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二中和三中的校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5 20:0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04
南宁三中前身最早是1897年由维新人士余镜清创办的南宁乌龙寺讲堂,校址位于南宁城内仓西门大街乌龙寺。该讲堂于1906年改称南宁府中学堂,1911年更名为南宁府中学校,1913年更名为南宁中学校。1917年,南宁中学校更名为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简称广西省一中),1928年迁校至高庙坡(今南宁二中处),1929年省一中高中部迁址北帝庙省三师旧址,省立三师六个班拨入一中高中部,故高中部普通科班和师范科班之分。926年省一中增设女子部,校址在南宁北门内原王文成公讲学处。1927年,女子部与省一中分离,改名为广西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30年改名为广西省立女子第三中学校。
1931年,省一中高初中正式分校,1934年高中部更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学校,初中部更名为广西省立南宁初级中学校,邕宁县中并入省立南初。同年,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女子中学校。
1939年11月,日本第一次侵占南宁前夕,南宁高中师生疏散至广西隆安县古潭乡马村,1940年疏散到广西镇结县(今天等县)结安乡,最后疏散到田阳县那坡上课。1940年10月南宁告高中迁回南宁,校址在广西省*原址(今广西军区大院处)。1944年,南宁初中增设高中部,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中学校,简称南宁中学。
1944年11月,日本第二次侵略南宁前夕,南宁高中,南宁中学,南宁女中三校疏散到广西隆安县,三校于1945年在镇结(今天等县)合并为广西省立第一联合中学。1945年省一联中迁回南宁,1946年上学期省一联中解体,重分为三校。高中部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学,校址高庙坡。初中部为省立南宁初级中学,开设高中班,后更名为邕宁中学,之后又改名邕宁县第一中学。初中女生组成省立南宁女子师范学校。
1950年2月,南宁高中,邕宁一中,南宁女师奉命合并为广西省南宁中学,校址在高庙坡。方管李耿分别担任正副校长。1953年上学期,广西省南宁中学奉命改名为广西省南宁高级中学,南高中停招初中生一年。1954年,南宁高中奉命迁校到琅边村,1955年2月7日南宁高中奉命更名为广西省南宁第三中学。
南宁三中继承了南高爱国爱校、敦品力学的优良传统,在1961年南宁市“六好”活动中成为各个学校竞相学习的楷模。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安排师生们种地改善生活。1960年三中迎来两个班100多人的印尼华侨学生,后来又迎来了9位华侨教师,为三中的办学历史写下了珍贵的一页。
1981年我校被区教育局确定为自治区首先办好的重点中学。
1984年以来,我校抓住机遇,在全区率先搞集资办学,走出了重点中学办学经费短缺的局面;率先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模式,开创了新局面;在校园内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形成了学校的传统优势;率先进行课程与教材改革,率先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率先在校内开展美育实践,大力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坚持劳动技术教育的创新。
1992年我校被《中国名校》一书列为中国名校的重点中学之一。
1996年我校率先创办公有民办、名校办民办的三美学校;进行办学*改革试点,
推动了全区教育*的改革。1993年开始,我校确定了创办全区一流的示范性学校的战略目标,为示
范性学校的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http://teacher.nnsz.com/Article_Class.asp?ChannelID=29&ClassID=28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05
那个地方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05
赤峰二中始建于中华*十三年八月一日,即公元一九二四年八月一日,校名为热河赤峰县立初级中学校。她是由原赤峰高等小学堂改建而成的。校址在赤峰二道街西段路北。
初级中学的成立,掀开了赤峰地区中学教育史的第一页。
一九三四年,校名改为热河省立赤峰初级中学校。
一九三八年一月,校名改为热河省立国民高等学校,分兽医和农林两科。
一九四0年,增设临时教员养成所,招收蒙生,分特修科和本科。
一九四四年春,改名国立赤峰师道学校,从国高中分出。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赤峰解放,*在原校址重建中学,校名定为赤峰中学。
一九四七年六月,赤峰再次解放,冬季复课,设地方干部班、小学教师培训班、初中一年级和预备班。
一九四八年五月,曾迁往市郊八家村临时办学。
一九四九年二月,校名改为热河省立第一中学。
一九五0年五月,校名恢复为赤峰中学。
一九五一年末,定为热河省重点中学。
一九五五年,成为单纯的[三、三]制完全中学。
一九五六年,改名为赤峰第二中学。
一九五七年,校址迁入赤峰市园林路的现址。
一九六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定为全区三所新学制试点校之一。
一九六三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定为全区第一批重点中学之一。
[*]中,先后改名为[赤峰市运输公司韶山中学]和[赤峰市第八人民子弟学校]。
一九六九年,恢复[赤峰二中]校名。
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后,恢复正常秩序,学校重新步入正轨。
一九七八年,赤峰划规辽宁,二中被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
一九七九年,赤峰回归内蒙,二中被内蒙古自治区定为全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一九八三年,[盟建]制改为[市建]制,赤峰二中相应定为市直属重点校。
一九八四年,遵上级指示,改为纯高中。
一九八六年,重新恢复完全中学。
二00二年,取消初中部招生,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跨入改革的年代,学校实行科学管理,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入,赤峰二中在开拓,在前进,步入新的振兴轨道桐乡三中六十年发展简史
(一)
