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帮我写一篇人物传记(关于家人,一家三口的)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42
找到一篇合适的范本,你把时间和地点改一下,该删的删,改成你需要的,就可以啦。
我年轻的那些年,具体说应该是十来岁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孩子。
我想的不是别人那种远大目标。这可能跟我小学开始就看些闲书有关。我一直没有树立起当科学家当企业家当英雄人物的理想,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长大以后我就感觉到了:一些名人的传记中总有自小便立志的记载,而我呢,自己起点太低,没有雄心壮志,所以今天依然一事无成不能出人头地。这实在是由自己造成,怨不得别人和这个大家一起生活着的天空。
我曾经可笑地想,我本该是有些天资聪明的。我爸十九岁就当上了受人称赞的乡村教师,我小学时候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从那时候开始我作文就在班上表现突出,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只不过我的聪明没有更远大更有魄力的理想去激发,所以就无法一飞冲天,就一直浪费下去,年轻的时候默默无闻,如今也表现不出什么过人的地方。
我过早地让自己沉湎到一种胸无大志离奇梦幻的生活中,结果就有了自己今天的这个样子。
2
回忆起来,当我还坐在南方一个偏僻小镇的一间初中教室里,心不在焉地翻弄着那些初二课本的时候,心里就已藏着一个理想的地方,一个自个儿认为是无比美好的去处——我正在用笔偷偷地描写着故乡之外的另一个家园。尽管我知道这种想入非非的念头对改变我祖祖辈辈耕田的命运没有丝毫好处,但是我还是那样痴心妄想地眷念着。一些具体的表现就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阅读起关于西域的书籍文章来,而且大多以文学类居多。在同学们大都热衷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时候我这样另类,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不解的,我的一向以对学生负责著称的班主任罗老师,就因为我在自习课上偷偷看这类书而敲过我的桌面,警告说再看就要收缴。那时我也知道看这类课外书对我的升学没有什么好处,但我就是忍不住偷偷地看,仿佛被人下了*一般。
当然,我的执迷不悟让我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我出现了严重的学科短腿,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出奇的好,但是数理化经常考不及格。我初中毕业复习了一年才考上重点高中。到了高中,我又因为执迷不改,又复习了一年才考上学校,而且还是专科班。
现在想想,我越来越相信那时候有一种宿命主宰着我,一切的表现都是上天注定我今生要与西域结下一段不解的情缘的前奏,是南方的前半生注定我后半生要惦念一个处于遥远西域的美丽家园的铺垫,所以就从那时候开始,让我经历了一个南方孩子不应该经历的一切。
那时候,我阅读的东西是比较杂的,包括了古代边塞诗派岑参、高适的诗句,也包括了当代边塞诗派杨牧、周涛、章德益的诗歌,还包括了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等武侠小说。到了大学时代,我又有目的地阅读了大量讲述新疆的书籍和文章,这时候阅读的有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张承志的《夏台之恋》,近些年读过张承志的《辉煌的波马》,周涛的《伊犁秋天的札记》,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还有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诸如厚达400多页的《新疆风物志》,薄得只有100多页的《新疆民俗》等。我与伊犁籍的妻子刚刚认识时,她是介绍伊犁风土人情的一张名片,恋爱时是一本印满了伊犁风光的色彩斑斓的连环画,结婚后则成了一本地地道道日日夜夜为我讲述伊犁的大书。亨利?梭罗说:“有很多人就是因为阅读了一本书,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以我的阅读量和阅读内容,我已经没有理由不对新疆产生兴趣,而且是极大的兴趣,持续至今的兴趣——岂止兴趣,很快我就把伊犁当作了我梦想的圣地,我的精神赖以寄托和衍生的家园。有时我甚至觉得,那些作者所著的关于西域的书籍,好像它们本身就是专门等待我这个读者去阅读而存在的。
