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9 19: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2:28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执迷于无限相信阅读力量的教育家,他用大量的实践证明:“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他的灵魂深处有一个精神的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读过的一二百本好书。如果少年时没有品尝过阅读激动人心的快乐,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其全面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同,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在应试与升学的夹缝中,我在努力平衡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把课堂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给了阅读而不是作业,本着每学期10本书的阅读量,期冀能为学生未来的精神长相奠基。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是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组织编写的,编写人员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有著名专家和教授,有语文教研人员,有一线教师,尤其是聘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担任总主编。
不妨再回望一次温教授的“阅读”主张:
没有课外阅读,那语文教学就是“半截子”的,语文就要以读书为主,以读书为要,语文的江湖很大,但不变的宗旨是要抓住读书这个本质。
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与考试、写作不一定“挂钩”的“闲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可以“连滚带爬”地读。
用“1+X”的方法读书,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会懂了。
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
最让我们惊吓的是温主编在一次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的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意思就是,学生要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在7000字左右,现在是9000字左右,未来可能增加到10000字左右,而且阅读面也在变化,哲学、历史、科学等,对阅读的知识面远远超出了教材的内容。
从新教材改革来看,这绝对是一场语文的马拉松,我们也绝不能只顾眼前应试的苟且,看得远才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部编新教材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其突出的特点与创新之处有六点,最首要的一点是: 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更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样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的要求。
面对作为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七年级采用的是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每单元安排一课文言诗文,整体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七年级下册则重在培养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
总而言之,部编新教材极力凸显阅读的重要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理一理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名人的故事: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叶圣陶、斯科特,需要我们在品析语言中去感受名人风采,感悟名人的精神。
(二)美好的回忆,普通人生活中的情和暖,如《阿长与 <山海经>》《老王》《台阶》《驿路梨花》,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和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和鉴定的追求,读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其实“他们”就是“我们”。
(三)说理深刻、富有哲思的《土地的誓言》《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最苦与最乐》。
(四)有传记高手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五)有不同意蕴的诗歌《黄河颂》《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六)有篇幅不长的文言文和古诗——《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河中石兽》《古代诗歌五首》。
可以看到选文的多样性,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所选文章具有极高的思想性,贯彻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极大地满足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鉴于以上各种方面的综合,本学期结合教材推荐以下阅读书目:
@ 《鲁迅传》和《杨绛传》
初中阶段学习若干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本学期有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布置学生阅读《鲁迅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位中国文化的棋手和现代文学的开拓者。
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是经典之作,先生之所以会如此“愧怍”,是源于一颗朴实真诚的爱心,读《老王》,更要读杨绛,在阅读中靠近这位最才的女,感受先生从容优雅的贵族精神和一个世纪的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
@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亲爱的灯光》
针对教材中哲思说理类文章,推荐阅读这两本书,梁衡和王开岭的文章纵横捭阖,不仅有丰富的语文知识,更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审美。
梁衡的散文中有十多位名人,他们都堪称是我们人生的楷模,只要阅读,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品质,也许读过之后,他们就会是很多孩子的人生坐标。
读王开岭的散文就是在享受一场思想的盛宴。在那些中外的事件、典籍、人物中,你可以听到来自作者的独立而自由的声音,从而校正自己观察问题的视角、对待事物的态度,重新审视你眼前的一切发生。
这两本书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理性的思考和认识。
@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
丁立梅老师的文字有疗伤的功效,她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花花朵朵,仿佛就是你、我身边的,那些被我们时常忽略掉的小情小暖在她的笔下溢溢生香。
读这些文字不仅感受到人间最素朴最真实的冷暖,更能从梅子老师的一言一语中去发现写作的密码,其实并不是非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可以入文,那些动人的文字就来于我们平凡的生活,正是这些平凡的生活告诉我们,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正因为如此,完美才要寻找生活的美好,以润泽我们的人生,期冀相遇一个更好的自己。
@ 《人类群星闪耀时》
学习《伟大的悲剧》,走近茨威格——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这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2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英雄的瞬间、南极探险的斗争、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
这12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2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的火花闪烁,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阅读这本书,绝对不仅仅在于积累,相信这些历史的瞬间会触碰到学生的心灵,从而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思维行走人生。
@ 《云雀叫了一整天》
这是木心的诗集,推荐这本诗集,不是因为里面的诗歌有多好,而是因为木心这个老头实在有意思,让学生浏览这些诗歌,除却淘洗有意思的诗句之外,就是在教材的诗歌之外感受文学的另一种样式。
“五月是鸟的月份
是蜜蜂的月份
是紫丁香的月份
是惠特曼出生的月份 ”
“赶走米老鼠
谨防文化鼠疫
迪斯尼乐园
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这样的表达也是一种颇有意思的存在。
当然最忘不了还是他的《从前慢》,忘不了这个无意以文学为业却最终以文学走进世人的可爱作家。“上帝,你要救我就救我,你要毁灭我就毁灭我,但我时时刻刻把持住我的舵”,在人生之海上颠沛流离,最需要的就是对自我的把持,正如木心,任何细节都扣住海,扣住航行,扣住自己的人生。
@ 《世说新语》
经过一学期文言文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学习文言的能力,《世说新语》收录的都是短文,且故事性极强,适合学生的学情特点,每周阅读3—5篇,读懂固然好,读不懂结合释义看,不在于点点滴滴的较真,而在于培养文言语感。一学期下来,读完一套四本的《世说新语》,文言的能力定会自上台阶。
@ 《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这两本书为七年级下册学生的必读经典书目,如果说以上书是为略读、浏览
的话,那么这两本书就需要精读了。
比如《骆驼祥子》,我们要根据章节做好导读安排,在梳理完故事情节之后,有目标地分专题精读,就像今天的阅读课,我们阅读分享其中的人物形象。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提炼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找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方法等等,通过这样的精读,虽说也为考试准备,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感悟经典的能力。《海底两万里》也是同样,针对不同的专题做不同的阅读提炼。
这十本书分布在一个学期,精读的两本花的时间稍长,上面推荐的八本都是涉猎,积累了解,写一写读后心得,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继而辅助课内的阅读教学。
今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让学生爱上阅读应该是我们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学生选好书目,带领学生读好书目,在急功近利的应试面前,稳住生命成长的节奏,踏踏实实地为学生的未来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