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古人都是用什么东西调味的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1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5 16:49

中国古代香料:

1、寿阳公主梅花香

药物:沉香七两二钱,栈香五两,鸡舌香四两,檀香、麝香各二两,藿香六钱,零陵香四钱,甲香二钱(法制),龙脑香少许。

制备:上捣罗细末,炼蜜和匀,丸如豆大;

2、宣和贵妃王氏金香

药物:真腊沉香八两,檀香二两,牙硝、甲香(制),金额香、丁香各半两,麝香一两,片白脑子四两

制备:上为细末,炼蜜先和前香,后入脑、麝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为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2:40

中国古代的调味品  中国自古以来到处都生长着丰富的调味品资源,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甘、酸、辛、苦、咸五味,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积累与探索,创制了丰富多采、名目繁多的调味料,对饭菜饮馔的色、香、味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从周代起,人们即已认识饮食中调味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因而,有因季节不同及时变换调味品烹调饮食的习惯。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食用油脂。有:花生油、动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芯油、米糠油、棉子油、葵花子油、茶油、椰子油、油橄榄油、桂皮油、海松油、花椒油、红花油。

  二、鲜调味品。有:大葱、葱头、大蒜、生姜、香菜。

  三、香辛调味品:大茴香、小茴香、莳萝、食茱萸、花椒、丁香、桂皮、辣椒、竹叶椒、砂仁、陈皮、甘草、当归、川芎。

  四、粒粉调味品。有:食糖、芝麻粉、花椒粉、辣椒粉、椒盐粉、胡辣粉、五香粉、沙茶粉、虾籽、豆豉、红曲。

  五、酱制调味品。有:酱油、豉油、虾油、糟油、鱼露、食醋、酒、腐乳汁、甜面酱、辣椒酱、辣瓣酱、沙茶酱、蒜头酱、蜜桂花、芝麻酱、花生酱、菌油、笋油。

  六、花调味品。有:桂花、菊花、茉莉花、玫瑰花、夜合花。等等。《周礼.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盐、梅、酒是最先出现的三大烹饪调味品。

传为商王武丁作的《商书》佚文《说命》三篇,下篇有“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注渭:“酒醴须麹糵以成,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先秦文献有云:“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知人们很早就对烹调两者关系的个中奥妙有较深的领会。我们知道,盐中的氯化钠是咸味所自来,主要作用能调节细胞间渗透平衡及正常的水盐代谢,是人体血汗中不可缺少成分,又能调增食品滋昧。

  盐的始用当甚早。《世本》称炎帝时“宿沙作煮盐。”甲骨文有云:“取■”(《合集》7022),末一字疑为卤字。《说文》谓卤“象盐形”。《玉篇》云:“卤,咸也。”《一切经音义》云:“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卤似指自然界的天然盐块,而非人工熬煮之盐。甲骨文又有“卤小臣”(《合集》5596)一名,似晚商已有盐官之设。《本味》述伊尹烹饪理论,有“咸而不减”之说。《尚书·洪范》记商末箕子言,有“润下作咸”,凡咸、苦、酸、辛、甘“五味”,咸为其一。

  梅则主要利用其果酸作调料,梅酸具有收敛固涩、健脾胃、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新石器早期人们已知利用梅酸,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有梅核。安阳出土商代铜鼎,曾发现有满盛已炭化梅核者。殷墟西区M284墓中随葬一铜鼎,内也尚存一梅核。

  至于酒的出现,似可上推到新石器中期以前,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出土有高柄陶酒杯以及硕大的滤酒缸;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小口圆肩小底瓮、尖底瓶、细颈壶等,或认为曾作酿酒、盛酒或饮酒之用。《淮南子·说山训》谓“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显然酒的出现与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战国策·魏策二》云:“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看来酒为饮料及调味品,至夏禹时已相当流行。

