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PDCA循环提升自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4 04: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55
看书前,我是带着“PDCA究竟是什么,究竟该怎么做?如果每天进步1%,以我现有的工龄,要是早知道、早学会,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等问题,来这本书里找答案的。
现在公司各项工作强调PDCA,有做的好的,有不知所云的,也有一知半解的,我属于第三种。平时自己的工作好像有PDCA,又好像看不到具体的东西,总觉得有哪里不受控,结果不是自己想象的状态。
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这是PDCA循环最基本的四部曲。
P(plan),即确定清晰具体的方案。 要确定目标,明确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完成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操作方案,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然后利用各种手段,让你所设立的目标强行进入自己的事业,时刻提醒自己。这里的目标必须是适度且具体的。
D(do),即具体运作执行。 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这一阶段我们必须将具体的任务按优先级排列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以集中力量去做,对于优先级靠后的事情,要学会大胆的取舍。
C(check),即检查计划的执行效果。 我们需要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总结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还没有完成,并计算目标达成率,未完成原因以及影响的关键问题。
A(action),即调整方案。 对于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经验并予以标准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要回避,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整解决方案,并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是一种能使各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可以使我们的思路和工作步骤更加有条理,在确保达成目标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体现了不断进步,持续改进,追求完善的科学思想。
它可以广泛运用到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当中。工作上可以用于发生和改善各种管理问题以及教育培训问题,也可以用于日常、月度计划、习惯养成等自我管理问题。
其实PDCA是产出成果的手段,大家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如何获得成长,本书的重点是让我学习到如何每天成长1%。
每天1%的进步离不开两个步骤, 一是自己单独就能做到的PDCA,二是囊括他人在内的PDCA。
想要做到 每天成长1%,首先是要调整自己的思维,然后掌握尽可能多的经验值的技能。
掌握技能,其实就是培养一种个人习惯,好的习惯坚持下来,一年以后的成长可能达到如今的37倍。
什么是经验值? 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所掌握的所有技巧都可以成为经验值 ,它和成功没有必然关系,工作过程中哪怕没有成功,办砸了也可以获得经验, 所有亲身经历的,都能转换为经验值,经验值来自过程,而非结果。
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无趣的,如果我们把思维调整为: “工作是获取经验值的重要途径” ,那我们就会在无趣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我记得以前在工作当中,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对着ERP系统输入很多的单据,好几份手工报表。每天要比其他同事早到一个半小时对库存发货,要比同事晚下班1~2个小时,做完当天所有的生产和库存报表。
这是一个很枯燥乏味的工作,不光是要求细心,耗时,主要是那时候没有电脑,手工报表,出错的风险很大,万一出错了,就会直接影响总部停线,累了也会抱怨。
这个工作一做就是一年多,坚持下来之后才发现收获还是挺多的,后来上系统管理时,我参与了编码规则,报表设计,仓库库位设计等。第一个使用电脑,而且能够在之前手工报表的基础上,自己设计报表计算公式等,成为公司第一批ERP的关键用户,骨干等。
那个时候积累的经验,重点是系统逻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直可以沿用到现在。
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将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值。
同一件事,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就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值。对方可以是上级,也可以是下属,还可以是客户。
只要肯下功夫,就能从同一个工作,同一件事情中获取成倍增长的经验值。1%的进步可以变成1.5%、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只对对方有利,重要的是对自己有利,减少循环的沟通确认,高效达成目标,获得成倍的经验值。
除了PDCA的成功经验,我们更要深思失败运转的原因,把它转变为促进自己成长的经验值。
在推行PDCA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叫停的五种失败模式:
每一种失败的模式,都有应对的解决方法,可以让我们团队更高效地达成目标。
我自己就容易犯第一种错误。经常想到一个好的主意,就跃跃欲试,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想快速推行,很难听进一些其他意见,大家意见没有统一,甚至不是很认同,导致推行效果不如预期。
本书推出的三种工具,对我也是受益匪浅。
还有很多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和成长,接下来我们就要站在管理者的立场考虑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坚持走下去,才能走进真正的管理岗位。
一个人能否成为管理者,不是看这个人身上有没有自己认为的管理者资质,而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擅长运用以下三种模式。
看完第三章,就开始 进入管理者的思维和角色, 除了注重事实与逻辑,还要倾注更多的热情。 需要从组织层面挖掘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如何改善。
精彩还在后面,慢慢学习、消化和应用,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