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23: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6:01
第一次到江油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尾随诗长静轩兄来拜谒诗仙,孤陋寡闻的我始知江油乃太白故里,便对此城顿生敬意。静心观览太白堂、粉竹楼,看书家墨迹,并与静轩在洗砚池旁合影一帧,得以为念。
后来翻看相册,江油的印象多已模糊,只记得一个不常见的名字“山”,再就是在相纸上留下印痕的洗砚池了。近日故地重游,一些记忆重被唤醒,可静轩兄亦已驾鹤西去,再见旧处,不免颇为伤感。
池水依旧,物在人非,李白的衣冠冢只埋下一个名字,而诗兄静轩也成了一钵骨灰。可转念又想,人生虽如池水洗砚,最终将被冲洗得了无痕迹,可纸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有伟大的诗篇在,诗人便不会死去。
江油是一座小城,与其他城市相较,没有大的区别,其声名远播,是因为李白的缘故。一座城市、一处建筑,因名家的诗文而名垂千古、家喻户晓,已屡见不鲜。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崔灏的黄鹤楼题诗,均如是。而李白,和屈原一样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其故里江油,无疑是天才的哺育地,光芒的源头。
难怪明代李贽在评论李白时会说其“生之处亦荣,死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了。 写到此,让我想起国外六个城市争夺诗人荷马的故事。
远古的史诗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凝聚,亦是哲学、宗教与道德伦理的来源,六个城市争夺荷马,亦是争夺一个民族精神的发祥地,荷马,是神圣的灵魂的象征。伟大的诗人是国宝,如同雨果之于法兰西,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普希金之于俄罗斯,李白之于中国的重要,是如何尊崇都不为过的。
试想,帝王将相多矣,可有谁能让世人皆知,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是呀呀学语的小儿都会背诵的。 对于李白的出生地,考证虽多,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史传中所载李白的前世谪居地为“条支”、“碎叶”、“西域”,似并无疑议。史传碑序载,李白曾“为和蕃书”、“草答蕃书”。
“草和蕃书”,他识突厥字该是事实,而李白的儿子名曰“明月奴”、“颇黎”,似都带有西域意味;魏颢《李翰林草堂集序》称李白的相貌“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由此有人怀疑李白有胡人血统。自然,这只是猜测,但其受西域文化薰染,幼年受中西语言的双重教育,胡风厥语、好剑学道、饱读诗书而又纵酒长歌,是其生存的写照,故李白生于碎叶五岁入川也罢,生于蜀地也罢,其受两种地域文化的哺育该是不错的。
由此我想到,人的性格、性情和诗之风格虽由多种因素生成,其中地域文化的影响恐怕是重要因素之一。或许,其狂放、雄豪、嗜酒当属西域遗风,而其奇绝、飘逸之仙风道骨,其经学剑术、飘逸的诗思,应是蜀地所赐予。
在江油,你会感到这里的山川风物、民风习俗似乎都被李白的诗魂所浸透。青莲乡的陇西院被称为李白的出生地,这地处盘江边的平坝曾长满茂密的芭茅,传说诗人幼时曾在此放羊。
而李白妹妹所居之粉竹楼,也因月圆每日梳妆后将脂粉水从楼上泼下,久而久之,楼下青竹敷了一层脂粉,此楼故称粉竹楼了。离其故居不远,则是李白的衣冠冢了,冢旁有状颇奇特的巨石相伴,传为天降陨石,想来传说中李白乃太白金星下界,以陨石为体,冢中只留衣冠,该是颇有意味的构想。
江油,关于李白的民间传说颇多,从其母食红鲤而生白,到老婆婆铁杵磨针,乃至诗镇石牛、井洗笔砚,勇斗白龙、匡山习剑等等,都和诗人的“谪仙”之名相符,亦充满了故乡人对李白的尊崇与热爱。析一些传说的渊源,胥洪泉先生曾指出:唐王朝立国之后,道教曾被尊奉为国教,取得了三教之首的地位。
由此可见,李白之沉迷于道教,亦为盛唐意识所致。而李白出生的传说亦化用了老子出生的传说:老子之母“盛大流星而有娠”,李白之母则“惊姜之夕,长庚入梦”;老子受“天之精魂”,李白则得“太白之精”;老子指李树为姓,李白则是“复指李树”而出生。
由此可见李白在传说中被神仙化的至圣心理。 匡山是李白读书学剑之地,少年李白曾在这里习居十年。
匡山因其形如匡字而得名,隋唐时建有大明寺与匡山书院。据载,“大明寺和匡山书院原有建筑一百多间、八个天井、崇楼峻阁,峥嵘宏丽,尽隐于参天古木之中,寺内有泥塑和木雕太白像各一尊,姿态飘逸”。
而今,匡山旧迹不再,但秀山灵泉依旧。在江油看山寻洞,既为远处云雾缭绕的苍翠山峦而神往,又为近处的浅碧清潭而倾倒。
正如诗人少时所作《别匡山》所言,其晓峰如画,藤影风摇,野径犬吠,古树猿啼,其烟霭飘飞处,钵僧鹤池,山静林幽,想那诗仙李白,该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 李白在匡山,曾拜道人东岩子为师,得见“蓬莱十丈花”;亦随隐士赵蕤读书习剑。
紫云山系道教发源地之一,而东岩子、赵蕤皆为著名的道士。其时,李白学道,固和唐室对道教的推重及其诗人之浪漫情性有关,而其读儒家诗书,亦受到积极入世,渴求建功立业的观念所支配,匡山所学,究其终,恐怕李白为的只是走一条获当政者擢用的“终南捷径”吧。
李白二十余岁时离蜀,去仗剑远游。但李白毕竟在蜀乡长大,蜀人之聪慧、蜀地的青山碧水、天梯栈道,都会给他心灵以滋泽,给其诗以奇幻的想象和超越的*。
蜀道难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如下: 《雨后望月》 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台,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 对 雨 》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绵。
古岫披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红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诗中描写的景色看,与青莲乡环境相符合。
如“一条江练横”应指盘江,“古岫披云毳”指远望大匡山、戴天山、紫云山的薄雾云纱,“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描写了盘江之滨、青莲坝农民的农耕图。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不过还有说法,是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
主要景点有太白碑林,陇西院、太白祠、名贤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李白曾在湖北安陆居住过。
如下:
《雨后望月》
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台,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 对 雨 》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绵。
古岫披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红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诗中描写的景色看,与青莲乡环境相符合。如“一条江练横”应指盘江,“古岫披云毳”指远望大匡山、戴天山、紫云山的薄雾云纱,“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描写了盘江之滨、青莲坝农民的农耕图。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不过还有说法,是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太白碑林,陇西院、太白祠、名贤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李白曾在湖北安陆居住过。
你首先应该知道—— 今天的普通话,来自于旧称满洲官话的北方官话——英文有个专门的词mandarin。
所以即使和明朝的北京官话比较,在语音上也有极大不同。更不要说唐朝的。
再说四川话—— 四川在明末清初经历了“湖光填四川”的大移民,今天的四川话和宋元时代的四川话一定有很大区别,更不要说唐朝的了。 再说李白—— 据说他出生在碎叶城(今天俄罗斯或哈萨克一带吧,属于唐朝的北庭都护府),后来移居江油的,他又天性好游历,所以说不准他平日说哪路话。
更何况作诗是要按照一定诗律和韵辙规律的,他应该使用的是唐韵吧,反正不会是后来的中州韵的。
1.《春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秋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3.《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4.《长相思三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5.《长相思·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