  最早的酒属于谷物天然酒,谷类粮食受潮发芽变霉,由微生作用而引起糖化和酒化,大概至商代人们已从中悟出制造麹糵即酵母的酿酒新技术。郑州商城出土陶缸,曾发现粘有白色水锈状沉淀物。藁城台西中商遗址在一酿酒坊址出土的陶瓮内,发现盛有这种沉淀物达8.5公斤,经鉴定就是酵母,同出四件大口罐内还分别装有桃、李、枣等,说明商代不仅掌握麹糵酿酒,又能酿制果料酒。河南罗山天湖晚商息族墓地,出土过一密封良好的青铜卣,内装古酒,经色谱测试,每百毫升内含8.239毫克甲酸乙酯,并有果香气味,是为浓郁型香酒④。安阳郭家庄一座殷墓出土的铜卣,也盛有白色透明液体,内含植物纤维状杂质,估计是酒⑤。总之文献提到的盐、梅、酒三大古代调味品,至少在夏商时代已用之于烹饪。

  古代还有一味常用的香料调味品花椒。《诗·载芟》:“有椒其馨。”《荀子·礼论》:“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天论》:“君子啜菽饮水。”花椒能刺激味觉,减除腥腻,增加菜肴肉食的美味。花椒味辛而香烈,还可用酒浸泡,古称椒酒、椒浆,又可作药用,花椒调味,今已能追溯到商代,最近河南固始葛藤山发掘的晚商六号墓,墓主头旁发现放有花椒数十粒①。值得注意者,同一地区以前发掘的固始侯古堆春秋晚期一号墓,曾出一件制作精美、有盖紧扣的铜盒,盒内盛大半盒花椒②。似本地区先民一直持有花椒调味的食癖。

  糖作调味品大概也甚早。《洪范》“五味”中有甘。《诗·绵》述晚商时周人古公亶父迁周原,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礼记·内则》有“枣栗饴蜜以甘之”。饴是麦牙糖,蜜是蜜糖。五味之甘,可能指这类糖。适量食之,能补气血,养阴和中,解除疲劳。


  汉代以前,“酱”是“醢”和“醯”的总称,醢,指用鱼、肉等制成的酱;醯,指带酸味的酱或酱汁,用以调味。因此也称为“醢酱”和“醯酱”。

  醢的起源约在殷商时期,远早于豆酱。其制法是:以干肉为原料,加梁曲、食盐和好酒,渍之,置于容器中,密封百日,即成。古籍记载,周代有醢酱,包括兔醢、鱼醢、蚳(蚁卵)醢;有枸酱(一种水果酱)、芥酱(一种蔬菜酱)等。

  至汉代,因“醯”带酸味,借指醋;“酱”则包括豆腐。

  《周礼.天官.醢人》“醢人掌四豆之实”郑玄注:“醢者,必先膊干其肉,乃后蓙之,杂以梁曲及盐,渍以美酒,涂置瓶中,百日则成矣。”

  《礼记.内则》:“腶修蚳醢,脯羮兔醯,麋肤鱼醢。”

  《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蜃,蚳醢。”

  《说文》:“醢,肉酱也。”

  汉刘熙《释名.释饮食》:“醯,多汁者曰醯。醢,沈也。宋、鲁人皆谓汁为沈。”

  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可以作鱼酱、肉酱、清酱。”


  一种酸性调味料。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大约起于汉代。在甲骨文、钟鼎文及其他已发现文物中,未见有关于谷物醋的记载。醋,最初指酸的滋味。殷商时期,调味用盐与梅。至周代,制作肉酱,秀醢,因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如各种氨基酸、乳酸、醋酸等,因而,酱汁的味道是酸的,称为“醯”。至汉代,醯、酢混用,皆指食醋。南北朝以下至唐,始从“酢”渐过渡到用“醋”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许多制曲酿醋的方法,其时并已能酿造具有独特风味的陈醋。唐代时《新修本草》中载有米醋、麦醋、杂果醋等外,药物学家还特制加有药物的药醋,用于治病。后世传其技,使醋成为中国人民调味烹饪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驰誉中外的有山西太原一带的老陈醋,江苏镇江的香醋,四川阆中用多种中药制成的保宁醋等。古代,又称女子善妒为“吃醋”、“醋娘子食杨梅”,以为调侃。

  《尚书》:“酒醴须曲蘖以成,盐咸梅醋,羮须成醋以和之。”醋,指酸味。

  汉史游《急就篇》:“芜荑盐豉醯酢酱。”王应麟补注:“[酢],醋也。”

  汉崔寔《四民月令》:“五月五日可作酢。”

