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5:12
蔷薇科枇杷属,*带常绿小乔木。又名芦橘。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起源与分布
原产中国,现四川汉源、泸定、会理,湖北长阳、恩施等地,尚有野生枇杷。根据《周礼》(公元前3世纪)记载,枇杷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据宋代陶榖清《异录》记载,在公元10世纪长江流域已广为种植。在唐代,枇杷已传入日本,1784年传入法国,1787年由广东引入英国,1889年由日本传入美国。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以浙江余杭、黄岩,江苏洞庭山,福建莆田、云霄,安徽歙县等地最多,台湾台中地区也是主产区。枇杷在日本、印度、以色列、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及夏威夷)、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智利、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亚等有分布,日本南部的长崎、鹿儿岛、千叶等栽培较多。
特征与特性
高6~10米。树干灰褐色,粗糙。幼树中心主枝顶端优势明显,仅顶芽及邻近几个腋芽抽发成长枝,故树冠层性明显。根系分布较浅且窄,易受旱及风害;吸收根主要分布于离地面10~50厘米土层中,水平根多集中于离主干1~1.6米周围。年抽梢3~4次,新梢密被茸毛。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叶缘有锯齿状缺刻,叶背密被锈色茸毛,近于无柄。圆锥花序,小花芳香,萼片、花瓣各5枚,雄蕊多数,雌蕊柱头5叉,子房下位,通常5室,常有2~6个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圆形、扁圆形、椭圆形至广倒卵形。果皮橙红、淡*,果肉白、淡黄至橙红色,肉质致密,柔软多汁(见图)。
枇杷生长发育要求较高温度,一般年均温12℃以上即能生长,15℃以上更适,冬季及初春的低温对开花及幼果发育影响极大,低温应不低于-3℃。要求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因叶大怕风,沿海多台风地区宜选避风处种植并造防护林。对土壤适应性广,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不易积水为佳,pH5~6.5均可栽培。
主要品种
枇杷品种很多,按果肉色泽可分为红肉(红沙)类及白肉(白沙)类,前者肉色橙红或橙黄,后者肉白色,尚有红白杂交而近于白色者。一般红肉类生长强健,易栽培,产量高,果皮厚,肉质较粗,耐贮运,适于制罐;白肉类生长较弱,栽培较难,较低产,果皮薄,成熟期多雨易裂果,肉质细、品质好,适于鲜食。
红肉类
优良品种有:①大红袍。产浙江余杭塘栖。果圆形、重约37克,果皮浓橙红色,果粉厚,茸毛长,皮韧而厚,易剥。果肉厚,橙*,甜多酸少,肉质致密,较粗,汁液中等。当地6月上中旬成熟。②夹脚。产浙江余杭塘栖。果椭圆或卵形,多歪斜,重约33克,果皮麦秆*,厚而强韧,茸毛长且密。果肉厚,淡橙*,质粗,甜少酸多味浓。当地6月上中旬成熟。③大钟。福建莆田的主栽品种。果倒卵圆形,基部尖削,重约50克。果肉厚,橙*,质地中等致密,甜而微酸,味较浓,品质中上。当地5月上旬成熟。④解放钟。大钟实生选种后代。果大,重约61克,倒卵形至长倒卵形,果皮橙红色,中等厚,易剥皮。果肉厚,橙*,肉质细密,甜酸适度,风味浓,5月上中旬成熟。⑤富阳。江苏吴县主要品种。果圆球形,重约30克,果皮橙红色,茸毛甚多,皮薄易剥。果肉橙红色,致密细腻,汁多味甜但较淡。⑥光荣。安徽歙县主要品种。果短卵形,重约45克,果皮橙*。果肉厚,橙*,质粗,甜而微酸,多汁、品质中上。5月下旬成熟。
白肉类
优良品种有:①软枝白砂。产浙江余杭塘栖。果倒卵形、圆形,重约25克,果皮淡*,极薄,易剥。果肉黄白色或乳白色,品质极佳。当地6月上旬成熟。②照种。江苏吴县栽培最多的品种。果圆形或略扁,重约30克,果皮淡橙*,果粉厚,皮薄易剥。果肉黄白色,汁多,质地细腻,糖多酸少,品质极佳。当地6月中旬成熟。③白梨。福建莆田主栽品种。树冠半开张,枝条分枝多。果实圆形,果顶平,基部钝圆,重约30克。果皮淡*,果粉多,皮薄易剥。果肉乳白色,质地细腻,汁多、甜而带清香,味浓。
