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红酥手,黄藤酒,说不尽的陆游与唐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18: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57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但凡有点文学常识的人,一定都知道 陆游 ,
那个“塞上长城空自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
那个“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陆游,
那个“小楼一夜听春雨”、“拄杖无时夜叩门”的陆游,
妥妥的是一个 爱国、忧国又报国无门的失意文人形象 。
你是否读过他的 《钗头凤》 ,那种“错错错”、“莫莫莫”的无奈,于金戈铁马的豪情壮志外,又添几许柔肠百转。
你可曾看到了词中那位幽怨的女子,几多年前的她风姿卓越,微显丰腴,赏春踏青,与 词人殷勤斟酒,言笑晏晏。
而如今每日里以泪洗面,白白枯槁了容颜。为何离索?与谁离索?那恼人的东风又如何使得欢情薄?
这位女子便是 唐琬,陆游的表妹,亦是他情深意长的妻子 。
这首小词里蕴藏着他与唐琬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概括而言,就是 陆游的母亲“棒打鸳鸯于两下里”,恩爱夫妻*分离,一别却是一世,再相见时佳人已为他人妇。
有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忧伤,遇着优美、抒情,又善于表现才子佳人的 越剧 ,把故事情节细化、丰富化,再细致入微地去探索人物的内心,这淡淡的情绪就被渲染成浓浓的哀愁,解不开、化不了。
越剧里边以陆唐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择其要者叙之。
1.《陆游与唐琬》
浙百的《陆唐》是同题材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作品从文人心气入手,着力刻画陆游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可贵品德。由此造成仕途上的不顺,引发*间的冲突。
两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向官场恶势力妥协。陆游不依母命,甚至几次三番开罪宠臣陆仲高。至陆游接受岳父推荐,打算携唐琬赴福州上任,*间的矛盾冲突到达顶点。陆母爱子心切,便将全部愤怒发泄到唐琬身上,*迫陆游休妻。
陆游假意依从母亲心意,暗地里将唐琬藏于小红楼内,以待母亲回心转意。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太糟糕。
唐琬脾气火爆的父亲得知此事,要为女儿做主,与陆母大吵起来,并且扬言堂堂副统帅的女儿岂怕嫁不出去,唐琬被父亲强行带回家去。事情到这里尚有回转的余地。
陆游寄书唐琬,让她等待三年,却遭陆母半路截信,改为百年,至此已是覆水难收。唐琬最终依着父命改嫁赵士程。
三年后,陆游依约回来,暮春时节重游沈园,与唐琬夫妇不期而遇。陆唐二人相见无语,千万情绪涌上心头,是惊是喜、是愁是忧、是怒是怨?口未开、泪先流。纵然是高堂老母做了恶人,又耐她何?命运如此弄人。
这是一出由性格悲剧所引发的命运悲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立足点,交织到一起谁也不妥协退让,悲剧就这么形成了。在无力吐槽现实、无力改变现状之时,只好把无奈归咎于命运。
以上是 浙百新版《陆唐》的内容 ,在这之前有一个1989年的老版本,新版较于旧版,删掉李盼盼这个人物和与之相关的情节,最后题壁诗和梅林相见的场景也没有了。 故事显得更加紧凑,舞台布置上以江南园林、小景为特色,彰显一种简约、诗意的氛围。
2.《唐琬》
这是一部 从唐琬、从女性视角去挖掘陆唐故事 的作品,唐琬无可厚非是第一主人公。然而第二重要的不是陆游,而是 赵士程 。
时间定义在唐琬被休弃之后,因而开篇便是唐琬跟着赵士程兄妹乘船启程的镜头——陆家父母将被弃的唐琬托于赵士程照料,关于这个情节设置,意味颇深。
陆游的海誓山盟犹然在耳,却收到家僮陆安送来的菊花枕一个、书信一封,告知唐琬陆游大婚的消息,时间定在九月九。
唐琬听此噩耗,气极,当即做下决定,央赵兰心为自己做媒,配与兰心兄长赵士程为妻,也在九月九日定婚配,她要让“我那嫡嫡亲亲的姑父母,让我那新婚燕尔的表哥哥,知我唐琬有依归,不见那新人欢笑旧人泪”。