  《齐民要术》卷八注:“酢者,今醋也。”

  宋吕本中《官箴》:“王沂公常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 油
  我国古代食用油脂来源于植物与动物。植物油脂在食物烹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使用与生产当晚于动物油脂,大约迟至秦汉之际,人们已知道以白苏子榨油,然其产量甚低。其后,中国人食用的植物油脂主要有:芝麻油、菜籽油、胡麻油、花生油、向日葵油、豆油等。

  芝麻,也称脂麻、胡庇,原产于我国,古籍中称麻、苴、油麻等,其所产油也称香油,大约于唐代时开始生产。

  油菜,也称胡菜和芸薹,来自西域,初时作为蔬菜,见载于《齐民要术》。唐代开始榨油。

  胡麻,原产我国,即由用亚麻,生长于北方,《诗经》中以其为粮食作物,榨油食用的记载见于明代的《土方记》,至清末已火面积载培,成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花生,也名落花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中尚未见记载,始见于王世懋《学圃杂疏》,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始谓其可以榨油。

  向日葵,十七世纪时从国外传入,原产美洲的墨西哥与秘鲁,当时以其籽炒食,别名有向阳花、迎阳花、天葵子、转日莲、西番莲、西番葵、西番菊、大菊、洋瓜子等,至近代才榨油。

  大豆,原产于我国,古代作为粮食作物的“五谷”之一。称为菽,以其榨油食用,大约在隋、唐、宋时期。

  其中,以芝麻油、菜籽油、豆油最为重要,与饮食烹饪有密切的关系。

  六朝至唐以前,食用多为荤油,至宋代始普遍食用素油,而以芝麻油为上品。唐韩鄂《四时纂要》:“[香油]治头风、白屑、头痒、头旋、胸闷。”

  宋沈括《梦溪笔谈》:“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庄绰《鸡肋编》:“油通四方可食......胡麻为上,俗呼芝麻。”

  明韩奕《易牙遗意》:“用肥鹅肉切长条丝......麻油浇供。”

  宋应星《天工开物》:“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菜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薹子次之;大麻仁为下。”

蔗糖

  用甘蔗汁加工制成的糖。中国自古以来就栽培甘蔗、饮食蔗汁。

  公元前,即推广至中原地带,已懂得将蔗汁加工成固体糖块。至五世纪,甘蔗产地,由两广、两湖扩展到长江下游,广州已能从蔗汁炼制“沙糖”。

  七世纪初,在学习印度制糖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工艺,使制出的白沙糖和冰糖质量远超过外国。

  蔗糖,因其原料、工艺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色味和形态,在古籍中又称做石蜜、糖霜、蔗霜、蔗冰、沙糖等。古代除食用外,还常用于医药。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有方物蔗糖二斤十两三分,献给东大寺,同时,也把制糖的方法传给了日本人民。

  汉杨孚《异物志.甘蔗》:“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而冰,破如砖,其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新唐书.西域传》:“贞观二十一年......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沉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元洪希文《糖霜》诗:“携来已见坚冰渐,嚼过谁传餐玉方?”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甘嗜.蔗品》:“凡狄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红砂三品。糖品之分,分于蔗浆之老嫩。”

  又《造兽糖》:“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泻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又曰享糖,华筵用之。”参阅袁翰青《中国化学史论文集》。



  省称“蜜”。即由蜂采花汁酿制而成,不加人工或略加人工的具有天然甜味的一种稠厚液体。在麦芽糖发明前,是唯一的甜味食品。蜜的组成及香气、颜色,因蜂种、蜜源的花不同而异。含有多量果糖及葡萄糖,此外尚有蔗糖、麦芽糖、有机酸类、挥发油、维生素类等的微量成分。我国用蜜,约始于周代后期,人们以蜜作食品,封建贵族间以蜜作馈赠之礼,其时已有蜜渍的果实。所食之蜜,皆为岩石、林木、土穴间野蜂所产,因而称为石蜜、崖蜜、岩蜜、木蜜、土蜜等。至迟东汉时,已有人工养蜂产蜜。魏晋南北朝至隋,有蜜饯、蜜蟹等食品。蜜多由南方贡献至中原。宋以后,广泛用于菜肴、糕点、医药。

