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08: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5:49
一.两者的策略本质
这两个词算是操作风格上的定位。
适时止盈,讲究在有一定盈利以后择机落袋为安,那么这就涉及到择时能力了。
长期持有,讲究持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长久性,对炒股的人来说,更突出了对题材或者个股的价值审核能力。
所以,两者从本质来讲,主要区别是谁更突出了择时还是择股。当然,对于喜欢买窄基的人来说,长期持有则考验了投资者对题材板块的价值审核能力。
二.两者都是时代的阶段性产物
1.适时止盈
毫无疑问,对于奉行长期持有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屑于对短期过多择时的,深度厌恶的时候也会反感那些喜欢择时的人。
喜欢适时止盈的人,虽然也有认可长期持有的,但是更多情况下,喜欢适时止盈的投资者大多不喜欢吃下题材或者个股的回撤,认为控制回撤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严重的时候甚至情绪性地不喜欢那些奉行“长期持有”的人。
特别是这两年以来,奉行“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占据了上风。然而,无论谁占上风,其实两者都不过是时代的阶段性产物。
大致在2016年以前,实际上市场的“适时止盈”更为占据上风。因为在此之前,市场的震荡非常明显,而且是整体的震荡,完美地告诉投资者什么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只要大盘暴跌,没有什么题材能逃过大劫,顶多有的题材板块就是以五十步笑百步。也因此在那个阶段,“价值投资”被市场残酷打脸,很多私募机构也好,普通从业者投资者也罢,都在感叹我大A股的价值投资何时才能到来?
举个例子吧,2007年买的基金有不少到了2015年都还没有回本的。这和这两年动辄几十个点收益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看重大盘指数的心理烙印也在那段时间得到强化。
来一轮牛市都不能让上一轮牛市的有些基金和个股回本。更何况在是在两轮牛市之间的低洼区呢?
举个例子,2015年高位跌下来的很多基金,一度可以亏损60%左右,净值从1块钱的新发基金跌到3-4毛钱的比比皆是,更别说个股会跌多少了。而那些一度因为2015年牛市翻倍的基金,深跌下来一样是触及本金的亏损。
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是梦境,本以为我能乘风破浪,原来只是南柯一梦,不过是看了一场关于数据跳动的戏罢了。
于是,人们学会了一个道理,就叫“适时止盈”。
2.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 在过去的时间,至少是2016年以前就像一位孤独的苦行僧,那时候“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策略是没有多大市场的,就是经常被打脸的角色。当然,也有没被打脸的个例,此处的省略不用一万字。
那时候如果对一个炒股的老者提出你要“长期持有”,那你要么是疯了要么也还是疯了。
即使到今天,对于很多经历过巨浪滔天的老股民来说,仍然不能接受“长期持有”的这个投资模式。
“长期持有”在最近这两年,开始受到推崇。无论是炒股的还是买基金的。
就拿买基金来说,除了一些刚买基金的小白会激动地看着基金的两三天波动,有三年左右投资经验的基民一般是不在乎这两三天甚至一两周的回调的,特别是手里拿着的是长跑牛基的时候。因为他相信灰太狼说的“我还会回来的”。
事实也证明,在最近的年份里面,多数“长期持有”比过多做“适时止盈”的投资者的收益要更高。无论是选择优质的蓝筹股还是选择长跑牛基。
比如拿这几年的优质蓝筹股来说,很多基本上是震荡上行的,回撤只是更好地上涨。
很多奉行“适时止盈”的投资者于是发现,自己幸幸苦苦倒腾的,还不如直接一直放在某股某基不动,省心不费劲还收益高。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持有”的正确性再次被加持。越来越被认可。
之所以最近这几年内“长期持有”会占上风,主要是原因在于当前A股是结构性牛市,而且这个趋势在接下来的时间还没看到结束的迹象。
在之前我们也讲到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结构性牛市的坚实基础,在这个阶段内,会有各行各业的龙斗企业崛起,甚至是在细分领域也会有一些特色企业,这些都代表了他们在国内各自领域的最先进生产力。
这,一切都是时代的阶段性产物。
3.怎么看待两者的辩证关系?
这两者我们都必须清楚看到,无论谁被热捧,无非都是时代的阶段性产物。看到这点就是胜利的一半,因为人的思维最惧出现惯性。
就像古代有个著名的哲学家,每天开门的第一眼看到的是海,于是便提出世间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
要深知我们得出的认知都是一段时间内的总结,就像即使是伟大哲学家的马克思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我们对投资问题的看法,一样也会拘泥于最近这段时间的阶段性总结。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我们要清醒知道这只是阶段性的总结。
我们在心态上要提防,总结有可能某一天不能适用。
在这里提出这个,不是否定“长期持有”或者肯定过度的“适当止盈”。相反的,在浮躁的A股市场,我们是非常欣赏“长期持有”的风格,他们就像谦谦君子,代表着坚守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
曾经的发文中,我们说过要“珍惜这几年的投资时光”,就是因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结构性牛市的机会,这会让很多愿意价值持有者很容易便利地获得可观的收益。那为什么是这几年,因为这几年之后,市场会怎么变化,结构性牛市会不会结束,谁都无法预料。
因此,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两者的投资策略,不必要拘泥于到底是“长期持有”还是“适时止盈”,策略随时代而变!
即使就当前来说,也没必要在两者之间做一个艰难的抉择,何必把不矛盾的事物对立起来呢?
因为,在坚持“长期持有”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止盈”。
这里的“适当止盈”区别于一些初入市场的投资者所躁动的几天或者个把月的波动收益。我们认为的“适当止盈”是建立在产业周期利好的来临或者阶段性事故造成的估值虚高的问题。
举个直观一点的例子吧:就拿医药来说,从9月份开始我们就提示风险,距离现在也有三个月了。虽然我们也认可所谓“人口老龄化”下医药题材的所谓“刚需”。但是,这个理由不会让我们无视疫情这种事故下导致的医药题材的阶段性估值虚高的问题。
我们不能用战略性的“人口老龄化”的答案,去万金油般地回答和无视所有的阶段性事故所导致的一些估值虚高的问题。
至少在我们看来,这不是处理问题最好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不会去做短期的反弹,至少不会用基金去做反弹。比如,10月份我们就提前预料到医药会随着欧美疫情一起反弹,但是我们绝对不会通过基金去做这种反弹。同样的这次疫苗带来的短线反弹,我们也不会通过基金去做反弹。在疫苗热点结束以后,疫情曙光之后,真正回归到价值体系之中的时候,我们会开始考虑全面布局医药。
是的,对刚刚举的例子,什么时候买卖确实考验一个人的判断能力。
是的,投资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持有”也绝对不是理解为“一直拿着”,更考验一个人的选股选题材的能力。所以,“长期持有”也不是懒人投资的避风港。同时,过度的“适时止盈”也不应该成为所谓“保护本金”的万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