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给我一份生理学的复习重点呢啊??!!!~~感激不尽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23:40
从百度文库里下的,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我学完生理学很久了,已经忘了,不好意思了~
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单纯扩散——机体内有很多一部分小分子物质既可溶于水又可溶解于脂质,这些物质便可以由膜的高浓度一侧直接通过脂类细胞膜进入低浓度一侧,称为单纯扩散。
6、易化扩散——机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必须在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帮助下才能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这种形式的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7、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化形式。
8、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这就是静息膜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时受到刺激,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10、兴奋——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11、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一般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13、阈电位——将能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4、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
15、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产生张力。
16、等张收缩——即收缩时先产生一定的张力以克服阻力,当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时,肌肉开始缩短,而张力不再增加。
17、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8、后负荷——肌肉在收缩开始后所承受的阻力称为后负荷。
19、兴奋-收缩耦联——指把肌纤维动作电位与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20、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极化。
21、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2、血清——血液凝固后1h~2h,由于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的液体,称为血清。
23、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
24、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5、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约70ml。
2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8、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29、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30、消化——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与消化液混合并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31、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环的过程。
32、胃排空——是指胃内容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33、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34、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5、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
36、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
37、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分别记录第1,2,3秒末所能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38、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反映肺通气的实际效能。
39、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萎缩所进行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
40、能量代谢——在机体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中总是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这就是能量代谢。
41、体温——是指机体体核温度,即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42、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43、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4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4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种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6、牵涉痛——由内脏疾病引起特定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47、脊休克——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能力暂时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
48、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续的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肌肉持续、轻度的收缩。
49、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被牵拉肌肉快速而显著地缩短。
50、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51、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体液调节的物质基础。
52、允许作用——是指某激素对某一生理反应并不起直接作用,但它创造了为另一种激素起作用的条件,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53、应激反应——是指各种有害刺激都能引起机体同样的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4、应急反应——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称为“应急反应”。
55、月经——女性从青春期起,除妊娠外,约1个月出现1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血液经*流出的现象,称为月经。
56、月经周期——自青春期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
1、血清:是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作用下发生收缩并析出的淡*透 明液体
2、血浆:是由搞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3、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窦性心率:窦房结每发生一次冲动,心脏就跳动一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率
5、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
6、自律性:指心肌在无外来阻力的情况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7、胃肠道激素:在胃肠道的粘膜内存在有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道激素
8、肾小球滤过: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
9、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1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11、时间肺活量:一般在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在前几秒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12、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3、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某一特定功能的神经细胞群
14、心率: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
1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再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
16、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7、阈电位:能使膜全面去极化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
1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跳动时射出的血液量
19、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0、突触前抑制:是轴突—轴突的细胞活动,使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放量下降引起的一种后膜抑制
21、突触后抑制:由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接受信息的能力减弱所造成的传递抑制
22、静息电位:即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的量(即滤过的血量)
1、兴奋—收缩耦联:指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2、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4、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的百分数。
5、心力储备: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6、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六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7、心血管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分,称为心血管中枢。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收或呼出的气量
2、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
3、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肺所余留的气体量。
4、肺泡通气量: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5、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6、吸收:被消化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7、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超滤液的量。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是能影响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相互关系,即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的程度,也能影响动脉血压。
A.心脏每搏量B.心率C.外周阻力D.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E.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2、呼吸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02和CO2 的交换。前者称为肺换气,后者称组织换气。两种换气都通过扩散方式来实现,它们所遵循的物理原则是
相同的。 气体交换的动力是分压差。所谓分压是指混合气中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压力
(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在肺组织纤维化时,呼吸膜面积减小,厚度增加,将出现肺换气效率降低。凡影响到呼吸膜的病变均将影响肺换气,而呼吸道的病变首先影响的是肺通气,仅当肺通气改变造成肺泡气体分压变化时才影响到肺换气。
(2)气体分子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分压差也影响肺换气。
O2的分子量小于CO2,肺泡与血液间O2分压差大于CO2分压差,仅从这两方面看,O2的扩散速度比CO2快,但由于CO2在血浆中的溶解度远大于O2(24倍),故综合结果是CO2比O2扩散速度快,所以当肺换气功能不良时,缺O2比CO2潴留明显。
(3)通气/血流比值是影响肺换气的另一重要因素。
通气/血流比值(V/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0.84左右。V/Q>0.84表示肺通气过度或肺血流量减少,这意味着部分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V/Q<0.84表示肺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或两者同时存在,这意味着有部分静脉血流过无气体的肺泡后再回流入静脉(动脉血),也就是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3、胆汁的主要作用?
