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4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8:08
道教道家和儒家的关系到底如何?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三点,道教和道家的关系,道教和儒家的关系,道家和儒家的关系。
第一点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在许多人眼中是割裂的,认为两者没有关系,认为道教是打着道家旗号的迷信。但你如果从道教的传承来看道教,你会发现道教很早就有,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问道广成子,摆脱不了道教的痕迹,夏商周时期,包括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其实是政教合一的政权,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在行使宗教的权利,整个民族都是以道教为宗,包括祭天地祖宗,也就是所说的敬天法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是替天来管理这片土地,这个天,就是道,这个天子,就是道德代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汉代之前,任何人都是道教徒,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宗教,天子便是道教的掌教,代天宣化。
(黄帝问道广成子)
第二点道教和儒家的关系,历史上道教和儒家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者为两汉魏晋,此时道儒难分!所以这时有很多大儒写玄学著作,如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写的《春秋繁露》,《陋室铭》里西蜀子云亭的扬雄写的《太玄》,有许旌阳,王羲之等著名道教徒为官;第二个时期为科举考试后到唐朝灭亡,此时儒家对道教的态度很好,对道家思想也平等看之,在唐朝甚至有以道家思想取士的科举考试;第三个时期在宋朝之后,朱程理学让儒家成为道德神学,此时的儒家对道教开始产生一种不屑一顾,但须控制的态度。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
第三点是道家和儒家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在独尊儒术后就逐渐成为学术禁区,儒生眼中至圣先师不能有*,哪怕他去找老子请教过两次都不行!在*时这种禁区没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认为道生儒,鲁迅《故事新编·出关》一文中,孔子经常找老子请教,但懂了之后就不要这个*了,甚至要谋害老子。无独有偶章太炎也有这种看法,他的《诸子学略说》中有:“老子以其权术授之孔子,而征藏故书,亦悉为孔子诈取。孔子之权术,乃有过于老子者。孔学本出于老,以儒道之形式有异,不欲崇奉以为本师;而惧老子发其覆也。”老子害怕关龙逢之事就跑了。(关龙逢者为后羿之徒,也是杀死后羿的凶手)
后儒家在战国末期再度融合进一步发展的道家学说出现了法家,其特征是孔孟之道的性善论变了,荀子为儒家大师提出了性恶论,他的徒弟韩非子和李斯皆成法家之人。后世司马迁给韩非子列传为《韩非老子列传》,更评价韩非子是:“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近代以来,对道教和道家的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地山先生就是一位著名的研究者。他认为,道教的来源虽然驳杂,但发展到成熟时期,它的思想理论尤其是玄学方面几乎全部来自于道家。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对世界的认识和自身追求等的理论建设上,这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基本上可以等同而论。也就是说,道家和道教的信仰基本上是一样的。
那么这二者信仰的究竟是什么呢?
信,诚也,仰,举也,信仰就是真心诚意地相信一件事物并实践它、推广它。二者相信这世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清净无为的大道。这个大道是道士们和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并且将之作为工作、生活的依据。人们可以通过平日里的*得成大道,与道融合。不过,二者在得道上的结果——长生久视上说法不同。
于道家而言,长生久视就是享受生命、寿终正寝,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只要这个人的思想合于道,其肉体虽然死亡,其精神可以永远留存。所以道家人喜欢为先贤立碑,以纪念他们不朽的精神。古代人为圣人们修庙建碑,本意上是让后人们瞻仰圣人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格,后来这种行为成了神化先人的手段之一。人们前往庙宇中祭拜,更多的是为祈求自己的平安喜乐,或者是要达成某种心愿。就像是三国名将关云长,一开始被奉为武圣,是人们学习中忠义的榜样,后来,关云长头上的名衔越来越多,也一个比一个长,名号中不乏“三界伏魔”、“真元显圣”、“灵佑”、“护国保民”等带有祈福性质的字眼,慢慢地从一个榜样变成了一个偶像,完成了神化过程。
于道教而言,长生久视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永垂不朽,还包括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也就是成仙。仙的寿命比常人不知道长到哪去,有的可以长到与天地同寿的地步。仙之所以超脱尘世,是因为他不像凡人那样对物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仙不需要水和饮食,照旧不感到饥渴,甚至没有空气也能活下去。而且仙也能够出阳神,就是自身能够冲脱肉体的禁锢,以灵体的形式存在于天地间。相较于哲学流派,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宗教性就在于此,其宣扬的东西不仅是对精神、思想的超越,也是对现世人生的超越。也有人据此认为不应该把道教和道家相提并论,因为前者中的迷信成分不应该被归入学科范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8:09
道家和道教在古人眼中是没有区别的,今人或以为二者不同,是由于西方的学科划分,西方有哲学、有宗教,中国人接受这两个概念后,用来审视中国的思想体系,于是将老庄王弼郭象这一系划为哲学,将道教划为宗教。当然,这种划分但也没错,按哲学与宗教的定义,道教的确属于宗教。可问题关键是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个标准来区分中国思想,要知道古人是不分这些的,“如果你非要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事情非要用现代接受的思想来区别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关于道家顺应自然,道教逆天而行(具体表现为祈求长生),这个观点我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中也看到过。其实顺应自然与祈求长生也有内在联系,道讲道法自然,,则为养生,这在庄子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且庄子中还记载了一些得道的仙人,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这些仙人水火不侵,与天地同寿。而这也实在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来源,而神仙是得道者,得道者的其中一项特征为长生,因此道教追求长生与道家还是有一定关联,且其求长生的方法固然有炼丹、黄赤之术这类民间方术,但更根本还是在于法自然,因此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
现在新修的哲学史如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则认为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但老子以后,道家则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展。庄子继承老子中关于精神哲学的部分,并深化之,后魏晋玄学将其推向极致,这是道家精神哲学一系。第二系则为稷下道家和黄老之学,这一系将法家思想与老子思想结合,合无为与法治为一,用“道”来为“法”提供内在依据,是为道家*哲学一系。第三系则是道教,此一系将道家思想与民间术数和民间信仰结合在一起,并发展出完善的宗教组织,是为道家的宗教哲学部分。
不过道教讲的老子,如《老子想尔注》,的确对老子发挥的有点大,有借题发挥、过度解释的嫌疑,道教的思想也的确与老子、庄子存在很大差异,但其思想的确渊源于老庄,只是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略近于母与子的关系,因此将道教视为道家并无不妥,且古人一向以为如此。
我是净明派忠孝道法脉法字辈弟子
如果您喜欢道教文化请订阅此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8:0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管信不信道教,绝大多数人也听过这一句话。这是《道德经》的第一句,是道教的“入门读物”,其作者是道家创始人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