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0 04:31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01 16:32
1、潜能观。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3、创造观。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4、情感因素观。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因素的创造,一要教师积极引导,二要积极进行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5、师生观。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教师由主宰者、权威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变成真正的自主参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3:05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罗杰斯所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罗杰斯指出,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包括三个条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真诚一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3:05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包括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