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手型、步型、步法、腿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1 04: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16:32
四指并拢,向内卷屈于手心处,拇指屈压于中指和食指的第二关节上。拳面要平,成四方拳,注意既不可用力握拳,也不可使拳中留有空洞。打拳时,手腕也要平,拳有拳心、拳背、拳眼和拳面。分为平拳和立拳。
(1)平拳:拳型不变,拳心向下。
(2)立拳:拳型不变,拳眼向上。
动作要点:练习时可随时做握拳练习,以达到自然、灵活、准确的目的要求。
手指自然伸直,拇指与小指根微内合,食指外张,虎口处夹紧,拇指端外仰。
掌型有立掌、仰掌、俯掌和横掌之分。
(1)立掌:坐腕,指尖向上,手指自然伸展,小指根部和拇指根部微内合,虎口处夹紧,拇指稍外仰。
(2)仰掌:指型不变,掌心向上或掌心斜向上。
(3)俯掌:指型不变,掌心向下。
(4)横掌:指型不变,小指侧向外。
练习时可利用空余时间,一左一右两掌轮换伸掌来练习变化掌型,或两掌同时练习。也可以配合太极桩功练习各种 掌型。
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指尖捏拢,其余指自然向内屈于掌心,虎口撑圆,腕微屈。
注意事项:勾手时不可僵劲拙力,要舒松自然。 可利用空余时间多做勾手练习。练习时可配合太极桩功。
两脚前后站立。前腿屈膝,膝尖不得超过脚尖;后腿微屈,两脚尖斜向前方,重心偏于前腿。右势同左势,但方向相反。见图1 O。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势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弓步练习,如左、右斜行拗步练习。
两脚平行开立,相距约三脚宽;两腿屈膝下蹲,大腿稍高于水平;沉胯敛臀;上体正直;重心偏右为右
偏马步,重心偏左为左偏马步。见图11。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势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偏马步、右偏马步练习,如左、右揽扎衣练习。
(1)两腿均屈膝,两脚跟之间的纵向、横向距离均为5厘米左右。前脚踏实支撑体重;后脚前脚掌虚着地面,后脚跟离地。见图1 2。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虚步交替练习。也可 ’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虚步练习,如左、右白鹤亮翅练习。
(2)右虚步:左腿支撑弓膝塌劲;右脚向前,脚尖着地,脚跟抬起,成右前虚步。左虚步同右虚步,但方向相反。见图1 3。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随口令左、右虚步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虚步练习,如左、右虚步撩掌练习。
右仆步:左腿弓膝塌劲,身体重心在左腿;右腿伸直下仆,右脚全脚掌着地,成右仆步。见图1 4。左仆步同右仆步.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随口令左、右仆步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仆步练习,如雀地龙练习。
右歇步:提起右脚向前上步,落于左脚的左前侧,脚尖外摆;左脚跟抬起,随之两腿屈膝下蹲成右歇步(右盘步)。左歇步同右歇步,但方向相反。见图1 5。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随口令左、右歇步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歇步练习,如歇步盖掌练习。
两手半握拳,拳背贴于腰间,见图1 6。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身体右转,随之弓膝塌劲,身体重心移至右腿,提起左脚,见图1 7。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前方
擦出,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见图1 8。接着,脚尖落地,向前弓膝塌劲,成左弓步,见图1 9。右腿进步同左腿进步,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时采用自然呼吸法。
进步练习时,注意防止身体重心忽高忽低。可在头顶放一本书练习.以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