濮院,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以“日出万匹绸”闻名于世。但是,20世纪40年代,地方工业凋疲,民不聊生,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濮院镇上,没有一所初中,莘莘学子只能外出求学。1947年旅居沪上之濮院绅商11人,为报答桑梓,共议办学事宜,择原濮院镇机织传习所旧址及香海寺为校址,创办私立梅泾中学,延聘教师4人,招收濮院镇及附近农村高小毕业生36人,成立校董会管理学校,是为学校之肇始。
(二)
1949年5月,濮院解放后,私立梅泾中学接受浙江省教育厅、嘉兴专署文教科以及当地*领导。1956年5月31日,桐乡县*决定改私立梅泾中学为公立。1956年6月1日校名改为桐乡县第二初级中学。因当时桐乡一中更名为桐乡中学,1956年7月28日又易校名为桐乡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春季招收首批高中新生。是年,由于桐乡、崇德两县合并为桐乡县,桐乡中学改名为桐乡一中,崇德中学改名为桐乡二中,学校也于1959年1月改名为桐乡三中,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9,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成绩斐然,被评为省、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出席了1960年先后举行的省、全国文教群英会,并于当年被确定为嘉兴地区重点中学。
1961年,学校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停招高一新生,复为初中。1964年,全国推行两种教育制度,桐乡县*决定在桐乡三中搞试点,建立了占地75亩的校办农场,全校7个班级,287名学生和30名教职员工均参加劳动,实行半农半读。1965年春,省*决定桐乡三中为省4所半农半读重点学校之一,实行六个月读书,五个月劳动,一个月假期的制度,直至文化大*。但校办农场从1964年创办至1980止,前后达16年之久,即使在“停课闹*”时期,师生仍坚持劳动,苦心经营,受到社会的好评。
1969年10月,学校招收初中二年制新生4个班,1971年,招收高中二年制新生2个班,又成为完全中学。到1976年,全校学生总数达到605人,教职员工为40人。
(三)
文化大*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学校呈现勃勃生机。
1982年,高中恢复三年制,学生人数扩大到12班613人。
1983年,学校被确定为省电化教学重点学校,并在全市首先实行第二类教学计划。在部分班级中,停开外语,增加劳动技术课。
从1984年起,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招收首届电器电工职业高中班,并先后开设丝绸印染、丝织、毛纺,文书、打字等职高班。1985年起,新建立的嘉兴中专在本校设置教学点,开设文秘档案和金融两个专业,面向嘉兴大市招生。1988年,县*命名学校为“桐乡县第一城镇职业中学”,与桐乡三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中专的招生范围扩大到全省其他地(市)县,学校形成了既有初中,又有高中;既有普高、职高,又有中专的格局,生源遍布全省各县。1995年,学校又与浙江省电子工业学校联合办学,成为省电子工业学校的教学点,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财会专门化,计算机应用涉外会计专门化,文秘档案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图形图像信息处理等专业,全校有26个班级,1130余名学生。1997年秋季,又增设公共关系,声像技术,旅游服务,应用美工,环境保护等专业,学校规模达30个班级,1300余名学生,成为颇具规模的一所以职业高中为主的学校。(从2000年起停招普高。)
1977年至2002年的25年是学校迅速发展的25年。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1978年,新建学生餐厅兼礼堂一幢,面积为332平方米。1982年,新建了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238平方米。1984年,建造三层教师宿舍一幢,面积为819平方米。1987年,新建包括教工饭厅和浴堂在内的厨房一幢和二层楼教师宿舍一幢,五层楼的学生宿舍于8月份动工,至88年7月份竣工,建筑面积为1620平方米。1990年,拆除原行政办公用的平房一幢,建造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办公综合楼——行知楼,于1991年竣工。1991年,还修筑校河帮岸二百余米,并在河上架起水泥曲桥。1992年,在校河北边建起围墙,保证了学校的安全。1993年,建造教工宿舍(微风楼)20套,每套建筑面积为79平方米,并将1984年建造的教师宿舍的平顶改为坡顶。微风楼于1994年竣工。1995年,学校自筹60%资金,教育局出资40%,动工兴建教学大楼——树人树,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同年,又集资动工兴建教工宿舍(清风楼)20套,1996年竣工。1999年,学校又自筹资金100多万,建造设施完善的学生公寓50套,建筑面积为2615平方米,命名为春风楼,又将88年竣工的学生宿舍改造成为有独立卫生设施的学生公寓。2000年,又新建教学大楼——枫荫楼,面积为1943平方米。至此,学校有设施比较完善的各种专用教室和实验室,学生公寓有1000张床位。
1977年至2002年的25年,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别在加强德育工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校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1979年,学校被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团*命名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1987年,学校被命名为桐乡县文明单位;1994年,学校工会被嘉兴市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 1995年被评为嘉兴市文明单位;1996年12月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成为桐乡市中小学校中首个省级文明单位。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桐乡市先进党组织; 1996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1997年,学校工会被评为浙江省“模范职工之家”,学校团委被评为嘉兴市红旗团委;1997年学校成功地承办了全省中小学生迎香港回归书画比赛和优秀作品赛;2000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二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被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和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确定为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被浙江省书法教学研究会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实验学校,学校在全国性的读书活动中,多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学校的文体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