它们是我心中的伊犁情结的由头。
似乎可以归结为,因为这些阅读和创作,我开始向往和热爱伊犁这个神奇的地方。我再回忆起,我在初二刚开始喜欢上文学时,订阅和投稿的刊物是石河子市文联主办的《绿风》,后来我还凭着想象写过几篇新疆的散文和多首诗歌。如今,西部特别是新疆题材的创作已经成为我内心生活和工作理想的标志,成为我对多年以来期冀已久的精神境界的抵达。从此开始我便厌倦了南方,不再有更多的想念。我想,如果文艺思潮中也像武侠小说一样有“天山派”的话,兴许现在的我能沾上一点儿边。其实,这些都只能算是表层现象,根底里还是我早就热切地爱着这片地貌独特蕴涵着丰厚历史文化的西土。换言说,即使我与新疆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我也会一样地为她陶醉为她着迷。及至我和伊犁籍的妻子结婚,六年后女儿又在伊犁出生,在辽远的西部中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质而著称的伊犁,又因为至爱亲人与她的特殊关系,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内心深处一个理想愿望与人文特质的家园复合体。
从此也成为了凝聚在我心头的一个情结。
3
遥远的伊犁,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故乡。
首先是妻子的故乡。妻子是极爱她遥远的故乡的。三十多年前,融合了南方血统和北方精气的她出生在天山脚下,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伊犁草原上牧羊长达20年,这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永远不可能磨灭的也是宝贵的记忆。因此她对故乡,完全是从骨子里热爱、骄傲和崇拜。比如许多到过北方尤其是大西北的人都说那里空气干燥,不适宜保养肌肤,相反只有山青水秀的南方才能滋养出细皮嫩肉的女子,妻子却对这里的湿热天气十分厌烦,经常念叨起伊犁干爽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正因为她对故乡的极爱,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处于非常内疚的境地,因为,在2003年春天我们第一次回伊犁之前,她已经阔别故乡阔别父母兄弟整整11年了,这11年之中又有5年属于我们的婚龄。也就是说,起码有5年我是有责任要陪妻子回故乡看看的。但是我无力做到。
我做到的时候已经是我们结婚的第六个年头,也是妻子离开故乡的第十一个年头了。
这十一年里,不但有妻子无限怀乡的忧伤,也有我为人之夫不能尽责的内疚。
积攒着十一年的情感,带着十一年的渴望,我们只想早日抵达。
然后,她又是我的故乡。这并不勉强。首先,我想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精神故乡的,她既是我们精神的策源地,也是我们精神的最后归宿。我还相信命,这么些年我向往她,我思念她,除了因为我讨了个伊犁老婆外,我把自己与她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命定的事情,打我懂得阅读文学书籍起,我就在冥冥之中觉察到自己可能具有一个西部人的血统,具有草原人血统的嫌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因为一次偶然也是必然,我偏离了一个众人都相同的方向,我的心走向了远方,离开了我的原来,也是回归了我的原来,从此我的大半生都在心灵的家园中流浪。
从此,我也可以清醒地说,在地理意义上,伊犁确实不是我的原乡,但确确实实在精神上被我认作了原乡。
最后,她又是我们宝贝女儿的故乡。女儿做梦都不会想到她会出生在伊犁,我们也做梦都不会想到女儿会产在伊犁,她是我们的血脉,更是伊犁的血脉。现在她可能还感觉不到这一点,若干年后她肯定会感激伊犁是她出生的故乡。
南方的许多朋友常常对我说,你与新疆真是有缘分,本来你就长年累月读新疆的书,关心新疆的事,后来娶个老婆是新疆人,你女儿也这么巧还是出生在新疆。是的,上天就是这样有眼,冥冥之中赐给我们这种命定。我常常对妻子说,这既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缘分,也是一种逃不掉的前世修来的宿命。
我们一家三口对于伊犁的情感,最终汇集于我一个人的心中,我的心声由此化合储藏成西域一口不竭的油井。十多年来,这种情感一直在不停地滚集、凝聚、发酵、井喷,以致它挥发的能量终于像茫茫天山一样,凝重而博大,苍茫而浩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