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是你父母限制了你对钱的想象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22: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1:36
每个人都想成为有钱人,可是,现实却很骨感。现实中,我们总是会被各种财务问题所纠缠不清:
赚不到钱,收入不稳定,不会管理金钱,花的比赚得多,赚到的钱很快被亏空......
你知道吗,你的财务问题:可能与你的父母有关。
确切地说,与他们灌输给你的金钱观念有关。
这些观念在潜意识中影响了你的金钱观念和习惯,造成了你的财务现状。
就像一颗果树,结出来的果实不好,我们一味地责怪果实不够多,果子不够大,不够甜,是没有用的,我们要改变的是果树的根。
同样地,我们财务问题的根源不在我们自己,而在于我们从小到大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与金钱有关的*性观念。
要想改变我们的财务现状,就要找出*我们的金钱观念,修改我们的财富蓝图,拥有有钱人的思维,才能彻底成为一个有钱人。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的作者哈维.艾克曾说:“只要给我5分钟, 我就能预测你下半辈子的财务状况”。他不是在说谎。
他通过5分钟与你的交谈,通过了解你对金钱的观念,就可以知道你的财富蓝图,就能预测你的财富状况。
所谓财富蓝图,就是你对金钱所拟定的计划,或是态度。你是设定自己未来要赚到大钱,还是赚到普通的钱,还是彻底失败?你把自己设定为高收入、中等收入群体还是低收入群体呢?你是哪种设定,就决定了你未来的财务状况。
就像空调设定的温度值一样,你的财务计划设定在哪个值,你就会赚到相应的钱,不多也不少。比如,你想要一年赚5万,那你大概率会赚到5万;你想要赚到100万,那么你极有可能赚到100万。别不相信,你自己好好回顾一下,就会发现果真如此。
我们的财富蓝图,也就是我们对金钱的观念和态度不是天生的,是受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权威人士、老师、宗教领袖、媒体以及文化背景影响的。而我们之所以存在着种种财务问题,与我们从小到大被教导的金钱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哈维在书中谈到,我们的金钱观念通常受到三种*性的制约:语言设定、模仿和特殊事件。
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看的的以及经历过的关于金钱的观念、行为会塑造我们的财富蓝图。下面我们来一一讨论:
(1)语言设定
回想一下,小时候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些关于钱的话语:
“钱是万恶之源”,“存钱是以备不时之需”、“有钱的人都很贪婪”、“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要努力工作才能赚到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有钱人”,“我们家没钱”,还有那句:“我们买不起!”
不要小看这些语言的*,它们早已成为你的潜意识,支配着你的金钱观,影响着你一生的财富现状。
斯蒂芬是哈维的学员,他的年收入在80-90万美元,可他却永远留不住钱,不是被挥霍掉,就是被错误的投资赔得精光。
通过对财富蓝图的认知,斯蒂芬发现问题根源在于他的母亲。他母亲总是说:“有钱人都很贪婪的,他们靠穷人的血汗赚钱。赚的钱够用就好,多赚就是猪了。”
于是他潜意识里将赚更多的钱等同于贪婪,他不想变成贪婪的人,那样得不到母亲的认同,于是他就将钱花个精光!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的:“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斯蒂芬的潜意识不让他成为有钱人。
后来,斯蒂芬意识到“有钱=贪婪”是母亲给他的*性观念,于是他通过哈维传授的小策略,抛弃了这种错误的观念:他把母亲送到她最爱的夏威夷去度假,母亲开心得不得了,非常喜欢儿子有钱的状态,到处宣扬儿子的慷慨,从此,斯蒂芬不再厌恶有钱这件事,他的财富蓝图被彻底改写,他越来越有钱。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我们家里的经济大权掌握在爸爸手上,跟爸爸要钱时,他总是说:“我们家里没钱了!”、“怎么都向我要钱?我向谁要钱呢?”、“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无形之中让我觉得赚钱是一件极其辛苦、极其艰难的事。长大以后,赚钱对于我来说也的确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所以,我总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极其厌倦工作。
读者朋友们,你们也要反思一下,你身上反复出现的财务问题,是不是也与父母对你的教导有关,找出你身上对于金钱的*性观念,将他们从你的财富蓝图里面删除掉,重新设定积极的、健康的金钱观念。
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审视:
(2)模仿
孩子天生会模仿,孩子长大以后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对金钱的观念和习惯。长大后,孩子的金钱观念呈现出两种模式:要么与父母相同,要么与父母截然相反。
第一种:模仿父母的模式
哈维的父亲从事建筑生意,每当接到新项目时,父亲都会倾其所有地向银行贷一大笔款项,他们家的日子也就过得紧巴巴的。父亲的心情也特别糟糕,花钱自然也不大方。每当哈维找父亲要钱的时候,父亲就会说:“难道我是钱做的吗”,然后是“你疯了吗”,然后瞪着眼睛看着他:“再问你就给我试试看”!
