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高人、超人或圣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07: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3:23
世界上的人,按照他们做人站位的高度和格局,可以粗略地分为俗人、高人、超人以及虚拟的圣人。
所谓的俗人,就是那些需要依赖和亲近他人,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竞争、交换、契约、双赢才能获得幸福的人。
所谓的高人,则是在相对多的时间中,通过和他人保持距离,或者跟他人进行远距离的精神沟通,主要依靠自己独立的空间、思想和能力生活,但也不排斥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和交换去获得幸福的人。
所谓的超人,则是信仰上帝等超现实力量的存在,并且其思想观念与待人接物更为超凡脱俗的人。表现在生活中,也就是那些除了维持其生存的物质条件外,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能够更少地依赖特定的他人,较少地依赖他物,仅仅凭借着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实力,去持续获得幸福的人。
所谓的圣人,则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构之事物。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俗人,少数高人,十分罕见超人,根本没有圣人。
其实,世界上的大部分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由多数俗人加少数高人创造的。少数的高人除了需要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吸取养料外,一般能够在精神上实现自给自足。高人会更多地向外界输出自己的新思想,作出自己的发明创造。他们从事着基础、源头、引领、统筹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多数的俗人除了部分创造性的工作和高人发生交集外,则更多地从事着具体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或者从事着比较机械的,按部就班的各种操作。极少数的超人则习惯独来独往,他们不事张扬地创造着精神和物质财富。圣人则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虚构后,供上神坛以忽悠俗人,甚至被人利用来毁灭财富。
从生活的幸福度上评判,在俗人、高人和超人中,超人的幸福度想必最高,因为他们不必依赖他人,就可以获取生命中绝大部分的幸福。像有些悟道、出世、隐居直至寿终正寝的僧人可算是超人中的一部分,但超人中还有比他们更加超凡脱俗的类型,比如那些不拘于自己身处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待人接物方圆自如的人,比如激扬性情,齐物傲世,怡情于大自然,又在需要时愿意入世的老庄。这些超人无论是隐居山水,还是回归红尘,他们都能够在精神上做到既开放又内守,既合作又独立,心灵不被纷扰的世事和名利所扭曲,此所谓“大隐隐于市”也。
与超人相比,高人的幸福度可能位居其次。高人的大部分幸福可以独立自主地取得,和他人的*也不是十分的紧密,常常是若即若离。比如写出“三个批判”巨著的康德,在他的一生中,大部分日子看似平静无波。他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就寝,除了在大学讲课,午餐时有人陪伴之外,接着就是独自写书,然后会在傍晚时分踏上“康德小道”散步。康德生命中的许多日子应该是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渡过,给予他人的印象是生活严格且有规律。还有像崇尚简朴自然生活的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作为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第欧根尼常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却不给一点面子地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据说亚历山大事后感叹道: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欧根尼”。
对比高人,俗人的幸福度似乎又要往后排那么一点,因为俗人的幸福度的大小跟他人的相关度较大,很多时候取决于旁人的言行和看法。和超人以及高人相比,俗人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独立性似要低得多,好在俗人对于幸福的感受较为表层和肤浅,所以幸福的获取不是十分的困难,只需遵循世俗的规范即可。
当然今天的“俗人”之称谓,又并非特指贬义。很多时候“俗人”作为中性名词,不少人以一辈子能够做个俗人为荣。清高如诗人海子也有向往俗人的时刻:“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可见俗人自有俗的踏实和乐趣。
俗人只要不是俗得过于私利和庸俗,跟有些口吐莲花,夸夸其谈的人相比,反而给人务实与可靠的感觉。然而,俗人之中似也可分出高中低。高明的俗人如有些正直务实,开拓进取的改革家,中庸者如那些坐而论道,偏好向大众灌输心灵鸡汤的写手,愚蠢者如《儒林外史》中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始终咽不下一口气的严监生。
并且在上述几类人之中,幸福度更低的似是介于“俗”与“高”之间的人,这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他们的一生中总是在和命运抗争,表现为不是在发愤图强,就是在尘世中纠结挣扎。他们中的一些,天资不及高人却依然想自我实现,不甘心默默无闻;他们中的另一些,则在天资很高的同时,欲求也水涨船高,痛苦也就被跟着抬高。这两类人也同时向往着超越自我,希望有朝一日超脱凡俗。前者必定要付出比一般人多很多的勤勉和努力,后者则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灵煎熬。这些人既需要群体的容纳理解与众人的烘托,因为他们的灵魂没有强大到可以脱离世俗的助力和大众的肯定。又因为他们对于自然宇宙和世态人情具有独特的思考,爱好特立独行,渴望鹤立鸡群,所以只能戴着物质和精神的手铐脚镣,吭哧吭哧地向着前方的高地攀登。但是每当他们战胜一个昨日的自己,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后,其获得幸福感的深度和强度,应该也是那些想法较少的人们无法与之相匹敌的。
有人如果问起上述介于高俗之间的代表人物,在笔者看来,则有为宣扬自己的思想理念以及倡导仁义礼智信,风尘仆仆地周游列国,招收三千弟子,却终身不得志的孔子。也有心气高傲,在自己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穷其一生重估世间的价值,为生命确立审美的意义,并且渴望造就刚毅果决、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人类的尼采。有趣的是,在尼采著作中,也有着他自己定义的理想中的“超人”。但是晚年的尼采又因出离高明,未能在人生的更高处真正地站稳脚跟,终究因为常年离群独居和精神漂泊造成的深层次孤独,在市井中抱住被马夫鞭打的马匹,嚎啕而发疯,只留下那些恣肆放纵、充满*和哲思的巨著,传下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的思想……
至于世上所有介于“俗”与“高”之间的人,最后是经过千锤百炼修成正果,还是像晚年的尼采,被命运之掌拍回“原形”并无定数,最终要看这个人内在的信仰、力量、勇气、信心和自我的选择,还要看是否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世道的造化。而且,这些人跟俗人、高人和超人相比,他们各自感受到的幸福度的大小,在我曾经设想的“幸福检测仪”问世之前,似乎也无法精确地进行计量,关键还是取决于他们对于自己生命的态度,对于幸福的看法以及感受能力。
亲爱的朋友们,之所以在此刚跨入新年不久的时刻,跟大家一起讨论俗人、高人、超人或圣人这些个话题,是因为人的一生原是在时间中行走,并且世上最大的谜还是人本身,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响彻千古。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人群所呈现的面孔也犹如万花筒,人的故事千秋万代也讲不完。
石火光阴,斗转星移。人的本质,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的一切欲求,无论是五大类别还是八大类别,都是一个*人不断猜测的斯芬克斯之谜。正是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各自猜着谜底的实践,赋予了人生以无限的价值和意义,有些人抓住、拥有并享受着这些价值和意义,也有些人让日常琐事的沙尘迷住了双眼,浑浑噩噩度日,使得价值和意义在眼皮底下白白地溜走,同时也有人为了揭开人的这些个谜底,穷其一生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