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性人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2 05: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02:42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然而,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们的大学普遍缺少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对此,美国大学就不一样,他们不仅关心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能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具有清楚的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针对这一具体明了的培养目标,普林斯顿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有的放矢、有依可循、有据可查。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们的大学还有一个理念需要更新:大学不仅是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输出基地”,还应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于自主创业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
设计科学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要素: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在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大学总体上应该在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教学制度的设计及其改进。我们的大学在教学制度方面有三个方面可以有所改进。一是采用学分制。学分制不仅只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它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自由的办学理念。在美国不少大学,如果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所有主修都不满意,经教师指导、学校相关委员会批准,还可自己制定一个主修计划。这种做法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而兴趣和个性正是学生今后创新的前提。二是建立暑期学制。为一些求学欲很强、有自己发展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大学无论师生都很重视暑期学制的利用。三是本科生参与研究。美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无不设有本科生研究计划,将之作为一种必要的人才培养制度,并设有表彰本科生优秀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美国大学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社会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创新性,与我们大学生的一些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们的研究从选题立项,到研究实施、成果鉴定都严格按科研程序进行,因此,大学生从中受到的科学研究训练也是完整的。
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其改进。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大学十分重视通识课程的作用。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几十门之多的艺术课程,一方面满足学生人文素质发展、开阔和培养形象思维、陶冶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紧张的理工科学习中放松精神和情绪,从而更有利于科学创造。美国大学也十分重视创业课程的作用。据调查,37.6%的美国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23.7%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关于教学方法,美国大学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如1999至2000学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开设5735门本科课程,其中52%的课程为8名以内的学生开设,75%的课程为15名以内的学生开设。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的养成。同时,他们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MindandHand(动手动脑)既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也是他们的课程模式。
人文环境的营建。其一,重视“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和“对国家负责”的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文化的营造。大学应使大学里的学者和学生热爱学问、忠诚学问并献身学问,这既是大学的本分,也是大学对国家负责的资本。然而,我国不少大学缺乏这样一种以科学为己任的使命意识,更没有将严谨治学作为研究科学的第一要务,浮躁、急功近利,媚上、媚钱和媚俗。在这样一种缺乏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精神,缺乏以科学精神为人类和国家作出贡献的使命文化的环境里,能有几人安于做真正的学问和科学研究?其二,重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容文化的营造。美国耶鲁大学雷文校长被问及中国学生有什么缺点时说:“中国学生太听话了。”一所期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首先应该有一种能容忍并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质疑和批判的人文环境。大学正是有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锋,学术才获得发展的条件,学生才能从大学及教师中获得学术应有的精神。早期的清华大学能培养出一批如钱钟书、杨绛、季羡林、费孝通、曹禺、吴组缃等名家大师,也得益于其容忍“狂生”的包容文化。其三,重视培育大学竞争意识的文化营造。在美国不少大学都有自己竞争的目标,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是彼此竞争的“劲敌”。大学之间的竞争不仅激发大学的生机、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学生不甘示弱、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我国大学包括某些著名大学当前的问题是,不仅缺乏与世界优秀大学进行人才竞争的实力,更缺乏与之竞争的意识,尤其在人才问题上各校之间似乎保持着高度的友谊,彼此极少有人才的竞争和流动,这种状况对一流大学的建设并非有利。
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指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共同经验证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正因此,美国耶鲁大学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都要骄傲地告诉新生:在耶鲁,教导你们的教师都是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国际级领先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知识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的指导方面,更在于由他们带给学生的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思考、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由他们形成的知识至上、真理至上的优良教风和学风。
对照我国大学,有学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不少老师已经沦为教书匠,教学不是智慧的启迪,而是程式化的知识灌输,机械地记住结论。更严重的是,我们既缺乏一批把追求科学、追求创新视为自己学术生命的高水平的学术领袖型教师,而且缺乏美国大学那种把发现、培养、扶植优秀学生视为教师天职的教师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是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学科带头人缺乏,教风和学风不良,教育理念落后,教师人事制度刻板,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明智的大学领导者,必然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摆到学校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位置,必然集中优势资源,创造各种条件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发展。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否则大学以及“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都失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