可是,当盖好的房子卖出去之后,家里的氛围瞬间就变了:父亲变得十分地和蔼可亲,花钱慷慨阔绰,甚至主动给哈维零花钱。可是好日子总是不长久,当父亲又接到新项目时,父亲又开始愁眉苦脸,一家人的日子又开始艰难起来。
父亲的这种赚钱模式从哈维6岁一直延续到他21岁,后来,经济独立的他本以为这种日子结束了,没想到这种日子竟然降临到他自己身上:
10多年来,哈维换过不少行业,起初他都能小赚一笔,可是后来又会因各种原因变得倾家荡产,他不断换行业,不断地成功,又不断地失败......
起初他以为是行业、同伴、或是环境的问题,后来才意识到他这是在模仿父亲的赚钱模式。
其实,我父亲的赚钱模式跟哈维父亲是有些类似的。
小时候,父亲从事水产生意,承包了一个鱼苗孵化站。平时比较闲,只用忙一些农活,可一到5月就特别忙,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8月。
家里的经济状况是由鱼苗生意的好坏来决定的:生意好的时候,爸妈就对我们特别慷慨,主动给零花钱,比过年还要滋润;而生意惨淡时,爸妈的脸色特别地难看,找他们要钱总是被骂。后来村里的农民都外出打工了,鱼苗生意做不下去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差到了极点。而爸妈也不善于管理财务,有钱时就大手大脚地花,没钱时,只能厚着脸皮向亲戚借钱。
这种时好时坏的收入习惯和理财观念也间接性地影响到了我的金钱观:有钱时就大手大脚地花,尽可能地满足自己;没钱时,就勒紧裤腰带,紧巴巴地过日子。所以,工作10多年,也没存下多少钱。
仔细回想一下:你的父母是善于理财还是不擅长理财的呢?是爱花钱还是节俭呢?会投资吗还是从不投资?他们收入稳定吗?还是时有时无?钱在你家里是欢乐的源泉还是痛苦的来源?然后对比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也在模仿父母的金钱观念和习惯呢?