  晋皇甫谧《高士传》、张华《博物志》及《永嘉地记》,皆有关于养蜂产蜜的记载。

  《礼记.内则》:“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

  汉赵晔《吴越春秋》:“截止以甘蜜丸攩,报吴增封之礼。”攩,属茱萸类的一种芳香果实。

  汉许慎《说文》:“蜜,蜂甘饴也。”

  晋郭璞《蜜赋》:“繁布金房,叠构玉室。咀嚼滋味,酿以为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穷味之美,极甘之长。百果须以谐和,灵娥御以艳颜。”

  晋葛洪《西京杂记》:“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帝大悦,厚报遣其使。”

  南朝梁陶弘景《本草注》:“石蜜,即岩蜜也,在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味小(少)酸,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其木蜜悬树枝作之,色青白。土蜜在土中作之,色亦青色,味碱。人家及树空作者亦白,而浓厚味美。”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家,以炭屑和蜜,塑成双凤。”宋沈括《梦溪笔谈》:“隋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东坡性喜饮,而饮京不多。在黄州,尝以蜜为酒,又作《蜜酒歌》,人罕传其法......予尝试为之,味甜如醇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2:40

古人很早就有的调味品的记载了。
  从周代起,人们即已认识饮食中调味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因而,有因季节不同及时变换调味品烹调饮食的习惯。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食用油脂。有:花生油、动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芯油、米糠油、棉子油、葵花子油、茶油、椰子油、油橄榄油、桂皮油、海松油、花椒油、红花油。

  二、鲜调味品。有:大葱、葱头、大蒜、生姜、香菜。

  三、香辛调味品:大茴香、小茴香、莳萝、食茱萸、花椒、丁香、桂皮、辣椒、竹叶椒、砂仁、陈皮、甘草、当归、川芎。

  四、粒粉调味品。有:食糖、芝麻粉、花椒粉、辣椒粉、椒盐粉、胡辣粉、五香粉、沙茶粉、虾籽、豆豉、红曲。

  五、酱制调味品。有:酱油、豉油、虾油、糟油、鱼露、食醋、酒、腐乳汁、甜面酱、辣椒酱、辣瓣酱、沙茶酱、蒜头酱、蜜桂花、芝麻酱、花生酱、菌油、笋油。

  六、花调味品。有:桂花、菊花、茉莉花、玫瑰花、夜合花。等等。《周礼.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盐、梅、酒是最先出现的三大烹饪调味品。

  盐的始用当甚早。《世本》称炎帝时“宿沙作煮盐。”甲骨文有云:“取■”(《合集》7022),末一字疑为卤字。《说文》谓卤“象盐形”。《玉篇》云:“卤,咸也。”《一切经音义》云:“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卤似指自然界的天然盐块,而非人工熬煮之盐。甲骨文又有“卤小臣”(《合集》5596)一名,似晚商已有盐官之设。《本味》述伊尹烹饪理论,有“咸而不减”之说。《尚书·洪范》记商末箕子言,有“润下作咸”,凡咸、苦、酸、辛、甘“五味”,咸为其一。

  梅则主要利用其果酸作调料,梅酸具有收敛固涩、健脾胃、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新石器早期人们已知利用梅酸,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有梅核。安阳出土商代铜鼎,曾发现有满盛已炭化梅核者。殷墟西区M284墓中随葬一铜鼎,内也尚存一梅核。

  至于酒的出现,似可上推到新石器中期以前,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出土有高柄陶酒杯以及硕大的滤酒缸;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小口圆肩小底瓮、尖底瓶、细颈壶等,或认为曾作酿酒、盛酒或饮酒之用。《淮南子·说山训》谓“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显然酒的出现与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战国策·魏策二》云:“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看来酒为饮料及调味品,至夏禹时已相当流行。

  古代还有一味常用的香料调味品花椒。《诗·载芟》:“有椒其馨。”《荀子·礼论》:“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天论》:“君子啜菽饮水。”花椒能刺激味觉,减除腥腻,增加菜肴肉食的美味。花椒味辛而香烈,还可用酒浸泡,古称椒酒、椒浆,又可作药用,花椒调味,今已能追溯到商代,最近河南固始葛藤山发掘的晚商六号墓,墓主头旁发现放有花椒数十粒。值得注意者,同一地区以前发掘的固始侯古堆春秋晚期一号墓,曾出一件制作精美、有盖紧扣的铜盒,盒内盛大半盒花椒。似本地区先民一直持有花椒调味的食癖。

