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0:06
理论上,只要水在空气中冷却的时间足够,0度以下即可。提高泼水的位置高度、向上泼水,都是为了加长水到达地面的时间。当然,空气温度越低,冻结的速度越快。
热水比冷水更容易冻成冰,此效应的一个解释是,热水冷却的过程中,会因蒸发而失去质量。质量较少,则液体失去较少的热就冷却,也就冷却得较快。用这个解释,热水就会首先结冰,只是因为它将较少的水结成冰。如果水只是透过蒸发来冷却,和温度分布维持均匀,那么,热水会先结冰。
在环境温度达40°C以下,是过冷水滴瞬间成冰的临界温度,高于-30°C时,就很难实现瞬间成冰了。其中说的水滴直径要在几微米到200微米间,差不多等同于我们平时见的毛毛雨然后水滴瞬间结冰的基础条件是气温在-40°C以下。
在这一条件下实现水滴成冰,水要发生两个物理变化,首先水滴在低温条件下冻结后体积变大同时释放潜热:然后水滴释放潜热是由外向内的,水滴外层先结冰,逐渐向内冻结。所以气温越低,水滴结冰速度越快;水滴越小,冻结越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1:24
气温要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
事实上,水变成冰的原理,和云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是一个不饱和到饱和,然后沉淀的过程。理论上讲,只要水在空气中冷却足够长时间,温度低于0°C就足够了,但空气越冷,水结冰的速度就越快。
但事实上,水滴瞬间结冰的基本条件是温度低于-40℃。温度越低效果越好,水的温度越高(开水最好)。用温水或冷水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扩展资料:
水滴形成冰时,会发生两种物理变化。当水滴在低温下结冰时,它们会膨胀并释放出潜在的热能。水滴潜热的释放是从表面到内部。水滴的外层先结冰,然后逐渐向内结冰。温度越低,水滴结冰的速度越快;在相同的温度下,水滴越小,就越容易结冰。
当温度低于-40℃时,虽然满足了水滴结冰的基本条件,但泼洒的水仍有可能以“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上。因为数以百万计的液滴在外面迅速冻结,但里面仍然是水,液滴完全冻结需要一段时间。当水溅入冰中时,水滴的直径太大,从空气到地面的时间又太短,它们不可能完全冻结成固态冰。
然而,溅在地上的水在几分钟内就会结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实力科普:泼水成冰的“冰”掉下来会砸到人吗?
参考资料来源:大河网-教你怎么拍出美哭了的泼水成冰 不一定要去东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2:59
室外温度至少不能低于零下20度,温度越低那是越好,效果会更棒。所谓泼水成冰,就是在零下20多度的低温天气中,把倒入杯中的开水用力泼出去,在空中瞬间凝结成冰,一般水温需要超过90度。
使用热水是因为热水泼出后会蒸发,水蒸汽雾化结冰形成我们需要的泼水成冰效果,用保温杯是为了不烫手、不冰手。将保温杯放在胸口,开始拍摄时,双手握住杯子,杯口朝外,按一定的弧线泼水,要注意避免泼到自己身上。
可以用一只手握住保温杯,手臂画一个圆弧向外泼水,这样比较不容易撒到自己身上。
扩展资料:
解释一:热水蒸发快且更容易形成细小的液滴,蒸发出去的热水遇冷,也更容易变成水雾,所以热水的“泼水成冰”效果更明显。
解释二:真正想要“泼水成冰”,更准确叫做“过水成冰”的话,按照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云雾物理专家张纪淮,在一篇文章中的解释比较有说服力。
说在环境温度达-40℃以下,是过冷水滴瞬间成冰的临界温度,高于-30℃时,就很难实现瞬间成冰了。其中说的水滴直径要在几微米到200微米间,差不多等同于我们平时见的毛毛雨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