毕竟将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太多,因为这个聪明的孙子就彻底否决了朱高煦,显然说不过去,也太儿戏了!明宣宗只能算作明成祖最终下定决心的一个催化剂,并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选择了明仁宗后继有人,但是并不能说明选择了朱高煦就后继无人了,不是吗?
明成祖最终选定明仁宗,有一个最大的前提,那就是明仁宗不仅是嫡长子,而且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册封的燕王世子,名分早定!明王朝是为数不多坚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之一,这就注定了明成祖不会轻易去破坏父亲明太祖定下的这个规矩。当然,明成祖自己的皇位本就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他破坏规矩在先,再破坏一次也没什么。问题是,正是因为明成祖自己破坏了规矩,他就更加不想后世子孙有样学样,不是吗?否则,时不时来一个“靖难”,明王朝早晚被折腾完蛋!因此,明成祖虽然是通过非法途径登上的皇位,但是他即位之后却一直在试图将这个非法变成“合法”,并且在不断强调“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明成祖如果废长立幼,后患无穷,这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几乎必然的,这也是明成祖永乐元年一直在纠结的原因所在。最终,明王朝的长治久安高于一切!所有个人感情都必须为这个大前提让路,这就是明仁宗最终胜出的最大原因!
其次,明仁宗在靖难期间坐镇北平,具体负责后方的行政事务及大军后勤补给,干得相当出色。尤其是行政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洪武之后,明王朝内部已经趋于稳定,对北元的作战也基本接近尾声。这个时候,明王朝更需要的是四平八稳的守成之君,而不是穷兵黩武的马上皇帝。在这方面,明仁宗显然更胜朱高煦一筹。明成祖虽然号称“马上皇帝”,但是从他即位之后的表现来看,他更加侧重还是内政方面,对外征战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皇帝,选择明仁宗显然对于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更加有利。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明成祖外出征战期间,时任皇太子的明仁宗监国,干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三,则是出于父亲的私心了,这也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选择唐高宗李治而不是濮恭王李泰的那点儿私心。以朱高煦的性格,如果他成为了皇帝,恐怕很难容得下明仁宗、甚至明宣宗,一场宗室相残的惨剧几乎无法避免。而明仁宗性格温和、不嗜杀戮,他来当这个皇帝,朱高煦是能够得以保全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明仁宗即位之后并没有清洗朱高煦这个曾经的对手,而且还给予了善待。至于朱高煦被罩在铜缸里烧成烤肉,那是明宣宗干得,与他爹明仁宗无关,这或许也是明成祖最终选择明仁宗的原因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0:16
因为这位太子更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更懂得如何去安养生息,照顾自己的人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0:16
因为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他宽厚仁爱,得到大臣们拥戴,言行并无过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0:17
因为朱高煦没有统治国家的能力,朱棣虽然喜欢这个儿子,但是又不忍心国家衰败,从大局出发,传给了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