练习之后应还原成开始动作(图1 6)。可结合退步一起练习。
两手半握拳,拳背贴于腰间,见图1 6。身体重心移
至左腿,提起右脚跟,见图20。接着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右斜后方
撤步,见图2 1。随之弓膝塌劲,左脚尖向内扣转成三体式完成,
见图22。左腿退步同右腿退步,
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提脚时采用吸气,练习落脚尖时采用呼气。 退步练习时,注意防止身体重心忽高忽低。可在头顶放一本书练习.以保持身体重心的 平稳。
练习之后还原成开始动作(图1 6)。 可结合进步一起练习,还可结合手法练习,如倒卷肱练习。
两手半握拳,拳背贴于腰间,见图23(胸朝南)。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下蹲,同时左脚提起于右踝内侧,脚尖翘起,离地面约1 O厘米,目视前方,见图24。右腿继续屈膝下蹲,左脚尖翘起,以脚跟内侧轻贴地面向左擦步至右脚约三脚距离,脚尖朝前上方,见图25。
图 24 图 25
左脚内扣,全脚着地,重心缓缓移至左腿,目视前方,见图26.右脚前掌内侧轻贴地面慢慢提至左踝内侧.脚尖翘起。离地面约1 O厘米,见图27。右擦步(图28、图29)同左擦步,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提脚时采用吸气,向下擦步时采用 呼气。
练习之后还原成开始动作(图23)。可结合手法动作练习,如前蹬练习。
图28 图29
预备式并步站立.见图1。身体重心右转(胸朝西南),右腿继续下蹲,左脚向
左开步,同时两掌向右前方推出,目视右前方,见图30。上动不停,上体左转(胸朝南),重心移至左腿,屈膝稍蹲,随之右脚向左后方插步,脚前掌着地;同时左掌内旋向上、向左划弧于左胸前,掌心朝外,指尖朝右上方,见图3 1。接着左脚向左开步.同时两掌向左前方推出,目视左前方,见图32。然后接着上势左脚向右后方插步,脚前掌着地,同时右掌内旋向上、向左划弧于右胸前,掌心朝外,指尖向左上方,见图33。
注意事项:练习时应注意步法的转换节奏,要协调。重心转动角度大约为45。。可结合云手动作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1)提膝举拳:身体重心缓缓移至左腿并屈蹲,左臂微屈.左手屈腕外旋手心翻向上,置于腹前;同时右腿屈膝提起.膝同腹高,脚尖上翘,右臂屈肘,右手握拳外旋举至胸前约1喱米处,拳心斜向上;上体正直。目视右拳。见图34。
(2)震脚砸拳:上动不停,右脚下落,轻轻踏地,右腿屈蹲,两脚距离同肩宽,重心移于两脚之间;同时右拳砸落于左掌上,拳心向上稍斜向里,目视前方。见图35。左金刚捣碓同右金刚捣碓,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提膝举拳时采用吸气,练习震脚砸拳时采用呼气。
注意震脚砸拳要同时完成。随砸拳气向下沉于丹田,还要注意两脚虚实要分明,保持身体中正。 。
练习时可跟随口令提示做提膝举拳(吸气)、震脚砸拳(呼气)动作。左、右交替练习。
(1)屈蹲按掌: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并屈膝,右脚稍后撤,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上体微右转,两掌内旋下按,稍低千胸。目视右手。见图36。 .
(2)跳提膝托掌:右腿屈膝上摆,左脚蹬地跳起,两掌同时外旋裹劲上托于胸前,右腕稍高于肩,左手在右肘内侧。见.图37。接着左脚、右脚依次下落,同时两手内旋下按于胸前.还原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右肘内侧姿势。掌心均向下,目视右手。见图36。
注意事项:练习屈蹲按掌时采用呼气,练习跳提膝托掌时采用吸气。
两手臂内裹上托与摆腿蹬地应协调一致,将身体一跃而起,然后两脚依次下落,后腿轻落,前腿重落。
注意虚实分明。练习时可左、右双震脚依次交替练习。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腿屈膝,右脚提起;两手收于腹前立掌。见图3 8。接着右腿由屈到伸,右脚尖翘起,以脚跟为力点,向右前方快速蹬出,腿要直,脚要过腰,然后借反弹力使腿屈膝。右手立掌向右前推出,臂微屈,腕与肩同高;左手架于头左上方,手心斜向上,左臂微屈。目视右手。见图39。左蹬脚同右蹬脚,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蹬腿和架推掌要快速发力,同时完成,身体要正直、站稳。动作上下配合要一致。
练习收脚时采用吸气,练习蹬脚时采用呼气。
练习时可左、右蹬脚交替练习。