  糖作调味品大概也甚早。《洪范》“五味”中有甘。《诗·绵》述晚商时周人古公亶父迁周原,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礼记·内则》有“枣栗饴蜜以甘之”。饴是麦牙糖,蜜是蜜糖。五味之甘,可能指这类糖。适量食之,能补气血,养阴和中,解除疲劳。


  汉代以前,“酱”是“醢”和“醯”的总称,醢,指用鱼、肉等制成的酱;醯,指带酸味的酱或酱汁,用以调味。因此也称为“醢酱”和“醯酱”。

  醢的起源约在殷商时期,远早于豆酱。其制法是:以干肉为原料,加梁曲、食盐和好酒,渍之,置于容器中,密封百日,即成。古籍记载,周代有醢酱,包括兔醢、鱼醢、蚳(蚁卵)醢;有枸酱(一种水果酱)、芥酱(一种蔬菜酱)等。

  至汉代,因“醯”带酸味,借指醋;“酱”则包括豆腐。

  醋
  一种酸性调味料。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大约起于汉代。在甲骨文、钟鼎文及其他已发现文物中,未见有关于谷物醋的记载。醋,最初指酸的滋味。殷商时期,调味用盐与梅。至周代,制作肉酱,秀醢,因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如各种氨基酸、乳酸、醋酸等,因而,酱汁的味道是酸的,称为“醯”。至汉代,醯、酢混用,皆指食醋。南北朝以下至唐,始从“酢”渐过渡到用“醋”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许多制曲酿醋的方法,其时并已能酿造具有独特风味的陈醋。唐代时《新修本草》中载有米醋、麦醋、杂果醋等外,药物学家还特制加有药物的药醋,用于治病。后世传其技,使醋成为中国人民调味烹饪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驰誉中外的有山西太原一带的老陈醋,江苏镇江的香醋,四川阆中用多种中药制成的保宁醋等。古代,又称女子善妒为“吃醋”、“醋娘子食杨梅”,以为调侃。  


  我国古代食用油脂来源于植物与动物。植物油脂在食物烹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使用与生产当晚于动物油脂,大约迟至秦汉之际,人们已知道以白苏子榨油,然其产量甚低。其后,中国人食用的植物油脂主要有:芝麻油、菜籽油、胡麻油、花生油、向日葵油、豆油等。

  芝麻,也称脂麻、胡庇,原产于我国,古籍中称麻、苴、油麻等,其所产油也称香油,大约于唐代时开始生产。

  油菜,也称胡菜和芸薹,来自西域,初时作为蔬菜,见载于《齐民要术》。唐代开始榨油。

  胡麻,原产我国,即由用亚麻,生长于北方,《诗经》中以其为粮食作物,榨油食用的记载见于明代的《土方记》,至清末已火面积载培,成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花生,也名落花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中尚未见记载,始见于王世懋《学圃杂疏》,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始谓其可以榨油。

  向日葵,十七世纪时从国外传入,原产美洲的墨西哥与秘鲁,当时以其籽炒食,别名有向阳花、迎阳花、天葵子、转日莲、西番莲、西番葵、西番菊、大菊、洋瓜子等,至近代才榨油。

  大豆,原产于我国,古代作为粮食作物的“五谷”之一。称为菽,以其榨油食用,大约在隋、唐、宋时期。

  其中,以芝麻油、菜籽油、豆油最为重要,与饮食烹饪有密切的关系。

蔗糖

  用甘蔗汁加工制成的糖。中国自古以来就栽培甘蔗、饮食蔗汁。

  公元前,即推广至中原地带,已懂得将蔗汁加工成固体糖块。至五世纪,甘蔗产地,由两广、两湖扩展到长江下游,广州已能从蔗汁炼制“沙糖”。

  七世纪初,在学习印度制糖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工艺,使制出的白沙糖和冰糖质量远超过外国。