栽培技术要点
常用嫁接法育苗,切接、腹接、劈接、嵌接均可。用共砧。种子洗净阴干即播,宜浅播,播后不盖土,用木棍滚压种子入土,再盖稻草。幼苗喜阴,搭荫棚或间作物遮荫。5月播种,9月疏苗移栽,苗高70厘米以上可嫁接,以春梢萌动前后为最适期。秋植或春植,株行距3×4米。果实需钾最多,氮、磷次之,成年树每公顷施氮、钾各195~225千克,磷150~195千克,分3~4次施用,着重采果后夏梢抽生期、开花前及幼果迅速增大期施肥。果成熟期雨水过多易引起严重落果,要注意排水;日照强烈又易焦灼果实,可中午喷水;夏秋干旱花穗变小,注意灌水或树盘覆盖。整形多用变侧主干形,修剪主要疏除过密枝、枯枝和徒长枝。为调节叶果比,提高果实品质,须疏花疏果。易裂果的品种宜于果皮转淡绿时套袋。主要病虫害有枇杷烂脚病,为害主干及侧枝,炭疽病,为害果实;黄毛虫、天牛、木蠹蛾、蛴螬等,分别为害叶片、枝干及根。除冬季清园,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外,对烂脚病刮除病斑和涂波尔多浆或1∶4纯碱水,对炭疽病可在谢花后幼果期喷1000倍50%托布津液或1000倍50%瑞毒霉液,对黄毛虫等虫害分别用相应杀虫剂喷杀、灌注或淋杀。
经济价值
枇杷果实成熟于春末夏初,正是水果淡季,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佳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果实除鲜食外,可制罐头、酿酒、制果膏、果露等,有润肺、止咳、健胃和清热的功效。叶用作镇咳剂和利尿剂。树冠整齐美丽,周年常绿,冬花春实,是优良的庭园绿化观赏树和冬季蜜源植物。
枇杷种质资源
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在枇杷生产和育种上有利用价值植物的总称。枇杷属(Eriobotry2)已知有20余个种,多产于亚洲暖温带。其中产于中国的有14种(见表)。
*墨脱花果期不详Lindl.E.elliptica椭圆枇杷滇东南黔西南.灌木、矮化砧春花S果CardotE.seguinii小叶枇杷滇、黔春花夏秋果NakaiE.henryi窄叶枇杷台、粤夏花秋果E.deflexaNakai台湾枇杷川.齡、鄂.湘,轅.闽春花秋果Rehd.E.cavaleriei人花枇杷滇冬花夏果E.bengalemisHook.f.南业枇杷滇春花秋果E.obovataW.W.Smith倒卵叶枇杷粤、桂冬花夏果VidalE.serrata齿叶枇杷粤、桂、滇西春花秋果Champ.E.fragrans香花枇杷滇西北春花秋果E.salwinensisHand.Mezz.怒a枇杷滇两春花秋果E.tengyuehensisW.W.Smith腾越枇杷川西,浪东南秋花夏果E.prinoidesRehd.etWils.栎叶枇杷滇东南高大乔木KuanE.malipoensis麻栗坡枇杷中闻南方冬花夏果E.japonicaLindl.枇杷分布地区特点名种类
此外,尚有一种大渡河枇杷,土名大红籽,产四川汉源、石棉一带,似为栎叶枇杷与枇杷的中间类型。果实倒卵形,金*,可供鲜食,冬季开花,初夏成熟。
枇杷、大花枇杷和椭圆枇杷等属温带性枇杷。分布于年平均温度14~17℃,冬季低温不低于-4℃地区。其余的多数种耐寒性较弱,幼果期一般都不能低于0℃,属热带性枇杷。此外,果实可食但尚未用于生产的有台湾枇杷(见图)、大花枇杷以及大渡河枇杷。野生的南亚枇杷、窄叶枇杷、香花枇杷、栎叶枇杷、怒江枇杷、齿叶枇杷、腾越枇杷、椭圆枇杷和小叶枇杷的果实均不堪食用。
枇杷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近代栽培的品种超过200个。依耐寒性可分为两类。江苏的照种白沙、青种,浙江的软条白沙、大红袍和洛阳青等属于较耐寒性品种;福建的解放钟、白梨和梅花霞等属于不耐寒品种。依果肉色泽又可分为白沙(白肉)枇杷和红沙(红肉)枇杷两类。如照种白沙、软条白沙、白梨都属白沙品种;吴县的富阳种,余杭的大红袍、宝珠,莆出的梅花霞、板红等属红沙品种。白沙品种一般果肉脆嫩多汁,风味良好,最适于鲜食;红沙品种果肉大多较紧实,果汁适中,风味浓郁或偏酸,也可鲜食,更适于加工罐藏。各地代表品种中,白沙系有浙江余杭的软条白沙、五儿白沙、江苏吴县的照种白沙、白玉,福建莆田的白梨、乌躬白,浙江丽水的丽白,广西柳江的白囊枇杷等均为优良品种。红沙系实际包括有红肉种和黄肉种,各地均多。主要代表种有江苏吴县的富阳种,浙江余杭的大红袍、宝珠、迟红,黄岩的洛阳青,安徽三潭的光荣,湖北武汉的华宝2号、华宝3号,阳新的海口1号,江西安义的珠珞红沙,贵州兴义的兴义红沙等。