身体重心全部在左腿,右腿屈膝,右脚提起;两手收抱于胸前,两掌心斜向上。见图40。接着,右脚向前上方弹起,腿伸直,脚尖绷平;与此同时,两臂分展下落,右手向前迎拍脚面,左手下落与肩同高,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视右手。见图41。左拍脚同右拍脚,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两手分展与左脚向前弹踢要同时进行。右手拍击右脚面要快速、准确。
练习提膝捧臂时采用吸气,练习拍脚时采用呼气。
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拍脚交替练习。
身体重心全部在左脚,右腿屈膝,右脚提起;两手收于右前方,两掌心斜向下;目视右手。见图42。接着右腿由屈到伸向左、向上、向右弧形摆起,摆至胸高时左手、右手依次向左去拍右脚面。目视右手。见图43。左外摆莲同右外摆莲,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提膝摆掌时采用吸气,练习依次拍脚时采用呼气。
整个动作要连贯完成。在摆腿之前,左腿要屈膝合胯,转腰松腕;拍脚要迅速、准确。
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外摆莲交替练习。
身体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腿提膝.双手握拳在体前环抱于胸腹前交叉,右拳在外,拳眼均向前。见图44。接着右腿由屈到伸,脚尖内扣以脚掌外侧为力点,向右上踹出,脚与腰同高,同时两臂分别向上方展臂撩拳,拳与肩平,拳心斜向下。目视右拳。见图45。左蹬一根(左侧踹脚)同右蹬一根,但方向相反。注意事项:右脚侧踹与两臂分展协调一致。要快速发
力.右脚踹出后,借反弹力,右腿微屈。
练习提膝抱拳时采用吸气,练习分拳侧踹时采用呼气。
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侧踹脚交替练习。
身体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腿屈膝上摆提起,左拳向上、向前、向下划弧于肩左前方。见图46。随即右脚踏地,身体向上腾起,右腿在空中由屈到伸向前上踢摆,脚到胸高时,右拳变掌拍右脚面;左拳也变掌向下,向左划弧上举同肩高,掌心向下。目视右手。见图47。左二起脚同右二起脚,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上步摆臂要协调、连贯,拍脚要准确,蹬地、提膝、拍脚也要连贯。
练习提膝向上时采用吸气,练习拍脚后落地时采用呼气。
练习时可原地跟随口令左、右二起脚交替练习。
陈式太极拳进退讲究 “动必进步,进必套插”,认为“胜在进步,不败在退步”,要求“手足运动不外一圈。这说明练拳出脚如运掌,同样须折叠。抬脚要逆缠.上步足内扣,顺缠迈步足外摆。这种弧形曲线的脚法运动,可以迷惑敌方,隐藏自己意图,体现足部脚腕的擒拿套管。如陈式一路拳“前膛拗步”。
实战衡量标准并不单指腿部的柔韧性,实战技击有效与否,要看动作的质量。踢脚常见的毛病是蹋脚重滞,一脚抬起,全身拔根,一旦落空,全身失控,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太极拳全身整劲的蓄发,要“一身备五弓”一一“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足弓以膝为弓把,跨骨与足跟为弓梢(顾留罄),就是要求周身均有拥劲,一旦发力,如离弦之箭,弹射而出。
脚法好,要有基本功,这要求合理地进行韧带拉伸训练。有的太极拳爱好者压腿将腿搁得过高,身体倾斜。正确的压腿不求过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必须身正、敛臀、缩胯、勾脚,这样才能更好地拉开韧带,避免“不稳”“无力”现象出现。
要做到“踢脚如开弓”,还要求踢脚首先是松沉,气往下沉,劲往上领,踢脚要发整劲,将腿抬到一定高度,小腿由膝部弹出。抬腿先动胯有靠意再用膝击,然后用小腿、足、视敌距离伺机而动。比如二起脚(又名“踢二起”),极有杀伤力。
震脚不用拙力震脚。震脚时先足根扎地,然后五趾分开,就如拍巴掌,掌心空,力量足,响声大。震脚要意到、形到、气到、劲到、力到,全身劲要整,打寸劲,丹田气要膨胀,有爆炸力。这样,不仅威力大,而且还不会因震脚而伤及膝关节、腰椎、大脑。
震脚的实战技击含义,一是所说的“跺地如金石声,以跺敌人之足”, 如“金刚捣碓”;二是震脚便于步伐进退转换,“以引进搏击之术,行于手足中”;三是对己提神对彼威慑;四是为了攻击较远之敌,采用跳跃的方法接近敌人而震脚,但只能是单足震脚,绝不是双足同时震脚.要依次落地,落地后双足分虚实。同时,不论跃起多高,落地后均要求保持仆步或偏马步的稳定姿势。
