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3 07:4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24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拯救”中医的问题。
拯救中医药,必先祛除文化“自虐”。废除中医之论,如今回望,已是百年之身。
一百多年前那些西风东渐的岁月里,比尖船利炮、舶来商品更易打动闭塞的中国的,是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认识西学的开始;随后,西风化雨让中国的现代化意识疯长,此时最早一批被唾弃的“糟粕”里就有中医。
对于中医的认识和态度,隐含着对于与中医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的认识,隐含着我们对于人自身的认识。
不久前,由朝鲜医家在400年前根据中医名家的学说以汉文编就的《东医宝鉴》,将由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作为世界记忆工程的一项。被误传的“韩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好像并未特别强烈地刺激那些陷于中医存废的吵嚷声中的人们。
对于最近的中医存废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中医“痼疾”的探讨,新华社播发的一篇报道称:拯救中医药,必先祛除文化“自虐”。
这篇稿件引述上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的话说:“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 不仅是中医之痛
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号曲园,是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废医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废除中医”。
随后,一批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括孙中山、胡适、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废医”主张,更是言辞激烈,事隔近百年,杀伤力仍在。
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陈独秀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认为,中医只是“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中医中药的讽刺更是影响深广--“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就连曾因病受中医惠泽的胡适也说:“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什么地位。”
*时期有一场更大规模的中医抗争运动。1929年,*第一届*卫生委员会在当时的卫生部副*刘瑞恒的主持下,提出了“废止中医案”,最终因受到社会强烈抵制而未果。
“妓女、吸毒和中医问题都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曾在*倡导“废除中医”的余云岫,在当了政协委员之后,把中医和妓女、吸毒等问题相提并论。
这些在今天听起来仍嫌刺耳的极端之论,诞生于“天朝大国”快速坠落时强烈的危机感: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必须“脱胎换骨”,兴西学,弃旧学。到五四运动时期,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更加汹涌。就在这些意图建立“新世界”、断然弃绝旧文化的声浪中,基于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也悄然失落。
传统文化作为中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受到削弱,中医与自身的传统断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中医存废困境,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拯救中医,先要拯救传统文化。
长期关注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科技部专家贾谦认为,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教育使中医质量下降,是近百年来对西方文化的几乎全盘接受让中医学元气大伤。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说,对于中医的误解源于整个世界传统文化的衰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下,这已不仅仅是中医之痛。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很难理解中医的。”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孔令宏教授这样说。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古时候秀才科场不利,往往转而学医,很容易上手,因为中医与儒学、道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甚至武术茶道、琴棋书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这三派思想,都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张其成教授也认为,诞生于古代中国的中医药学,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其他文化的关系同根同源,本为一体。
然而一棵树即使再茂盛,当它根基下的土壤营养不足时,它也会慢慢衰败凋敝。
张其成说,从科举制度废除至今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传统文化所受到的打击接连不断,诸如废孔废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汉字的简化以及近一个多世纪用西方哲学来“科学阐释”改造中国古代思想等等,加上现代科学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某种程度的中断,这也对中医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日益边缘化,天文、地理、农学、算学等等也在逐渐淡出时代舞台,成为历史的陈迹。只剩下国画、京剧等寥寥可数的难兄难弟与中医同病相怜,一起被称作“国粹”,也一起经历着今天现代化科技的“洗礼”。
中医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和繁体字写就,今天学习中医的人要读懂中医典籍必须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否则就要使用现代人改造与解释过的古籍。经过白话翻译的中医古籍,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加工,曲解在所难免,再加上很多点校古籍的人士古文功底难称人意,如此情况下,今天中医古籍整理混乱、参差不齐也就不难想象,以之指导临床,“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在所难免。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逐渐陌生,尤其是对原有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更是缺乏必要的掌握。在大多数人看来,以文言文写就的中医药书籍无异于“天书”。这些由文言文记录的中医思想,成为了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文化离中医越来越远,中医离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远。”张其成不无悲哀。
□ 拯救没落的文明
为保护中医,我国近年开始酝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决定将中医理论、诊法、疗法、方剂、中药等八项内容“打包”,向联合国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令宏认为,中医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易受伤害。现代科技以西方为主导,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背景有别于西方范式,在传统文化退居次要位置的今天,中医难免会和现代科技产生冲撞。
大多数中医反对论者对于中医的最大诟病莫过于它的不科学性。孔令宏认为,科学的标准是多元的,并不能单纯以可重复性、可检验性作为标准。对于中医提出的一些问题,西医也同样会面临,比如药物的副作用反应。片面的夸大中医的害处,纯粹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
