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1 19: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13:09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幻想故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活动反思:
《灯的发展》是一节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对实物、视频、图片等直观接触了解灯的作用及发展史,感受科学的奇妙。并积极的参与活动,尝试给各种各样的灯进行分类,激发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发现。在活动初,我直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灯饰,导入灯的话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灯的作用,很多幼儿能积极的针对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灯饰进行观察,除了观察灯的外形、颜色、作用外,个别幼儿还发现了灯的不同种类,借此机会我便顺其自然的引导幼儿为各种灯饰进行分类。
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我以课件的形式向幼儿讲述了爱迪生的故事,以及灯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很多幼儿在了解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后,都纷纷表示将来自己也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并对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表示敬佩。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幼儿对古代的照明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幼儿在观察古代灯具时都会与现代灯具做对比,从而发现灯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在最后一环节,我让幼儿选出自己最喜爱、最特别、最可爱的灯具,很多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灯具大胆发言,并表示长大后会做出更神奇的灯。
总的来说,我班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较好,因为出示了精美的课件,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很多幼儿针对自己的新发现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索*,懂得通过与同伴讨论,向老师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达到了活动目标。我希望在延伸环节,能让家长带幼儿参加灯展,让幼儿能更直观的观察灯、了解灯。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合适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四、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知识具有科学性,所以科学活动的目标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材料一定要多样性和可操作性,语言一定要简洁性和明确性,环节一定要清晰性和明了性。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更有价值性。
活动目标:
1、从多元的角度和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仿生的现象,了解仿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仿生的体会,互相欣赏,共同感受仿生带来的方便。
3、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多媒体电脑设备一套和多媒体电脑课件、操作盒、动物图片、仿生物品图片、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讲述故事《谁发明了飞机》
1、播放视频《谁发明了飞机》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2.提问:(1)莱特兄弟发明了什么?(出示飞机模型)大家一起看看飞机的机翼是什么样的?
(2)飞机的机翼有什么作用?(师演示飞机模型)
(3)莱特兄弟是怎么发明飞机的? (评析:该步骤加入好听的科学小故事,丰富了幼儿知识的同时,也使幼儿情绪恢复了平静,并为下面的活动作了准备。)
3.比较飞机和鸟的共同特征(评析:使幼儿建立翅膀与机翼的联系,逐步了解仿生的原理。)
4.小结:莱特兄弟真聪明,他们根据鸟的外形和翅膀能滑翔的特点发明了飞机。我们把这种模仿动物或植物的特殊本领来研究和发明新技术、新工具的科学叫做仿生学。我们现在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发明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二、通过播放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播放PPT图片一(起重机),提问:(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起重机有这么好的本领,那你们猜猜它可能学了哪种小动物的本领来发明的呢? (3)小结:原来人们是根据长颈鹿的长脖子可以上下自由活动的特点,就制造出了起重机。
2.播放PPT图片二(鱼)。提问:(1)鱼有什么本领?根据鱼的本领,想一想可以发明什么? (2)播放电脑图片(潜水艇),我们还是一起去看看电脑博士的答案吧。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原来人们主要是学了鱼会潜水的本领就发明了潜水艇。 (3)小结:你们看,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人们模仿长颈鹿和鱼的特点,发明了对人类非常有用的起重机和潜水艇。
评析:该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课件的播放让幼儿对仿生现象有了直观的感受。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小动物的特点,建立了动物与发明的联系,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能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电脑博士公布正确答案时附带的表扬声音,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进一步唤发孩子探索的无限热情。
三、幼儿配对、交流、验证
1、我们人类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本领,发明什么东西了?
每个孩子有一个操作盒,里面既有动物也有一些物品,请你也帮他们配配对。
*附:材料设计野猪——防毒面具鸭子——船桨蝙蝠——雷达刺猬——叉子闹钟——公鸡
2、幼儿操作练习:你是怎么配对的?为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组配对,问其他幼儿是否同意,为什么?
小结:看见鸭子自由地水中滑行,我们发明了船桨。看见蝙蝠有超声波的本领,科学家们就仿造蝙蝠的本领发明了雷达。看见野猪不会中毒的现象,经研究后发明了长鼻式的防毒面具。
评析: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分组活动,他们围在一起轻声商量、讨论,很认真地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老师也参与到孩子的研究中。幼儿在再次操作中更深入地观察、分析小动物的特点,大胆地推理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本领的同时,进一步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知识,并体验到创造想象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仿生活动。
1、教师启发幼儿大胆地想象,用画笔表现出自己的仿生幻想。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仿生幻想。
小结: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动物,动物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人类过得更好、更快乐!
