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3 18: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14
孩子是家里的“天地”;孩子是家里的中心;孩子是家族聚散的源泉;而父母终其一生都是在为孩子操劳。
在现实的生活中,父母有着自己的事业,但可曾将教育孩子当初是自己的事业呢?
虽然忙碌的事业也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加优裕的生活,但一切工作的动力都是孩子。
大部分的家长认为给予孩子好的生活条件,教育反正会有学校老师,不用担心。但这样许多的家长会感受到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甚至大部分时候孩子与父母一周、一月、更或者是一年才能见面。
这样的情况是大部分家庭存在的,因为父母都在忙碌自己的“事业”。
许多家长抱着给孩子报好的学校就好啦,孩子的教育就能好。
但其实教育永远都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更不是老师就能教育好的。
老师只是知识层面的教学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各阶段的指引者,但却不是引导者和榜样者。
且《人民日报》曾经刊文说到: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老师再好,他都是孩子各个学习阶段的知识引领者,父母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榜样,孩子大部分的习惯爱好,在家长的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它的意思是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 以身作则 ,对言语行为起 模范 作用。而父母要做的就是言传身教,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而来的。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意思是:老师,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道到:“不要像我一样粗俗,啥也不会”,“不要像你爸妈一样没有出息”等等,父母可曾想过当你说这些的时候就已经改你孩子定了目标,他会自动的想反正爸妈都这样,生活的也不错,那就这样吧!
这是家长希望的吗?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实际的行动中引领孩子,而不是纸上谈兵,用实实在在的行为影响孩子。
父母的行为是远远比老师在学校教导影响大
比如:孩子学习时,父母不是坐在一旁玩手机、iPad,而是拿起报纸、杂志、书籍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做错事,父母不是指责怪罪,而是让孩子自己找出错处,且该怎么改正。
父母的素质,是孩子素质的基础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说明父母有什么样的素质教养孩子的教养也是没有太多差别的。
我们通常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是以长相,身高、成绩,而是这个人的素质是怎样的。
一个好的家庭它的素质也不会差,一个人的教养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教养、素质。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这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灵魂深处的。
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幕:一个小女孩跟着妈妈坐公交车,等到下一站时,一位老人上车了,这时候就是考验许多人教养的时候。
只见小女孩离开座位,跟那位老人说到:“老爷爷,坐这,这里有位置。”老人见是以为小孩就说到:“谢谢你,不用哦,你自己做吧”,但小孩没有答应,而是走向老人,拉着老人的手说到:“没事的老爷爷,我可以站着,我长大了,可以站稳的,而且我妈妈可以抱我”。这时候小女孩的妈妈说到:“老人家你坐吧,她可以自己站稳”,
由此可见,这位妈妈并没有当时教小女孩让位置,而是小女孩主动的,这就是这个家庭的教养吗,在生活随处可见。
世界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往往忽略了,自己就是孩子的最好教育。
孩子的责任感,源于父母的担当
很多孩子没有责任感,难道是家长也没有责任感吗,并不是这样的。
孩子的责任感的强弱,是父母是否选择了放手。
许多孩子就像是温室的花朵一样,由人悉心照料,未曾经历风雨,未曾经历风吹日晒,这样又怎能成长。
孩子在外犯错时,父母往往跟人说到:“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什么”,不但不道歉,也不让孩子认识到他做错了,甚至护在身后说不要吓到孩子。
当“他还是孩子”挂在嘴边时,他就永远是个“孩子”了,一个父母都没有担当的,孩子怎会成长,不是“孩子”又是什么。
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表现得没有责任感,那孩子学到的又是怎样,但最终受到一身伤害的是孩子。
孩子犯错时,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敢承担自己的错误的人,在将来注定不会有大成就
孩子是自己的,教育也是自己的,不是老师的,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长一生最重要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