枇杷嫁接多用实生本砧,但在江苏吴县一些地区,历来有用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作砧木的习惯,据当地经验,石楠砧有矮化作用并增加抗寒性和抗天牛为害的效果。在台湾有用台湾枇杷作枇杷砧木的,有半矮化的作用。原产中国的枇杷种质资源丰富,中国已在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栽培品种200多个。枇杷属植物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尚有待系统全面地展开。
品系
源于同一祖先,但尚未命名为品种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类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品种选育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有望类型,在未经鉴定和正式命名之前,又可称为优良单株或优良株系(优系)。优良株系可以通过杂交、实生、芽变、人工引变等途径而获得。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品种当中出现的不同类型,例如苹果的富士品种当中的片红型和条红型;柑橘的本地早品种当中的大叶型和小叶型。品系是对尚未命名的优系或某个品种中出现的不同类型在习惯上的一种称谓,以示同品种有所区别。虽然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则指出:凡表现出与亲本品种有足够变异的任何选择系,应予以名副其实的品种名称;不允许将栽培品种的选择系称作品系或用其他类似术语。但国内外都仍沿用这一习惯划分方法。入选的品系还需要经过连续多年的观察,进行比较试验(见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见品种区域试验)的鉴定,确认表现优良之后,方能命名而成为新品种。初选的芽变优良单株,需经过复选、决选等阶段的观察和筛选,通过鉴定后方可命名推广。在对品系的利用价值、适宜环境条件等未明确之前,不命名只编代号。杂交单系常参照杂交年份、组合数等编号,芽变优系常在原品种名称之前冠以变异特征为代号,或以芽变产生地点编号。
品种比较试验
确定引入或选育优良品种或株系在当地适应性及利用价值的方法。初选的优系或引入的新品种不能判断其有无推广价值,只有通过田间品种比较试验,才能正常反映真实情况。
果树品种试验与大田作物有许多不同特点,主要是①果树树体高大、根系深,容易造成个体间的差异,易受小区间的肥力,土壤等条件差异的影响。②果树为多年生植物,当年的发育受到以前发育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次年的发育,因此年份之间差异明显。③果树多为嫁接繁殖,砧木类型和砧木个体间的差异影响嫁接品种,苗木质量好坏对生长发育影响的时间长。④果树多为异花授粉,授粉品种不同也会影响坐果和产量。因此,果树品种比较试验应该做到:①试验品种或优系必须典型,准确,砧木一致,苗龄相同,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及各项技术措施具有一致性;②试验地尽量设在本地区有代表性的地段;③以当地生产上同期成熟优良品种作为对照;④因品种比较重点是产量、品质、适应性、抗性等方面,要对试验结果作出肯定评价。因此,要采用较高农业技术措施,使品种特性得到充分表现。
