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5 04:4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05
在很多古装影视剧当中,在夜晚会听见打更的人,嘴里常说这么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由于古人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很容易着火,所以打更的人,就会提醒人们防火防盗。问题来了,现在遭遇火灾可以拨打119让消防员灭火,那么古代着火了,该找谁灭火呢?古代有消防员吗?
城门失火
周代•司爟(guàn)据说在甲骨文当中就有记载,商朝时期奴隶防火烧奴隶主的粮仓。在周朝就已经有专门管火的部门,称之为“司爟”。根据《周礼•夏官》就记载:“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従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
司爟掌管着全国的行火政令,并规定四季的用火情况,春季和夏季都不能再野外放火,一旦违反规定需要受罚劳役。如果是祭祀需要在野外烧火,祭祀完以后,也要灭火。如果,国家失火,有在野外放火的人,都要遭到惩罚。周代的司爟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消防部门,只是当时没有专门救火的消防员。但是,一旦出现火灾,司爟就有职责救火或者追究放火人的责任。
抱薪救火
汉代·执金吾(yù)真正意义上的有明确职责的“消防员”最早出现与汉朝——“执金吾”。《后汉书 • 皇后纪 •光烈阴皇后》载: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执金吾相当于*卫戍部队的最高长官,属于高级军事干部。执金吾负责维护帝都的安全,制造、贮存和管理兵器,以及水火灾等非常事件的专门处理。虽未将消防责任单独分离出来,但也称的上是消防员的鼻祖了。
古代火攻
唐代·武侯铺唐代京师长安建有“武侯铺”的治安消防组织,分布各个城市和坊里。这种“武侯铺”,大城门100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小坊5人。这个时候的武侯铺也并不只是在长安市民大呼一声“火起”才会出现,它还担负着维护城内的日常秩序和治安的责任。武侯铺受左右金吾下属左右翊府领导,类似现在的片儿警*消防集合体。
宋代·防隅军和水铺宋代设立的防隅军是我国最早的专职消防部队。它以军巡铺为基本单位,遍布京都各地。其初期主要职能为夜间巡查火警,提醒居民注意防火,扑灭小火等。但我们知道宋代是一个经济非常繁荣的朝代,尤其首都汴梁。一幅清明上河图向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当时的汴梁有多么繁华。但随着社会繁荣一块儿到来的就是更加高风险的火灾隐患。早期防隅军的职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需求推动改革和进步。
宋代的望火楼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及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馀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杈、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
宋朝汴京城内每个住宅区两三百步,就设有军巡铺屋,每个铺屋有五名消防员。在高处还有望火楼,楼上有专人警戒。在火楼的下面还有官屋数间,消防员有上百人。此外,还有救火工具,如水车、水桶、梯子、大叉、大索、斧锯等。一旦出现火情,则有军马奔报,主管火情的部门,全员出动救火,还不劳百姓救火。
除此之外,宋朝*还制定了相关的奖惩措施,对在抢救火灾中忠于职守的军士,上级给予犒赏以示褒奖,受伤者给予全力救治;对玩忽职守、退缩不前者按军法治罪,救火中对部属治理不力者追究军巡铺首领之过。值得注意的是,水铺、水社、冷铺等民间的消防组织也逐渐开始兴起。
明代·火兵明朝消防*发展逐步走向分工化、多元化。明代皇宫消防工作由禁军兼管,京城火盗事宜则有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京城设有“红铺”112处,每铺有火丁官军10人,一些城市还组建了专业的消防部队--火兵。
火兵:地方专业消防部队。日常办公训练地点:多在城市中心或建筑密集,人员聚集之处。人员配置:通常每组50-100人,均为经过挑选,受过严格训练的军士。装备:配备水桶、藤斗、麻搭、竹梯、斧、锯等救火器具。职能:防御敌军火攻引起的火灾和防范其他日常火患。
清代水龙局救火
清代·救火兵丁和消防*根据清代《救火事宜》的记载:清代消防队伍的名字非常直白——救火兵丁。救火兵役固宜专设责成,更须操演熟练。州县应于民壮内挑选20-30名,将救火各器具分人派定,某项器具配兵役几名编列成册籍。平日令其各将器具不时操演其登高拉扯之步武,翻水(桶)拖(水)统之疾徐,上房拆屋已断火路,刨柱倒墙以压火势。
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清代消防队伍的职业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除了专业的人员选拔外,其日常训练也更加规范化。各人负责各人的救火器具,每日训练救火器具的使用方法和于团队其他成员的互相配合。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这已经隐隐有了现代化管理的味道。而最后一句“上房拆屋已断火路,刨柱倒墙以压火势。”则告诉我们清代的消防经验已经十分丰富,对于灭火的各种方式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规范。而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点来证明清朝的消防队伍非常职业化的一点来源于独属于清朝的一项制度。我们在各种各样清代的影视剧当中总能看到一些固定的画面。当兵的衣服上有一个“兵”字,囚犯衣服上有一个“囚”字,清朝的消防官兵们同样不例外。
古代皇宫灭火器
《杭州府志》载:“向总督刘公,于城守营练习兵丁四十,供救火之用。都司佥书亲督之。选强壮 便捷者为之,每人置号衣一件,背缝白布一方,上书杭协营救火兵丁某,字取粗大明显,该协盖以印文,首戴蓝布盔衬一顶,以此为识,杜奸徒假冒滋害之。”
1889年1月16日,紫荆城贞度门失火。此时的清*已经腐烂到了骨子上,曾经那些规定形同虚设,现在官方救火兵丁们的表现和前辈们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场大火不仅把贞度门烧了,也烧光了清朝救火兵丁制度那虚伪的外壳。此时在位的光绪帝意识到改变的时候到了,消防改革的想法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近代化消防体系的种子也悄悄被种下。
其实在乾隆年间,清朝就设立了水龙局,负责灭火。直到1900年,清*新政,袁世凯效仿西方国家建立*制度。1902年,第一支消防*队伍在天津成立,中国消防开始近代化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消防队伍也历经数次改革,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消防官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06
当然有了。古代的任何部门也都是特别的齐全,这些部门也会为百姓评判一些冤假错案,也会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06
会,因为古代其实也也是有秩序的,不然看着活活被烧死挺可怜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07
没有专门的消防部门来救火,因为以前的人邻里关系都很好,一旦出现火灾,大家就相互帮忙,一起灭火了,没必要成立专门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