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5 06: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06
中堂这个词的起源是来自于唐朝,唐朝当时的宰相们在“中书省”的政事堂办公,所以唐朝的宰相就有了中堂这个别称。到了明朝以后,内阁的大学士们被称作是中堂。
“中堂”职权的演变。直到明朝时期,这一制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明太祖朱元璋借着丞相胡惟庸案的大好时机,正式废除了中书省,将国家的所有权利抓在自己手中。
但后世的皇帝可不是都像朱元璋这么勤政,所以逐渐有了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打理朝政,虽然内阁大学士这些名义上的“宰相”,权力遭到了严重削弱,但后世依然以“中堂”来称呼。
可惜这些名义上的“中堂”,所谓内阁大学士只有正五品,虽然有一些尴尬但也逐渐提高到与权力相符的地位。清朝以后继续沿用了内阁大学士执掌朝政,并且地位逐渐提高,成为文官之首正二品、正一品成为常例。
“中堂”这一称呼,当然继续跟随着内阁大学士。“中堂”位尊权微的尴尬。雍正登基之前,内阁大学士还勉强能够称为“宰相”,但是在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再次遭到削弱,虽然还是称为“中堂”但已经严重的名不符实。
虽然刘罗锅被尊为“刘中堂”,也勉强被称为“浓墨宰相”,但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只有身兼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宰相”。就像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就深受重用,身兼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才是真正的宰相。
中堂不好干这个是因为中堂实质上已经是大官,很多都算得上是官场的领袖。别看是个领袖,这个领袖可不好做,因为他是夹在皇帝和整个官场的中间,有时候皇帝和官场有了矛盾,就要这些中堂来调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06
中堂是一个元代沿称。明清时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明代大学士其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大学士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清代包括协办大学士均用此称。后来中堂成为一尊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07
清朝中堂的官阶有正二品、正一品和从一品等不同官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07
中堂一词,在唐代的时候就开始流行,这些人因为在“中枢省”“政事堂”办公,所以被称之为中堂,地位相当于宰相。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08
根据历史来看,中堂在当时应该是正五品的官阶,也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