品种比较试验田间设计要根据生物统计学原理进行,试验小区和重复根据树种、品种、土壤肥力差异程度和生产条件而定。排列方式可采用对比法、随机区组法或高接比较法。小区面积不宜过大,采用长方形单行或双行栽植。株型小的为40米2以下,大的为40~80米2,小区内一般为8~12株,少数4株。如苹果、梨为6~8株,葡萄12~16株,草莓60~80株。采用对比法时重复2~3次,采用随机区组法时重复3~5次,标准区和保护行通常选用当地生产上同期成熟品种。对比法每隔2个小区设一个标准区,随机区组法中各区组独立,品种不按顺序,在各区组中随机排列。前者要求整块试验地土壤条件一致。后者只要区组内土壤条件一致,甚至不同区组可设在不同地段。高接比较法是将选育出新品种高接在同一树冠上,其根砧和树龄相同,结果早,一株高接相当于一个区组,但要尽可能保持多头高接的相对一致,基砧枝序要相同,粗细、角度类似,以缩小差异,高接株数即为试验重复数。经以上试验结果,凡是优于标准品种的优系,经当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命名,成为新品种,就可在当地推广。
品种复壮
保持、恢复和提高原有果树的优良性状,防止退化的农业技术措施。在品种复壮过程中,对种性已退化的果树品种首先要发现优良微突变,淘汰劣质微突变(见品种退化)。通过对繁殖材料的选优去劣,不仅可达到防杂保纯,而且还能提高种性,是果树品种复壮的关键措施。即使在品种严重退化的果园里也能通过单株选优,达到品种复壮的目的。其次是对异质性繁殖材料的选择,接穗和插条必须从典型的母本中采集,选枝条充实,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不宜选用徒长枝、纤弱枝、病态枝。发现有病毒感染立即淘汰或通过茎尖培养、热处理等方法进行脱毒。对现有有性繁殖果树品种群体,要选择优良单株作采种母树进行繁殖,并控制授粉品种,有利提高种性。此外,提供优良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品种特性得到充分发育,提高生活力,增强抗性,也是品种复壮的一条途径。
品种配置
建园时,对主、辅栽品种进行合理栽植的技术。品种配置要以建园目标和品种的区域化为原则,针对主栽品种自花授粉的能力,选配适当的授粉品种,并确定其适宜比例。
作为商品性果品生产,首先要考虑市场需要。同时果树栽植后,结果年限长,所以还要预测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原则上主栽品种要以优质、高产和耐贮运为主。但从市场需要考虑,对质量稍差,产量较低的早熟品种,也应配置一定的比例。此外,对品种的适应性,抗病虫能力,耐贮运性以及抗御寒、旱、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早期丰产性,寿命长短等因素,均需综合考虑。中、晚熟品种中选择最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质品种为主栽品种。具体到一个果园,主栽品种应占80%左右。辅栽品种也需具有某些优点,如丰产、耐贮运或抗病虫、易栽培等等。在栽植上,同一品种宜成行栽培,主栽品种与辅栽品种间隔栽植,以便管理及防治病虫害。
一个品种的花粉,能使另一个品种受精坐果,称授粉品种,因此,品种间能否相互授粉,是另一个重要条件。仁果类中的苹果、梨,核果类中的李、甜樱桃,柑橘类中的柚,坚果类中的栗,都有同品种自花不实现象。而银杏、香榧、杨梅、猕猴桃等果树,则为雌雄异株,有些果树,如挑、柑橘、龙眼、荔枝、枇杷等,虽然能自花授粉,但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实率,故也存在授粉问题。
授粉品种应具有①与主栽品种花期相遇:②与主栽品种生长势、寿命相近;③进入结果期早、无大小年现象;④花粉量大,发芽率高;⑤果实有较高经济价值。授粉品种可作为辅栽品种安排,占总数的20%左右。与主栽品种4~6行相间隔,最远不超过50米。高度集约化栽培的苹果园,为了谋求高经济效益,选择花多,授粉效果好的小苹果替代栽培品种做授粉树,使授粉树比率压缩在5~10%,栽植时按授粉所能达到的距离,分散栽植于主栽品种中。山区梯田,或花期多风地区,授粉树宜配植在梯田上部和上风地段。杨梅、银杏、香榧等果树为风媒花,花粉量大,传播范围广,故雄株可作防护林树种在果园周围配置。
品种区域化
确定优良果树品种适宜发展的地区。某一区域内的最适宜品种组合,应以各个品种最适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品种区域化就是为某一区域的品种合理组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控制果树性状的基因型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和反应,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益。同样,某一地区栽培某些果树树种和品种的可能性及其经济价值,首先决定于树种或品种对该地区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适应性。因此,品种区域化所起的作用是果树发展和现化代栽培的一项重要依据。
