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0 18: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太极拳怎样做到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怎样做到用意不用力?现在练太极的人是越来越多,打太极是特别适合养生的运动,特别受老人的欢迎,其中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是需要注意力的,下面分享太极拳怎样做到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的内涵
用意,是容易理解的。“意”可以理解为理想、想法,而非空洞的意。事实上,任何体育运动以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需意识的指挥,只不过太极拳更强调用意这一点。它要求每一动作、每一套路,自始至终都要在“意”的指挥下运行。如“起势”这一简单动作,也必须在意识轻轻引导下,两臂前平举,沉肩,放松下沉,屈膝松腰,然后下蹲,以两肘下坠带动两手轻轻下按。可以说,太极拳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要神经系统去做“意识体操”,得到锻炼。这一点对于只为健身而习拳者意义更大。
“不用力”显然是相对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不用力的动作。动作的完成若无肌肉的收缩是不行的,不用力则无法出拳,甚至无法支撑身体。它的含义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气,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动作,决不用11%的力量。就推手及散打讲,不用力是指相互接触时作用力要达到最小。
太极拳来源于生活。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一般原则,也是人类的本能,不能把它神秘化,片面追求“意”、“气”,而排斥“力”。否则,就会把意念活动割裂架空,使人莫测高深,无所适从,从而将科学变为中华民族的玄学,这对太极拳的推广与发展非常不利。
用意不用力的练习方法
我以为用意不用力,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练拳方法,但绝非练拳目的。它只是为了习拳方法正确,身心放松下来,需要用力时能立即发出。正如弹簧,平时是松的,但一紧起来,力量很大。又如皮鞭,平时是松的,但甩起来却威力无穷。为达此目的,要逐步做到用意不用力。方法如下:
1、注意力要集中,静下来。练拳时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要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精神贯注,既严肃又活泼,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则很难做到用意不用力。
2、放松,不用拙力。初学太极拳,往往心情紧张,周身僵滞,所以须从舒松柔和入手。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除按要求用力外,其它部位肌肉尽量放松,使身体各个关节都舒展开,力求圆活。松,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专用名词,它是无限度的,松应逐步与心、意、气、神相联系。
3、技巧。对于太极拳来说,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极名家、我的师公洪均生先生曾说:“学拳,特别是陈式拳,的确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并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与巧相结合,不能偏废”。“学太极拳应有合乎太极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挥肢体按太极拳套路的法来进行学习锻炼,掌握运用,而不用拙力。并且通过持久锻炼产生合理的巧与力来,这就是缠丝劲,或内劲”。平时学拳要求姿势正确,就是使学拳、练拳、用拳的形式与时间、方向配合好。比如,采、挒、捋实际都是随对方来劲向自身左右两方引进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练好,才能达到刚柔相济,进而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
用意不用力的阶段性
同任何事情一样,用意不用力也有其阶段性,它是就一定阶段一定层次而言的。
学拳之初,思想应集中在该打哪一式、姿势是否正确、路线怎么走上,只求打好拳架即可。这好比初学书法,开始时以练一横一竖即可,不穷究其理,练拳也一样,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应当说,此时的动作还多用拙力僵力,若过分强调用意不用力,会使初学者无所适从。而应强调松静自然。
习拳熟练之后,就逐渐转移到劲力运用方面及有关的想象上。如捋劲,就要有持住人体某一部位的想象;按劲,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意念活动从机械的动作黑心为用意念引导动作。随着“招熟”而逐渐“懂劲”,太极拳方面的技巧也逐渐熟练。这时,拙劲已除,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合乎拳法,则小力必胜大力。此阶段可称为用意不用力。
如何*到更高层次
到了更高层次,应是“不用意不用力”。试想,举手投足之间发人丈外的太极拳家,出手即招,也就无所谓招。“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为习拳者梦寐以求的“神明”阶段了。
1“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书法讲究笔力,拳法讲究劲力。不过,书法有强调“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的,而太极拳学恰好也是十分强调“用意不用力”的。
太极拳名家杨澄甫先生曾在《太极拳术十要》中把“用意不用力”列为“十要”之一,并作了详尽的阐释。他说:“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有的人认为“用意不用力”这话是杨澄甫所创说的,而且是只限于养生的。其实不然。杨澄甫所引“此全是用意不用力”,语出清代李亦畲《五字诀》的“心境”条目,全段原文为: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息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使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如今我们若把《十要》与《五字诀》合璧对照的研读,就可明白:“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所固有的理论,并非杨澄甫所创说的,也绝不限于养生之道。上引《五字诀》就是从太极推手和散手技击应用的角度来解说的。所谓“息心体认”,“刻刻留意”,都是强调用意,而在古今太极拳理论中,是无不分外注意用意的。
当然,杨澄甫《十要》在阐释“用意不用力”时,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尤其是运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来加以论证,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是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这一解析,在当时无疑是颇具新意的。同时也说明,怀疑“不用力”无以长力、无以制胜者,在当时就很普遍。对他所说的“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故不足尚也”等语,持反对意见的人就更多了。
