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湖泊水体发黑发臭是怎么回事,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严重?解决办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04
在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易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产生“水华”,使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水体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有异味;另外水体中有机物的富集会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厌氧微生物造成水体发黑发臭。景观水池常见的问题有:1.水质不清、影响景观;2.藻类丛生、生态不稳;3.鱼病侵袭、养成率低;4.换水频繁、保养不易。新的景观水池易出现“半年清,一年臭,三年封”的局面。
景观水质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水体呈富营养化污染。一般认为,景观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1)水体中含总氮量大于0.2mg/L,含磷量大于0.02mg/L;(2)生化需氧量大于20mg/L;(3)在水中细菌总量达到104个/毫升以上;(4)标志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浓度大于10μg/L。这些影响指标在景观水池自然条件下极易达到,主要原因是光直接照射到池底,加上部分含P和N成分的富营养化生活污水的渗透,藻类依赖这些能源和营养物质得到大量生长与繁殖,而藻类在生长与死亡分解都要消耗氧气,使观赏鱼因为缺氧而死亡。藻类的生长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就会出现藻类疯长的现象,水变绿,甚至透明度降为零。
为防止和控制景观水体水质变坏,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生态滤池修复技术为主体,采用“水源控制+杀菌清淤+生态滤池+水体养护”的景观水系统水质改善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利用生态滤池系统和曝气生物栅装置尽快培养水体土著微生物和生物酶,进行生物脱氮除磷,降低水体COD含量,增加景观水体含氧量,加强水体流动性,控制水中菌藻数量,并利用水体的生态自净作用,创造平衡之生态,形成一个具有良性循环之生态系统,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