活动反思:
生物仿生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它是人类善于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体现,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我向动物学本领”这一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多元的角度去感知、体验各种各样的仿生现象,把一些个别的零星的信息转化为共同的兴趣点;在各类互动游戏中体验“仿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和精彩;同时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幻想,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通过实践,我们发觉这一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活动目标:
1、从多元的角度和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仿生的现象,了解仿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仿生的体会,互相欣赏,共同感受仿生带来的方便。
3、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多媒体电脑设备一套和多媒体电脑课件、操作盒、动物图片、仿生物品图片、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讲述故事《谁发明了飞机》
1、播放视频《谁发明了飞机》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2.提问:(1)莱特兄弟发明了什么?(出示飞机模型)大家一起看看飞机的机翼是什么样的?
(2)飞机的机翼有什么作用?(师演示飞机模型)
(3)莱特兄弟是怎么发明飞机的? (评析:该步骤加入好听的科学小故事,丰富了幼儿知识的同时,也使幼儿情绪恢复了平静,并为下面的活动作了准备。)
3.比较飞机和鸟的共同特征(评析:使幼儿建立翅膀与机翼的联系,逐步了解仿生的原理。)
4.小结:莱特兄弟真聪明,他们根据鸟的外形和翅膀能滑翔的特点发明了飞机。我们把这种模仿动物或植物的特殊本领来研究和发明新技术、新工具的科学叫做仿生学。我们现在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发明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二、通过播放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播放PPT图片一(起重机),提问:(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起重机有这么好的本领,那你们猜猜它可能学了哪种小动物的本领来发明的呢? (3)小结:原来人们是根据长颈鹿的长脖子可以上下自由活动的特点,就制造出了起重机。
2.播放PPT图片二(鱼)。提问:(1)鱼有什么本领?根据鱼的本领,想一想可以发明什么? (2)播放电脑图片(潜水艇),我们还是一起去看看电脑博士的答案吧。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原来人们主要是学了鱼会潜水的本领就发明了潜水艇。 (3)小结:你们看,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人们模仿长颈鹿和鱼的特点,发明了对人类非常有用的起重机和潜水艇。
评析:该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课件的播放让幼儿对仿生现象有了直观的感受。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小动物的特点,建立了动物与发明的联系,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能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电脑博士公布正确答案时附带的表扬声音,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进一步唤发孩子探索的无限热情。
三、幼儿配对、交流、验证
1、我们人类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本领,发明什么东西了?
每个孩子有一个操作盒,里面既有动物也有一些物品,请你也帮他们配配对。
附:材料设计野猪——防毒面具鸭子——船桨蝙蝠——雷达刺猬——叉子闹钟——公鸡
2、幼儿操作练习:你是怎么配对的?为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组配对,问其他幼儿是否同意,为什么?
小结:看见鸭子自由地水中滑行,我们发明了船桨。看见蝙蝠有超声波的本领,科学家们就仿造蝙蝠的本领发明了雷达。看见野猪不会中毒的现象,经研究后发明了长鼻式的防毒面具。
评析: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分组活动,他们围在一起轻声商量、讨论,很认真地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老师也参与到孩子的研究中。幼儿在再次操作中更深入地观察、分析小动物的特点,大胆地推理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本领的同时,进一步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知识,并体验到创造想象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仿生活动。
1、教师启发幼儿大胆地想象,用画笔表现出自己的仿生幻想。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仿生幻想。
小结: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动物,动物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人类过得更好、更快乐!
活动反思:
生物仿生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它是人类善于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体现,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我向动物学本领”这一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多元的角度去感知、体验各种各样的仿生现象,把一些个别的零星的信息转化为共同的兴趣点;在各类互动游戏中体验“仿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和精彩;同时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幻想,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通过实践,我们发觉这一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一节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出摆脱“*模式”的童趣横生的水墨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创作水墨画,学习想象添画能讲述画面内容。
3.敢于大胆、自主地完成作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水盆墨汁毛笔抹布砚台墨棒
2.水墨画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砚和墨,欣赏中国水墨画
——你认识它吗?猜猜它会是什么?(出示砚的图片)
——这个叫砚,也叫砚台。那它又会是什么呢?(出示墨棒的图片)
——这个是墨棒。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知道怎样用吗?
——砚台里加上水,再用墨棒墨一墨,水会变什么颜色?这个黑色的东西会是什么?