  蔗糖,因其原料、工艺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色味和形态,在古籍中又称做石蜜、糖霜、蔗霜、蔗冰、沙糖等。古代除食用外,还常用于医药。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有方物蔗糖二斤十两三分,献给东大寺,同时,也把制糖的方法传给了日本人民。 



  省称“蜜”。即由蜂采花汁酿制而成,不加人工或略加人工的具有天然甜味的一种稠厚液体。在麦芽糖发明前,是唯一的甜味食品。蜜的组成及香气、颜色,因蜂种、蜜源的花不同而异。含有多量果糖及葡萄糖,此外尚有蔗糖、麦芽糖、有机酸类、挥发油、维生素类等的微量成分。我国用蜜,约始于周代后期,人们以蜜作食品,封建贵族间以蜜作馈赠之礼,其时已有蜜渍的果实。所食之蜜,皆为岩石、林木、土穴间野蜂所产,因而称为石蜜、崖蜜、岩蜜、木蜜、土蜜等。至迟东汉时,已有人工养蜂产蜜。魏晋南北朝至隋,有蜜饯、蜜蟹等食品。蜜多由南方贡献至中原。宋以后,广泛用于菜肴、糕点、医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2:41

古人用的调味在那是只有盐,和我们现在的盐差不多,不过古人的都是比较自然的,没有经过加工,不像现在我们所用的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精包装的;另外,古人那时候的调料品应该没有味精,味精是后来才从沿海地区引进来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2:42

最早时期古人的调味品只有盐,味精是从沿海地区传向内地!夏商周时期都有了很多调味品!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国家有几个 谁能帮我下载昵图网的一张图片? 300-600÷5的脱式计算图片? 交过几个男朋友算多?男的进! 25岁交过三个男朋友算多吗?现在都不敢再交男朋友了,好害怕的感觉_百度... 在领结婚证前买的房,房产证是2个人的名字,现在想买第二套房,领了结婚... 笔记本电脑使用中卡住,等恢复后无法连接网络 如何将未分配的200多G合并到C盘?请各位大侠详细指导,感激万分!!! 50G的C盘剩下多少空间的好 馄饨调味品胡葱花的做法 在内蒙做菜用一种花做调料那花叫什么名字 什么调味品有花这个字 三个字 白欢喜电视剧叫啥名字? 我家有喜最后白木喜和谁结婚,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我家有喜 林英雄视察市场的是哪集? 我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我家有喜,后面被改了名,叫什么?讲的是白家有三个女儿的故事。 我家有喜剧情介绍是什么 我家有喜一共有多少集 华为手机呼叫转移 你对电视剧《我家有喜》的大结局怎么看? 为什么华为手机开通无条件呼叫转移这么麻烦?! 《我家有喜》第二部叫什么? 非常有喜电视剧剧情介绍 我家有喜一共多少集 续集非常有喜大结局剧情介绍 我家有喜中木喜在第几集知道自己的身世的 我家有喜结局是什么 怎么降低龟头灵敏度实用方法 电视剧《我家有喜》最后结局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集? 怎么降低龟头的铭感度 炒带肉的菜时,葱姜蒜花椒等等这些调味品什么时候放? 古代没大蒜的时候用啥调味 一般曰常调味品那几种可以浇兰花 什么调味品,紫色叶,紫色花,半截在地面,半截在土中,紫花谢了结紫瓜,半截白半截绿,紫瓜上面有黑蒂, 古代的厨师不用鸡精味精如何给菜品提鲜?小厨学浅望指教。 注塑机产品怎么调料花 豆花调料怎么做 花椒的应用 100块钱买牛肉花去40元买猪脚花去30元买蔬菜花去18元买调料花去12元 亚克力板的颜色有哪些?有机玻璃(亚克力)板材的种类 父母恩育思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求意思 用什么词来形容“好的调味品”? 100块钱买牛肉花去40元买猪脚花去30元买蔬菜花去18元买调料花去12元,最后总计多出2元为什么? 志在水中画成爽,劝你一日归来兮翻译? 河南项花调味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怎么泡茶能更加凸显茶的香气的呢? 请问大神们?岳母老大人归西,怎么写祭文 彩色亚克力板价格海兰色板4个厚的要多少钱一平米, 国家一级演员王丽云,离婚后至今单身,女儿为何走上不归路? 亚克力板主要有哪些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