A、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B、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C、促进肠道吸收铁和钙,防止发生胆汁缺乏性贫血。 D、能抑制肠道内若干种细菌生长。 E、可刺激小肠和大肠的蠕动。F、胆汁是最有效的利胆剂。G、能使胆固醇在胆汁中保持溶解状态。
H、当胆道梗阻时,胆汁逆流进入血液内,胆汁能刺激神经,引起一系列中毒症,如皮肤瘙痒、抑郁、皮倦、血压下降、昏迷等。
4、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① 完整性。神经纤维只有在其结构和功能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如果神经纤维受损或被切断,或局部应用麻醉剂时,兴奋传导将受阻。② 绝缘性。一根神经干内含有许多神经纤维,但多条纤维同时传导兴奋时基本上互不干扰,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外液对电流的短路作用,使局部电流主要在一条神经纤维上构成回路。③ 双向性。人为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只要刺激强度足够大,引起的兴奋可沿纤维同时向两端传播。但在体时,由于轴突总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向末梢,表现为传导的单向性,这是由突触的极性所决定的。
④ 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表现为不容易发生疲劳。神经纤维传导的相对不疲劳性是与突触传递比较而言的。突触传递容易发生疲劳,与神经递质的耗竭有关。
七、论述题:(共1题,共20分)
1、人体的排泄途径有那些?尿的生成过程?
人体主要排泄途径有四条: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CO2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随呼气排出。②由大肠排出。主要是肝代谢所产生的胆色素(通过胆汁排入肠道),以及经肠粘膜排出的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③由皮肤排出。包括水分、盐类(如NaCl)及代谢尾产物(如尿素)等以汗腺分泌汗液的形式排出。④由肾排出。人体绝大多数代谢尾产物以尿的形式排出。肾泌尿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排泄途径。以尿的形式排出的排泄物种类最多,而且量也最大。
尿的生成主要经过3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人排出的尿,其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对治疗情况的观察
2、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
给心室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如果刺激是落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则可引起一次额外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这种额外收缩是在正常窦性收缩之前产生的,故称之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具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因此,在紧接着期着期前收缩之后的一次窦房结传来的兴奋传至心室时,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内,结果不能使心室发生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脱失”,必须要等到下次窦房结起搏点传来的兴奋,才能引起心室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1、何谓神经调节?何谓体液调节?何谓自身调节?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准确、效应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因子(如激素、代谢产生)通过体液途径(如血液、组织液)对各组织器官功能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菰特点是反应速度较慢、不够精确、作用广泛而持久。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条件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其特点是涉及范围较小,只限于该器官、组织或细胞,属于局部性调节。
2、什么叫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为何?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是指人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不超出或不低于正常值的15%,均属正常。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甲状腺机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明显升高,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则明显降低。
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和多尿?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将不会能全部由近球小管重吸收,而其他部位的小管又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导致终尿中出现葡萄糖,即糖尿。因为小管液葡萄糖的存在,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妨碍了水的重吸收,从而出现渗透性利尿现象,引起多尿。
4、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怎样调节月经周期?
在月经周期中的月经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酮和孕酮水平很低,从而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或消除,导致下丘脑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多。此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排卵。此其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升高。这对下丘脑和腺垂体可产生负反馈抑制加强,因而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导致黄体退化,进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减少,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