——对了,墨汁有什么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播放幻灯片,感受中国水墨画
——其实墨在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小朋友们请看。(观看幻灯片)
——孩子们喜欢这些画吗?这些画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是的,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实在是太美了。
三、了解水墨画的特点
——小朋友们请看这一幅画,它是用什么来画的?在什么纸上画的?画上墨的颜色有区别吗?
——为什么有深有浅,谁知道这个秘密?加水多,墨会怎么样?加水少或不加,墨又会怎样?
——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也是我们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接下来在观看一个视频,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看到了什么?
——刘老师把画面上的内容变到纸上了。猜猜我是怎么变得?(出示自创的水墨画)
四、学习创作,讲述画中的故事
——现在请看老师是怎样变得。用毛笔蘸上墨滴到水中,让它变呀变,耐心地让他流淌一会,然后把纸平放入水中,等待奇迹的发生。瞧,我的奇迹发生了,把它平放在地上,把周围的墨汁擦干。
——我的故事在这画里,谁来帮我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的故事在这里,你们的故事又在哪里呢?快快把它变出来吧!
——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画里的故事。
——你们讲得真有趣,把你们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添加眼睛、鼻子、嘴巴和花纹吧!
五、作品欣赏
——幼儿共同分享画面里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体验创作水墨画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地投入,也很感兴趣,看得出,他们对水墨画很感兴趣。再加上我用《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为“水墨画”添加了的意境,使孩子们更加投入。但在进行活动时,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细节的忽略。如纸的特性、水墨画的特征了解的不深入;材料准备上思考的也不深入,如调色盘加水就忽略了。 2、在示范讲解环节有显啰嗦,导致我的示范不清晰、混乱。3、上课语速有点慢,不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活动出现的问题,王园长和蔡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本次活动我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通过与园长、老师们的商讨,本次活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环节不连贯、衔接有点牵强
滴墨、看视频的环节和教师示范、讲解作画环节相冲突,导致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连贯。通过老师们讨论决定取消滴墨环节,教师可出示自创水墨画,体现视频的价值。
二、活动准备不充分
首先材料准备不充分。在呈现作品时,考虑不到位,宣纸不干就在纸上添画,导致画面破损。可见我对宣纸的特性了解得不深入,如在画纸下面垫上报纸,会让纸干的快些。
其次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把握不够。一是对文房四宝的认识。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了解,我自认为孩子已经认识了解,实际并非如此,所以在这一环节应该利用教具(砚台、墨棒)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再用毛笔添加线条和眼睛的环节,我不了解幼儿的用笔情况,所以指导没能跟上;三是引导幼儿的用词需要斟酌。在幼儿创出作品后,我问孩子“你能变出什么有趣的故事?”选用“故事”一词是否恰当有争议。通过和众多老师们讨论得出:“故事”一词较抽象,如果让幼儿直接观察、想象富有情境的故事难度有点大,但如果说:仔细看看,这像什么动物?可能会给予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再以动物来引导幼儿添加想象“在哪”、 “在干什么”等等启发性问题让画面更加丰富。
另外,老师们还提到了一点,就是在我初次示范的环节,可以将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变换为只让幼儿动用视觉来观察,而后让幼儿来说老师怎么做的,或许这样更有效,也能借此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为以后进行本次活动的老师们提供参考,让老师在进行活动时,更得心应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
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活动反思:
《灯的发展》是一节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对实物、视频、图片等直观接触了解灯的作用及发展史,感受科学的奇妙。并积极的参与活动,尝试给各种各样的灯进行分类,激发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发现。在活动初,我直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灯饰,导入灯的话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灯的作用,很多幼儿能积极的针对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灯饰进行观察,除了观察灯的外形、颜色、作用外,个别幼儿还发现了灯的不同种类,借此机会我便顺其自然的引导幼儿为各种灯饰进行分类。
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我以课件的形式向幼儿讲述了爱迪生的故事,以及灯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很多幼儿在了解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后,都纷纷表示将来自己也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并对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表示敬佩。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幼儿对古代的照明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幼儿在观察古代灯具时都会与现代灯具做对比,从而发现灯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在最后一环节,我让幼儿选出自己最喜爱、最特别、最可爱的灯具,很多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灯具大胆发言,并表示长大后会做出更神奇的灯。
总的来说,我班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较好,因为出示了精美的课件,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很多幼儿针对自己的新发现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索*,懂得通过与同伴讨论,向老师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达到了活动目标。我希望在延伸环节,能让家长带幼儿参加灯展,让幼儿能更直观的观察灯、了解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