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4 08: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12
说起北魏的宫廷,大家总能想到一个著名的制度——“子贵母死制”。
这个制度的意思就是说:皇子一旦被确立为储君(太子),他的生母就必须被赐死。这项制度据说是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发明的,在北魏发扬光大。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制度,恐怕都会同情北魏的宫廷女子,因为她们真是太不幸了。在严格实行“子贵母死制”的北魏,宫廷势力一定非常弱小。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在两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历史中,就属北魏的宫廷势力最强大。
其他国家的内讧,通常都是皇族之间搞全武行,豪门士族和皇族互相看不顺眼,地方军阀沐猴而冠等等…可在北魏,上述内讧都不算什么主要矛盾,因为北魏的内讧一直都是由宫廷势力唱主角,宫廷斗争也最为残酷。如果把北魏的宫廷斗争内容抹去,整个北魏史恐怕立刻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北魏的后宫,实际上就是各大利益集团博弈的场所。后宫女人的地位,通常不是由她们的美貌与温柔所决定,而是由她们背后的利益集团所决定。
北魏皇帝是如何选皇后的呢?据说是通过天意来决定。具体方法就是通过铸金人的方式,决定由谁来当皇后。
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成则不得立也。——《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完全不靠谱。
你说你有天意,但只要我比你强,我就能提刀剁了你,这个时候我就想问一句,天意在哪?
对于皇后这种重要的位置,哪个利益集团都会拼命争取。最终能够成为皇后的,必然是群体博弈中的胜利者。这个所谓的天意,其实和所谓的*差不多,不过是*斗争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就是*,它从来就不是童话。无论是天意还是*,实际上都是利益博弈的产物。
如果你认为利益博弈的结果代表罪恶,那么无论是天意还是*,都只能老老实实地为罪恶代言。
如果你认为利益博弈的结果代表正义,那么无论是天意还是*,也只能老老实实地为正义代言。
可对于*人物而言,所谓的“正义”与“*”则是最为肤浅幼稚的评价了。
回过头来继续说“子贵母死制”,据说:早在拓跋珪时代,这种制度就出现了,其后愈演愈烈,以至于权倾朝野的太后接二连三地出现。
我做过一个统计:从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共历时361年。
在这361年中,主流国家大概出现了30个。西晋灭亡之前,有魏、蜀、吴和西晋;西晋灭亡之后,南方有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北方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北燕、南燕、前秦、后秦、西秦、夏、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在如此复杂的环境里,曾出现过两个半的专权太后。
一个是北魏冯太后,另一个是北魏胡灵太后,那半个是北魏前身的代国王后惟氏,也被北魏追尊为皇后。两个半的专权太后都来自北魏(或前身),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果北魏的“子贵母死制”真是为了防止太后专权,那我们只能无奈地感叹“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纵观两晋南北朝这三百余年,没有哪个国家像北魏这样使用“子贵母死制”,却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太后如此专权霸道。
纵观两晋南北朝这三百余年,皇权的神圣性早已荡然无存,乱臣贼子成群结队地出现,杀父、杀子杀兄弟成为家常便饭。
作为一个统治者,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拓跋珪有足够多的理由来捍卫自己来之不易的皇帝宝座,可唯独这个“子贵母死制”,那真是一点存在的理由都没有。
从严格意义上讲,北魏只有八位实权皇帝,孝明帝元诩之后的那些皇帝,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军阀手中的傀儡。我们来大致分析一下这八位实权皇帝的生母之死,看看这所谓的“子贵母死制”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