第二种:与父母相反的金钱模式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一些富二代,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管他,他们被保姆带大,极度缺乏爱和安全感。
于是他们长大后就开始报复父母,肆意挥霍家产、不务正业,花天酒地......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种人,拼命地工作赚钱,可即便钱越来越多,他也始终快乐。
其实他们是带着一种负面的动力在赚钱,他们愤恨、恐惧,没有安全感,想要过上与父母不一样的生活,或想要通过赚更多地钱来显示自己的成功。可是,钱不但帮不了他们,反而让他们陷入痛苦的挣扎之中。
回顾一下你的金钱观念是否是积极正面的,还是消极负面的?如果是你赚钱的动力是负面的,请放下心中的执念,与父母和解,消除内心的愤恨、恐惧情绪,你就能拥抱金钱的快乐。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审视:
察觉:想一想父母处理金钱的方式和习惯是怎样的,你跟他们有哪些地方是完全一样的,哪些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理解:这个模仿步骤如何改变你的财务生活?把它写下来。
划清界限:你明白这个方式只是你后天学习的,并不是你自己原本有的吗?你明白现在你有权利选择改变
(3)特殊事件
作家蒋方舟曾说:“孩子世界的比例和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小时候关于金钱、财富、和有钱人的经历或体会,会深深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张歆艺在综艺节目中曾透露过,她刚开始赚钱时,不停地买白球鞋,家里堆满了白球鞋。其实这与她妈妈有关。
小时候,她看中了一双白球鞋,可是价格有点贵,妈妈一直不同意。后来,妈妈终于松口,约定考试考到多少名就给她买。
张歆艺像疯了一样地学习:“为了那双白鞋,我就努力努力再努力,从来没有过的使劲学习。”
后来,她考到了约定的名次,妈妈却不肯买白球鞋给她。多年后提到这件事时,她的眼眶依旧是红红的。
妈妈没有兑现的承诺成了张歆艺的一根刺,让她对买白球鞋产生了深深的执念。
哈维曾说,他的妻子经常花钱大手大脚,他们对待金钱的观念截然相反:他的妻子将钱看作是一种即时的享乐,而他却认为只有不断地积累金钱,才能换取想要的自由,他们总是不断地争吵。后来,哈维发现,妻子对于金钱的错误观念源自于小时候父母的某种行为习惯。
妻子小时候只要听到卖冰激凌货车上叮叮当当的铃声,就会找妈妈要硬币买冰激凌。
而她的妈妈总是回答:“对不起,亲爱的,我没有钱,你去找爸爸要。爸爸才有钱。”
于是,她找爸爸要,然后高高兴兴地拿着爸爸给的钱买冰激凌吃。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哈维的妻子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的金钱观念:男人才有钱。女人没有钱,女人要把钱花光。
结婚后,妻子命令哈维将钱上交,而花钱对妻子来说是一种即时的享乐,她的潜意识里就是要把钱花光,因为“女人没有钱”。
而哈维阻止妻子花钱,就是在剥夺她的享受,他们不停地争吵,差点离婚。直到后来,哈维和妻子创造了新的财富蓝图,他们才不再为钱的事而争吵。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小的时候,妈妈常常说:“给你钱,去买好吃的去!”应该从那时候起,钱在我眼里就等同于即时的享受。
小时候曾有过一段不光彩的经历:有一段时间,每天上学前都要找爸妈要零花钱才肯上学,要到就会分给弟弟一半,然后到学习买零食吃,要不到就非常的生气,哭着不肯去学校,常常被妈妈拿着棍子赶到学校。
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的我不是叛逆,不是厌学,而是对金钱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内心对钱极度地渴望,因为没有钱就不能获得即时的快感。
长大后,即便我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是花掉它,花掉就能让我获得即时的快感。很多时候,钱对于我来说就是享乐,除此之外,它别无用途,所以我几乎存不到钱!
原来,我是这样看待金钱的,原来我花钱大手大脚,与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到这里,顿时有一种被雷击中的感觉。
读者朋友,你对你目前的金钱和消费观念是否满意呢?如果不满意,你能否找到这种金钱观念产生的根源?
现在,请你坐下来,好好回忆一下关于金钱的那些事:你小时候听到的话、你家庭的习惯模式,以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好好思考一下金钱对于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享乐,还是自由?是安全感,还是身份地位?
仔细回想之后,你就会发现,小时候的经历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你对金钱的看法,塑造了你现在的金钱观。
由此可见,成年人的财务问题,与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金钱上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之所以这样看待金钱,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是这样教我们的!
如果你已经成年,请审视你的财富蓝图,找出来你身上来自你父母的错误的金钱习惯和观念;如果你是父母,请注意你对金钱的言谈举止,请为你孩子树立起榜样。
以上。
▼ ▼ ▼ ▼ ▼ ▼ ▼ ▼ ▼
邵小浅
一个专注读书、写作和个人成长2年,热爱生活,坚定阅读改变命运的85后,只写有温度、有价值的文字。愿意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身边的某个角落。
杨绛先生曾说:许多年轻人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每周精读1本书,写不少于2篇干货文章,每个月输出一份高质量书单,请一起监督我吧。
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