2、是不用力。非不要力
然而有不少人是把“不用力”与“不要力”混为一谈了;有的人则是撇开了“用意”来谈“不用力”,认为既然强调“不用力”,那么又何来“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在他们看来,“不用力”就没有力了,就变成“软手”了。其实,“用意不用力”,是指用意识去支配行动,若是推手,那便是“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做到“随人而动,随屈就伸”,而不是把意识片面地倾注到用力上去。因为意识倾注与用力,则动作容易僵滞,这时呆力虽大而转动不灵,不但难以充分发挥太极拳“四两拨千金”、“以小力胜大力”的技巧,而且即使从养生保健和医疗效果上考察分析,也是不利于促进气血畅活的。但以上所说的“不用力”,说的是意识的关注问题,而不是不要讲究劲力。拳谚说:“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劲自到。”即如此,那就只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而不必刻刻留心与自己的用力方面。因为劲力是随着招法而生的。当然,这必须是积功而成的。
3、柔中寓刚,绵里藏针
至于太极拳的劲力,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即“以柔为主,外柔内刚,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历代太极拳家在劲力问题方面曾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如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 。。。”;再如《太极指明法》说,“用劲不对,不用力不对,绵里有刚对”。(见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一书第85页,文光印务馆1931年版)但这里的 “不用力”,显然是指“柔而无刚”而言,所以是“不对”的。这要从上、下句做全面的辨析,而不可断章取义。换言之,上文“用意不用力”是正确的,而此处指出绵而无刚的“不用力不对”,那也是正确的,两者并无矛盾。因此前者是指意识贯注之意向,而后者是指劲力之刚柔,所说的不是一码事。
4、力强十会,巧破千斤
杨澄甫先生还在《太极拳使用法》一书的“杂说”一章中说:“有说一力强十会——有理,我说一巧破千斤——不错!”
近年来,在太极推手竞赛中,常见一些人由于训练不足,以致顶、抗等毛病严重。在两力相抵的情况下,自然是力大者胜。这样力大的选手一时得势,“一力胜十会”的说法,又引起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重视。我们并非不要此“一力”,而是相对地重视“一巧”。同时,此一力务虚是活力、内劲,而不可是“牛力”、拙劲。 “杂说”云:“不要惧牛力,巧内功不能胜大力者何必练拳?!千斤落空无所用矣!”此足以说明,太极拳还是主张“尚巧不尚力”的。不过,却不能因之认为太极拳是不用力的,否则把相对的道理加以绝对化,那真理也就立时变为谬论了。至于力的性质,那更须判明,因为我们所要的是太极内劲,而绝非拙力僵劲。
5、“用笔之力,不在于力”
最后,我们从古代学说中也可以找到相类似的论说。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功玉。”书法与拳法虽分属文事与武术,但古来各种技艺,在某些基本原理方面是不无相通之处的。而历史悠久的书学,对著书立说较迟的拳学来说,启示尤多。如林韫在《拨镫序》中说:“卢肇谓林韫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这席话与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的主张岂不恰合?!
宋代书法名家米芾《海岳名言》说:“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这里所说的“筋骨神气”和“锋势备全”,都体现着自然流露的内在劲力,也即“笔力”。但决不是靠“用力捉笔”或“刻意做作”所能取得的。因为越用力,笔越死;笔越死,笔力越弱,结果就不免弄巧成拙了!
如何学太极拳
1、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太极要求上体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钭,两臂该圆的就要*,腿该屈的就必须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2、虚实分清、重心稳定
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请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问题,一个姿势到一个姿势牵扯到姿势的连接,处处贯穿着步法的穿换和重心的转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即要分明,又要连贯不断。
3、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上下相随,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要下肢的动作完成了,上肢的动作还没有完成,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完成动作,但做起来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所以先通过单式练习,以求四肢的协调,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逐渐达到全身的协调和完整,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练和发展。
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1、全面锻炼
太极拳的动作有几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如柔软、慢、连贯、走弧线(即圆形动作)和一动无有不动,都是锻炼上绝对不可忽视的法则。在这里只拿一动无有不动的特点来证明它的全面锻炼作用。
2、趣味浓厚
太极拳的动作都走圆形或者弧形的线路,在初练架子时,不容易做好圆形动作,当然趣味较少。但练到后来,越练越熟;圆转如意的程度不断提高,便会发生浓厚的趣味。到最后,如能在圆形动作中,运用虚实变化和运动调息的功夫时,它的趣味也就更加层出不穷了,趣味浓厚能提高锻炼情绪,对促进健康很有好处,这也是太极拳所具有的优点之一。
3、人人可练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也并不难学,而且动作的或高或矮和用力的或多或少都可根据特点,以适应病人的不同要求(但正在咯血或者出血的病人除外),所以能帮助病人在恢复和增进机能活动上获得显着的效果。
练太极拳能长高吗
对发育阶段的人有一点点效果。
体育运动会让人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多,促进身体的发育,使身体稍微更高一些。但这种作用是很小的,而太极拳在众多运动中也没有任何优势。
练太极拳会阻碍长高吗
不会,太极拳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其中也没有任何阻碍长高的因素。练太极拳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不用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