2018-01-28 太极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太极步法,动中求定。求其轻灵、稳健,提脚不蹬,是由脊背之气将脚提起,落脚无声,是由丹田之气将脚平松落地,如猫行虎步,松起松落。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虚脚的提起,不是靠躯体的前倾,腿的拉力和脚的后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内气,将虚脚提起的。这就是提脚不蹬落脚无声,体现了“意气换的灵”的虚实转换,而不是用力转换。
上步时,假如上右脚,右脚由后方脚尖提起,运往前方脚跟落地为止,在此过程中,须将全身的重量徐徐移于左脚,此时左脚为实脚,右脚为虚脚,骨节脱开,筋腱放长,胯关节松沉,腰关节放松,命门向前走到极限,变成前折(前凸),此时尾闾接近前脚跟,重心完全落在左脚,继而提起右脚,如何提?这是步法中的关键,概括起来就是三点:提脚、运脚、落脚,酷似书法中起笔、行笔、落笔,叫做“实中实,虚中虚”。
换句话说,提右脚之前,左脚再松一次,脚下产生无穷的弹力,内气直达脊背,叫做气贴脊背,利用脊气将右脚轻轻提起,从右脚尖离地开始,实胯托着虚胯将右脚前送到位,到脚平松落地为止,在虚实的转换中,腰脊由前折变为后迭,脊气将虚脚提起,丹田气将虚脚平松落地,完成一组虚实转换。
总体来说,虚脚要虚净,不要挂力,实脚要实足,全身重量落在实脚上,此时尾闾基本坐在实脚跟上,形成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当然在“实中实”“虚中虚”的操作中,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虚脚的提起,不是靠躯体的前倾,腿的拉力和脚的后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内气,将虚脚提起的。这就是提脚不蹬,落脚无声,体现了“意气换的灵”的虚实转换,而不是用力转换。
在虚实脚转换的过程中,腰脊的运动轨迹是,由腰的前折(前凸)变为腰的后迭(后凸),拳谱曰:“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往复可以理解为前进、后退;折迭可以理解为前折、后迭。在脊柱这个系统里,腰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不管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门来控制。
上步时,腰脊先前折(命门前凸),尾闾接近前脚跟,随着虚腿的前移,腰脊渐渐由前折变成后迭(命门后凸),叫作先折后迭;退步时,与上步刚好相反,腰脊先迭后折。其变化规律,就像一条阴阳鱼在渐渐的变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此消彼长,相互协调,互为根钮。正是由于腰脊的变动,才使太极拳的身形不断的变化,手、脚不断的移动。
特别应提醒的是,身形的变化,四肢的运行,必须以腰为主宰,就是腰带四肢,四肢不能主动、自动,这是杨式太极拳特别的要求。腰为主宰,也不是以力主宰,而是用意、气来主宰。拳谱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要换的灵……等”,说明太极拳的运行,虚实转换,都是用意、气来控制,而不是用力来操作。
上边指的是上身、太极手(含臂),下边指的是太极脚(含腿)。拳谚曰“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头上虚领顶,两手空松转”,拳经曰:起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行拳的每一动,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继而引起腰脊的虚实变化,再由腰脊来主宰,带动四肢的运动。
太极拳的运行过程,说到底就是虚实转换的过程,说明白一点,就是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上虚实转换的过程,人体的重心就在尾闾,重心是随着脚下的阴阳变化而变化,尾闾到哪里,重心就到哪里,当左足为实足时,尾闾就坐在左足跟,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
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的全过程是这样的:当某一动作到达极点,要转换下一个动作时,手不能乱动,首先要虚领顶劲,然后松脚,当脚底一松时,不仅产生一个反弹力到达脊背来控制虚脚,同时身体重心势必像水一样的流到脚下,钻入地心,改变了重心。重心的改变是渐变,是节节贯串的变,像水一样的流变,绝对不能突变、顿变。这就说明运动的根源在脚,上下相随也是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