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3 16: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2:56
孩子不好好吃饭一直让家长们头疼,做父母的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就是要孩子吃饭。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按时吃饭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让宝宝体验饥饿,随后获得饱感。
2、*两餐之间的热量卡路里, 餐前一小时不喝饮料和吃点心。
3、进餐时间少于25分钟 ,每餐间隔3.5 - 4小时。
4、慢慢调整孩子不喜欢食物和喜欢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欢和喜欢食物从1:1变为2:1或更多,使不喜欢变为喜欢。
5、当孩子推开匙、哭闹、转头等行为时,家长采取暂时隔离法,移开食品,把孩子放进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场或超市,由孩子决定采购食品。
7、让孩子多次尝试新的或不喜欢的食物,有时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称称呼食品。
9、营造快乐进食,反对威*惩罚强化冲突。
10、不买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1.排除不饿的因素。
规律的饮食有助于在饭点感觉到饥饿,而规律饮食和规律作息是互相影响的。早上起床的时间规定了第一餐时间,进而影响其余两餐和点心时间。如果点心和正餐隔得太近,会影响孩子正餐进食的意愿。
2.确立原则:不能边吃边玩
孩子不吃,顾自玩,宁可让她玩一会儿,也不要在孩子玩的时候喂着吃。要说利,就是吃进了几口饭,论到弊,就太多了。增加孩子进食时对家长的依赖;不利于健康;习惯“被动”接受,思维方式也会变得“被动”。
3.加强“约定”意识
可以试试和孩子商量:“再玩几分钟吃饭?三分钟,还是五分钟?”
孩子选了三分钟,那就让他玩,不作任何干涉,到时间了告诉她该吃饭了。
建议平时就建立孩子的“约定”意识,比如,用餐前孩子要吃零食,可以和孩子约定个小量;睡前故事,商量好讲几个,讲完睡觉;看动画片看多久,十五分钟还是半个小时,事先约好。平时有“约定”意识,吃饭的时候用这一招就比较奏效。
如果没有“约定”意识,那就从现在开始建立。
4.用餐的仪式感
专属的餐椅、餐具、饭前洗手、自己端饭等等都可以成为“仪式”,仪式感能增加对某种活动的期待和执行力。女儿有自己的餐椅,儿子也有固定位置,“位置”和“吃饭”是呼应的。坐上那个位置,意味着要吃饭了。
5.预备孩子爱吃的食物
若有爱吃的食物,即使不饿,也会蹦着过来吃。
1、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觉得非常开心和快乐。
2、要先了解一下孩子身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要是孩子不舒服的话,那么最好是尽早让孩子接受治疗,治疗好了再恢复正常的进食,在孩子不舒服的时候就不要硬*着孩子吃饭了,这样一来有可能会让孩子厌食。
3、孩子吃饭前最好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和甜品,不然会影响孩子三餐的正常进食。
4、从小让孩子自己吃饭,对于喂食这个行为最好是不要太多,让孩子自己进食,如此一来孩子对于吃饭更加有积极性。
5、在孩子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在一个相同的地方,让孩子一日三餐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里面吃,如此一来能够培养孩子正常的进食习惯。
6、千万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要是孩子总是挑食偏食的话,爸爸妈妈最好想办法把食材混合在一起让孩子吃。
7、吃饭的时候不要拿玩具让孩子玩,不要说孩子吃了饭能够给他什么奖励,这种做法不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