张其成认为,中医是中国的原创医学,也是当前最有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并带动我国医学科技领先世界水平的古老医学技术,中国人应该珍惜,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去加以有效的总结,而不是一味地搬用西方人的逻辑分析工具去否定它、摧毁它。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应该并行不悖,如鸟之两翼,共同成为当代中医发展的推动力。”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24
中医是不是一门道器合一的学问,这一点有太多太多的证明,就以五藏而言,在五藏的心、肝、脾、肺、肾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有一个很重大的区别,就是肝、肾、脾、肺都有一个月旁结构,而心没有这个结构。“月”这个部首,《说文》把它归在“肉”部,“肉”当然是有形质的东西。所以,古人对肝肾脾肺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它属于形而下这个范畴,属于一个形器结构。那么,心呢?心就不同了,它没有这个“肉”部,也就是说它没有这个“形器”,它是形而上的东西,而非形而下的东西。心的定位不但是对中医的定位,也是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定位。五藏的这个定位,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位,不是一个轻松的定位,实在的,它是对整个中医的定位,是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定位。这个定位我们也可以从五行的联系中去认识,像金、木、水、土这些都是有形有质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往下走的,因为它有一个重量,都受万有引力的作用,都属于器的范围。而火呢?惟独这个火,我们很难用形质去描述;惟独这个火,你放开后它是往上走的,难道它没有重量?难道它不受引力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形而上”,这就是道。
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医光讲肝、肾、脾、肺行不行呢?不行!还要讲心。所以,中医肯定是一门既讲形而下,又讲形而上的学问。那么在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一个轻重的区别呢?这个答案也是很明确的。我们看一看《素问·灵兰秘典论》就可以知道,《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主”意味着什么呢?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的。而《灵兰秘典论》的另外一段话,也很值得引出来供大家参考:“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从这个五藏的关系,从这个十二官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虽然的确是道器合一的统一体,虽然,它强调要形气相依,形神合一,但是,总的侧重却在道的一面,神的一面,气的一面。所以,她是一门以道御器,以神御形,以形而上御形而下的学问。
有关上述这个侧重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就是医生的等级。《内经》里将医生划分为两个等级,即上工与下工。上工指的是非常高明的医生;下工呢?当然就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医生了。上工、下工怎样从更内在的因素去加以区别呢?《灵枢》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个很具体的指标,就是“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是什么?神是无形的东西,属于道的范畴,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上工守的就是这个。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守持这样一个范畴的东西,能够从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就有可能成为上工。反之,如果守持已经成形的东西,从形而下的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只能成为一个下工。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守神就是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成形的病,在未成形的时候你拿掉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等成形了,甚至等它牢不可破了,你再想拿掉它,那就不容易了,那就会吃力不讨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25
拯救中医得先拯救中文,先废除全民学英语!先得解决人的罪过的问题!
补充:看了这些回答也看到了一些人才,看到了希望,只是路途还很坚难!不要说自*,还可前索到鲁迅!就已在批中医了,但他也还认识到人的思想问题!因为这是人的罪过!不学中文不识汉字,谈何拯救中医?八国联军的入侵,日本鬼子的入侵都知道中医的宝,却独有自己国人在丢!西医西药用的都是毒药,效速,且很多是越治越傻;中医中药很多是菜,效慢,被人忽视!很多病也就是不能急治的!方向问题!而且是有阴谋的存在!先得更正一个名词,“炎”就是火,错了你就治不了!中医西医,水与火就是不能相容的!西医的炎就是中医火中的一部分,且五行之中独火分为二(阴火和阳火)。
大家多多努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26
首先,中医要拿出成绩来,西医能治的,中医治的更快;西医不能治的,来看我中医就能治好,这就牛了。
其次,中医要比西医便宜,虽说医改新方案出来了,但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不是?
最后,国家规定,看中医的一律免食宿,报销车票,估计所有的中医院能在一天内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
呵,其实前面的都是说着玩玩,我觉得,也不必特别强调是中或是西。
作为医生,天职是治病救人,至于用什么手段那就请便了。
作为民众,也不必提什么废中扬西,或抑西扬中,咱就图好使,实惠!
作为一个大国国民,我们何不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对待这样的问题?
呵,个人观点,不要拍砖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26
1)本人是学西医的。鄙人父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中医~治疗了不少西医难以企及的疑难杂症,这是西医唯物很难解释清楚的·~
2)只要是真正的中医人,都会关心中医兴衰成败,目前实行的中医教育模式,自有其社会、文化背景,就目前来讲应该说是不能废弃的,课程的安排也不能说不不正确。也不可能大规模的恢复到以前的师带徒模式。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级卫生厅都在想办法。但以前的多届全国师带徒、省级师带徒等方法,真正培养有水平的中医师多吗?
学习西医学知识也不能说错,关键辨证论治分析时采用中医的思路。比如说“肺炎”,组织起全国治疗本病效果好的专家认真对本病的发生发展的病机认识及治法,达成共识,制定方案,总比我们从”咳嗽“、“发热”论治好吧。接受“肺炎”只不过是一个新的病名而矣,用我们中医的治法,但可以借助西医判断预后、检出得重危病人等。
大多数学者动不动就引用*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请大家注意后面还有一句“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
请各位战友体会一下老人家的良苦用心!老人家说话都是有深刻的含义的!后面一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宝库中不都是真正的宝贝!如果都是宝贝,随便拿出来就可以了,何必努力挖掘,加以提高!”这是我反复学习老人家的这句话悟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要写出来。
3)看目前中医的现状,地位,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医在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的牺牲品,要知道在中国中医界领导层中压根儿就没有几个真正懂中医的,或者说是就不曾接受过中医的,一个受过现代西医洗礼的教徒能让中医花繁叶茂吗?
出了一本书《拯救中医》包含了20世纪以来关于废除中医的一些文件、报刊。一些在网上也有刊登。前些日子在北师大附近书店看见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翻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