果树品种区域化的步骤和方法①划分自然区域,根据各地气候、土壤、地势等生态条件,结合现有果树品种分布与反应划分生态区域。果树品种对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越适应限度就会导致减产或失去经济栽培意义,甚至不能生存。如玉露桃在长江流域表现良好,经济效益高,移到广东或北方则表现不良。元帅苹果在陕西、山东表现都很好,但在长江流域栽培就难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果。以温州蜜柑为例,其对生态区域的要求如表所示。②调查现有果树品种分布和在当地反应,某一地区现有分布的品种经过长期栽培会有不同反应,包括品种对分布地区生态条件的反应;品种在当地生长发育、产品品质,熟期,产量,抗性等表现;群众对该品种的评价等方面。如果在栽培地区综合反应良好,当地即为该品种的栽培适宜区。某一新品种在栽植地区如果与固有栽培品种表现相近,就可以初步确定新品种能适应该地的环境。③调查引种试验结果,根据某一品种在各地引种栽培表现的观察资料,明确该品种适宜区域,对该品种适宜区的生态条件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该品种对主要生态条件的要求。④通过遗传分析来推定品种适宜区域,果树生态型是通过遗传变异,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形成的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和适应能力。同一生态型品种群大多在相似环境下形成,在适应性上有许多相似特点。⑤通过品种区域试验确定新品种的适宜发展区域,这是最直接可靠的办法。但是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不可能作广泛的试验,应以此为基础,结合前述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品种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提出新品种的区域化,也就是提出新品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这是新品种选育的最后阶段,由于果树多年生的特点,而且试验牵涉面广泛,因此这个阶段往往在新品种问世之后若干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完善。
明确了新品种对各种生态条件的要求,各地即可根据本地环境条件,管理水平,社会条件,加工运输等情况,选定区域化品种,提出合理的品种组成。旧的品种组成结构,随着品种不断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不同地区以品种区域化为依据布置品种,即能最有效地发挥品种的潜力。
品种区域试验
在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进行品种比较的方法。经品种比较试验选出的新品种,已经确定了在当地的生产价值,但对其适宜推广栽培的范围尚不能作出全面结论,因而要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以确定新品种种植生态区域。果树的某些品种,其遗传反应规范广,区域适应性强。如苹果中元帅系品种,金冠品种;柑橘中的温州蜜柑,栽培区域都具有世界性。也有些品种其遗传反应规范小,区域适应性弱。有些新品种在品种比较试验中,因受当地条件的*,不能发挥该品种固有特性,表现不突出,但是由于生态条件改换了,因而充分显示出该品种突出的优点。以上三方面通过区域试验都能得到了解。区域试验方法可参照品种比较试验。不同之点在于:①供试品种较少且均为优良品种;②试验区面积较大株数较多;③试验点分布在不同生态地区。实践中为了加快新品种推广,往往将品种比较试验,与区域试验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