为了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桐乡市教育局决定,从2002年秋季起,原濮院镇初中与桐乡三中合并,桐乡市第一城镇职业中学更名为桐乡市信息技术学校,迁入桐乡市职教中心校园内。2003年秋,桐乡市信息技术学校全部搬迁至市区职教中心,濮院初中整体搬入三中校园,学校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桐乡三中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优良办学条件的全新的初级中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桐乡三中在市教育局、镇*和镇*的领导下,这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人文积淀和优秀传统的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充满着发展的活力。
学校大力开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活动,以“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文化育校”为办学策略,致力于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2003年开始,学校大力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先后有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等学科的实验课题成为桐乡市级的研究课题,课改成果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肯定。2004年学校又提出了“规范+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2005年,学校编印的《文化育人》校本课程读本正式刊印。桐乡市中学教研室在本校召开了全市各初中分管领导和专任教师参加的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对这本读本作了充分肯定。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学校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提高,2005年中考成绩各项指标均比上年进步,其中初升高比例,首次超过市平均,有两个班级达到了100%。2006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市第6名,重点高中上线率居全市第七位,特别是后15%的比例,位居全市第三名。2007届初三文理联赛获得文科、理科和文理科三个团体优胜奖,荣获三等奖。学校的教学水平已跨入全市先进行列。学校的体育活动,文艺科技活动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学校在全市田径运动会,“青春杯”男女篮球赛中多次获得冠军,亚军等好成绩。在全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2004年,嘉兴市中小学生男子篮球赛,以我校学生为主体的桐乡市代表队荣获冠军,并代表嘉兴市参加了全省中学生篮球比赛。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嘉兴市、桐乡市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学校被批准为桐乡市教科研基地。学校积极参与省“万校达标工程建设”,2005年3月通过省级验收,被评为全市第一所省级义务教育阶段一类标准化初中。同年,学校也被确认为嘉兴市级文明单位。2006年上半年,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新一轮学生行为规范达标首批示范学校,2007年被评为嘉兴市行为规范达标示范学校。
学校多年来坚持抓教师队伍建设,每月一次的教师主题学习会,请教授、专家来校讲课,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人文素养,教师论文的获奖档次有了提高。学校被评为市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优胜单位。朱永春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他帮扶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案例,得到了教育专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内外几十所中小学纷纷邀请他作专题报告,省市县各种新闻媒体连续采访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江南的魏书生”。2006年朱永春老师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也体现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学校继续抓好校园建设。2003年大规模整修田径场,重新铺设了跑道,运动场内铺上了草皮。2004年5月,新食堂基建工程开工奠基;12月,投资150多万元的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新食堂正式启用,至此桐乡三中在70年代前建造的旧校舍已全部拆除。到2007年,学校已有30个班级1400多名学生,成为一所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教学传统,优美的校园环境,有一定规模的初级中学。
六十年艰苦创业,六十年执着追求,目前桐乡三中全体师生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在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昂首阔步地前进。
如果觉得好的话请不要忘了给我评最佳答案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