多么可怕的报复心理,可赵士程居然!!依了唐琬!!赵对唐已是钟情已久,恐怕顾不上唐琬的报复意图。知道或不知道,利用或不利用,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婚当夜,唐琬心心念念的还是陆游,错把赵士程当表哥,该说的不该说的乱说一通,说得赵士程只好借酒消愁。朦胧中,唐琬仿佛见到陆游大婚的场景,新人甜蜜似漆、温情款款,气而惊醒,望见眼前这位真实存在的赵士程,唐琬突然想明白要怜惜眼前人。
十年光阴荏苒而过,唐琬夫妇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却在沈园遇上前世的冤家。唐琬以表妹的身份主动与陆游排遣忧愁。
后来,就是惯常的情节,陆游题词。
再后来的某一天,唐琬偶然看到这首词,心底对陆游的情感如洪水般汹涌而出,她终于明白自己真正爱的还是陆游,自己与赵士程这十年光阴无非是自欺欺人的一场梦。
如今梦醒了,活生生的现实摆在眼前,于赵士程只有抱歉和唏嘘,自己与陆游一样,也是个痴人。于是含泪酬和一曲《钗头凤》,莫莫莫、罢罢罢,最后倒地而亡。
剧作多方面向昆曲取了经,不管是直观的人物服装、造型,还是音乐、唱腔、动作,都有昆曲的痕迹 ,乃至于那几个带着幽怨的、场与场之间过渡时出现的女子,也是学了《牡丹亭》的花神吧,有种违和感,但增加了感伤、哀愁的情绪。
但我始终不明白,越剧和昆曲音乐分属于板腔体和曲牌体,如何移植? 实际效果来看,音乐的移植还是很生硬的。 而作曲能把一些不符合越剧唱词规律的词句,编排得很好听,实属不易。
至于舞台布景,十分简洁 ,简单的一桌二椅、白墙、拱门、回廊,那拱门又在新婚夜变成陆游大婚的场景, 于同一平面构造两个时空,心思巧妙 。
以上是对郑全版的《唐琬》而言,在这之前有李敏的版本,是李敏为申请梅花奖而排演的剧目,也确实因此摘梅。 李敏的版本,基本故事结构不变,情节大同小异,但以春、夏、秋、冬作为每一场的主题,贯连全剧。
3.《钗头凤》
新排的《钗头凤》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绍兴演艺有限公司发起,梅花奖获得者 李敏 和国家一级演员 张学芬 领衔主演,目前正在全国巡演中。
该版陆游与唐琬的故事别具一格。
首先,凤钗点题。
《钗头凤》原是个词牌名,与凤钗无多少瓜葛,《钗头凤》中由此衍生出一个 凤钗 来,是唐父拒绝秦桧收用,赴死前传给唐琬的遗物,亦牵扯出陆母与唐母姑嫂之间的恩怨,是 陆母与唐琬婆媳矛盾白热化的导火线 。
如此设计,有利用凤钗贯穿全剧、串联故事的意图,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凤钗在剧中点题物件的作用没有很好体现,
倒是那一帷披肩,夫妻恩爱、分离、死别时都有出现,反而更具象征意义 。
其二、不休而休。
剧作有层次地揭露陆母不满唐琬、*子休妻的心理原因。
一是姑嫂矛盾。 陆母对嫂子——也就是唐琬的母亲甚为不满,这种不满自然而然顺及唐琬,所谓“恨乌及屋”。
二是陆唐小夫妻情深意笃,遭到母亲嫉妒;
三是听信道姑之言,认为唐琬使克父克母克夫克子的孤鸾星。 好,如此便万万容不下唐琬了。
然而,事情有一个回转余地,陆母算是给小俩口留了条后路:陆游赴临安赶考,若科举得中,则孤鸾星一说不攻自破,夫妻自可团圆;若不中则休妻。陆游果然没有考中,无脸回家,唐琬没有休书却成了实至名归的弃妇。
其三、唐琬之死。
《陆唐》和《唐琬》中隐约表达了唐琬的死亡:一个吐血,一个倒地,但都一带而过。 如此大篇幅又细微入至地去表现唐琬之死,这是特例。
唐琬弥留之际嘱咐兰心将凤钗赠于陆游,希望他振作精神。唱段中有对往事的追忆,有对陆游未来的期寄,整体风格如《黛玉焚稿》,凄凉哀感。
但是这个段落放在陆唐沈园相见之后,悲剧意味已达高峰,此时戛然而止最妙,却偏偏有一个大篇幅的《赠钗》,莫名将节奏拖缓,原先欲流下的伤心泪都被堵了回去。 《赠钗》已是拖沓,后边又多一出《尾声》,彻底显得没必要了。
这个故事版本呢,在舞台版之前还有 范瑞娟与吕瑞英两位老艺术家的电视剧版本——《沈园绝唱》 。相同素材重新剪辑编排后有个2小时左右的,姑且叫做电影版的《钗头凤》, 是舞台版的原型。 影视剧版的本子来自昆曲 ,范先生意属陆游这个人物, 请郑拾风先生将昆曲改成越剧本子。
影视剧版要比舞台版好得多,尤其在唐琬形象的塑造上是最棒的,一改小女儿家形象,唐琬坚强、美丽而大方,她对陆游的感情定位在“真情侣,心相印,不忘江湖”,无论是被弃、被误解、死亡,她都笑而面对,并总也不忘激励陆游。剧情逻辑、节奏于前后呼应方面也更成熟。
除以上三个舞台上仍能见到的版本, 陆唐的作品另有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越女三章》 ,分别讲述西施、唐琬、祝英台这三个越地女子的故事,取片段拼凑而成,歌舞场面大,属应景之作。唐琬部分基本沿用浙百《陆唐》沈园重逢的情节。
另有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一个老版本,由顾颂恩先生编剧。 用虚构的成分补充细节,故事讲得不错,但陆母显小家子气。
(文中涉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