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2 06: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19:01
秦始皇的生母是中国 历史 上一个传奇的女子,不管是她的来历还是她和吕不韦的关系,亦或是后来和嫪毐的故事,都让这位来自赵国的女子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千古一帝的母亲,她因吕不韦的引荐成为了秦在赵质子异人(后改名子楚)的姬妾。
这位姬妾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赵姬,这个名号听起来并不像一个正式的名字,有人认为她姓赵, 也有人认为因为先秦时有姓有氏,而以姓称女子,以氏称男子,而女子之名,一般把姓放在后面,前面一字多为国名、排序、夫君谥号等,故而赵姬应该姓姬,她是一位在赵国的姬姓女子。 但 其实秦始皇的生母可能不姓赵也不姓姬。
正如前文所述,先秦时期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在周代,除了周王室及其部分同宗封国只有姓而无氏,以表其尊,周王室的姓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姬。
除周及部分同宗诸侯国外,其他诸侯国的君主都是有姓有氏的,如齐国是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为妫姓田氏),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子牙就是齐国的始祖,按照当时的习惯,称呼他为“吕尚”是更为贴合的,吕是氏,尚是名,子牙是他的字,而吕尚的女儿是周武王的王后,其号邑姜,这个姜就是姓,这就是所谓“男称氏,女称姓”。
先秦很多著名女子的名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到了战国末年,一些非贵族成员以军功或其他特长闻达于诸侯的人,他们不分姓氏,而他们的子女自然也不分姓氏。或者有些女子出身不高,本身就没有严格的姓氏。因为史料的不足,许多身份尊贵的女子出身也不详,比如秦孝文王的生母唐八子、子楚的生母夏姬。
了解了当时的 社会 惯例,看起来赵姬的姓是姬更合理一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子楚归秦时没来得及把妻、子一同接回,在昭襄王薨逝后,安国君成为新王,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在之前就得到华阳夫人的收养,有了嫡子的名分,此时自然就被理所应当立为太子。赵国见子楚的地位稳固,便将子楚之妻、子送归秦国,以示友好,这对在赵国提心吊胆的*终于苦尽甘来。不久后,子楚即位,这位未来一统天下的雄主政就被立为太子,《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赵姬是否被立为王后,但始皇帝登基为王时只尊了母亲为太后,并不像父亲子楚即位时,尊嫡母华阳夫人和生母夏姬同为太后,据此推测赵姬是子楚的王后。
赵姬的故事为广大文友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言,总之,在始皇帝即位的第十九年,也就是始皇帝32岁这年去世了。之所以说赵姬的姓氏是一个谜,不为其他,这是因为,在《史记》中司马迁从始至终压根就没有提过赵姬的名号,她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
《史记》提及秦始皇生母时大多都是以身份代替,如“乃遂献其姬”、“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见吕不韦姬”、“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始皇帝母太后崩”......无一处提到秦始皇生母的姓氏,这里面的“姬”是代指女子之意,如“献其姬”这个“姬”是代词,如果是姓氏或者是名号这句话读不通,而“姬”字在《史记》中单独出现,若非指物(如姬水)皆是代指女子。
反观秦始皇的祖母夏姬去世时司马迁言“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可见夏姬并非是姓姬名夏,而就是姓夏,姬只是女子的代称而已。后人推测, 有可能是秦始皇有意抹去了母亲的姓氏,原因自然就是他母亲做的那些丑事,不只是秦始皇的生母,自此后,秦宫女子之名号皆不传,这些都有待于考古发现才能进一步得知。
“赵姬”这个名号和“褒姒”有着很大的不同,看似都是“国名”加“姓”,但周代这样名号的女子那都是大人物,周幽王后褒姒、周惠王后陈妫、晋文公夫人齐姜、郑庄公之妾燕姞等,她们的尊贵不仅因夫之贵,在嫁给丈夫前,她们最次也是母国的宗室女,像郑庄公之妾燕姞,她就是春秋小国南燕国的宗女,南燕国君的姓就是姞,如此取名的女子无一例外,她们带的姓都是母国国君的姓。赵国是嬴姓赵氏,即使有个女子以“国名”加“姓”的形式称之,那也是赵嬴,怎么会是赵姬呢?
那么“赵姬”这个名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在明朝后期,有一个小说家名叫冯梦龙,想必很多文友对他的名字是如雷贯耳,三言二拍中三言的作者,他有一部 历史 小说,名曰《东周列国志》,讲述了春秋战国时诸侯相争的故事,小说中称秦始皇母为赵姬,因为冯梦龙本人的影响力很大,后来许多春秋战国的文学、影视作品又都借鉴于《东周列国志》,所以约定俗成将秦始皇母称为“赵姬”,而她的真姓就不为人所知了。
往期文章:
如果曹操本姓夏侯,那为什么夏侯惇的儿子还会娶他的女儿?
乾隆帝婉嫔,无子无宠常年被扣工资,却活得通透,高寿而终
万历朝刘昭妃,不争不抢福慧双修,最终当上名誉太后,高寿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