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 老家在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28
屈原故乡究竟在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秭归说”问世最早,以郭沫若、游国恩先生为代表。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人提出“江陵说”,以浦江清、孙作云先生为代表。80至90年代此说尤为风行。1997年,湖南一师黄露生先生又首次提出“汉寿说”(见《武陵学刊》1997年第5期)。其后,常德*党史办应国斌先生在《芷兰春秋》和《善卷邑里》中都从此说,认定“屈原的故乡在常德汉寿县”。据有关媒体报道,2003年汉寿县还成立了屈原研究会,举办了“屈原故里诗词讲座”。除此之外,还有“湖北监利说”、“四川奉节说”、“湖南岳阳说”、“湘阴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看来,这场论战还将持续下去。笔者才疏学浅,不揣冒昧,试作如下考探。 1942年,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中写道:“屈原的故乡,据郦道元《水经注�6�1江水注》,是在秭归县境内……同一注文上,‘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为石基,名其地为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又引《宜都记》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俱存’”。根据以上史料,郭老公正而客观地作出判断:“乡里的说法大约是正确的”。接着,他又引用《水经注》关于巫峡风光的一段描写,从侧面证实“屈原是产在巫峡邻近的人”(秭归就在巫峡附近),因为“他的气魄的宏伟、端直而又委婉,他的文辞的雄浑、奇特而又清丽,恐怕也是受了些山水的影响”。 游国恩先生在其大作《屈原》中也说:“屈原的故乡是秭归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秭归是楚国最初建国的地方,楚国的先公先王和一切姓芈的公族都可以算是秭归人。现在看来,现今湖北省的秭归县就是屈原的老家。” 综上所述,郭、游二先生之所以认定屈原的故乡在秭归,其依据有四: 一、秭归是楚国最初建国的地方。屈原与楚王同姓,其先祖也是楚国的贵族。据史*载,屈原的始祖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食采于屈,因以为氏”,屈之地望就在今湖北秭归一带。 二、史料有记载。《史记�6�1楚世家》说:周成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 丹阳在何处?目前有五说:一说在安徽当涂,一说在河南淅川,一说在陕西商县,一说在湖北南漳境内。但传统的、公认的说法还是在湖北秭归。笔者从秭归说。屈原祖祖辈辈都在秭归繁衍生息,聚族而居。据*12年《屈氏宗谱》记载,秭归屈氏自明代开始修谱,其一世祖为屈轸,“大夫(屈原)至此五十六代”。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归州志�6�1人物》载:“屈轸,归州龙城乡人。正统三年(1433)任河南开乡(封)县主簿”,晚年寓居故里文家店,去世后葬于三尖角屈氏祖茔。屈氏家族在秭归有江北、江南两支,但同属一个祖先。屈氏宗祠原在江北黄阳畔,直到明朝时才在江南屈家岭建立分祠。江南屈氏即屈轸之后裔。熊屈二姓在秭归相伴而居,迄无分离,这不是偶然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千百年来,熊屈家族和其他家族一样,受战乱、灾荒与瘟疫的影响,人口时增时减。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熊屈二姓仍有2000多户、近1万人居住在秭归。除了秭归之外,全国其它各地恐怕再也找不到如此稠密的熊屈聚居区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秭归确实是屈氏的封地,亦即屈原的故乡。 三、秭归有与屈原相关的大量古迹,且均有史料记载,并非神话传说。除东晋袁崧《宜都山川记》有详细记录之外,晋人庾仲雍在《荆州记》中也称:“秭归县有屈原田宅,女媭庙、捣衣石犹存。县北一百里有屈原故宅,方七顷,累石为屋基。今其地名乐平里,宅东六十里有女媭庙。”唐代文学家沈亚之编纂的《江陵志》也说:“屈原故宅在秭归乡,北有女媭庙,至今捣衣石尚存。”这些古迹和史料都是铁证,毋庸置疑。 四、屈原的辞赋和他的故乡——秭归附近的巫峡风光在气质、风格上颇为相似,这也是有力的旁证。我以为,郭、游二先生提出的上述四点依据是真实可信、合情合理的。 然而,“江陵说”与此相反,他们认为:1、屈原的家族为楚国世袭贵族,自然应随楚王长期居住在国都(江陵),而不应该住在偏僻的荒野(秭归),其故乡当然也在国都。2、屈原在《哀郢》中自述其“发郢都而去闾兮”,可见郢都就是屈原的故乡。3、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在《七谏�6�1初放》中说:“平(屈原)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古文中的“国”指“国都”,此处指楚都“郢”,即今之江陵。
愚以为,这三条依据中,第一条前文已经论及,史书明载:屈原的先祖屈瑕“食采于屈,因以为食”,后来才到郢都为官,当了“莫敖”,怎么能说郢都就是他的故乡呢?更何况,屈原与屈瑕相隔400多年,到屈原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其先祖的故乡也不在郢都,又何论屈原呢?第二条也经不起推敲,屈原在楚怀王和顷襄王时先后担任过左徒与三闾大夫,确实在郢都住过一段时间。后来两次放逐,其间又曾回过郢都,“发郢都而去闾兮”,确系指从郢都出发,离开三闾之地,但并没有说郢都就是他的故乡。虽然在《哀郢》中多次提到“去故乡而就远兮”、“出国门而轸怀兮”、“去终古之所居兮”、“哀故都之日远”,这里的“故乡”、“国门”、“终古之所居”、“故都”等,都是泛指楚国而言,并非特指郢都(江陵)。因为他的很多辞赋中都反复出现过这样的字眼,这只能说明,屈原对楚国无比热爱,视整个楚国为故乡。况且,诗歌属于文学创作,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它作为历史来考证。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第三条依据倒是很值得注意,不仅东方朔确认“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他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可见,这两个处于同一时代而且离屈原最近(只有100多年)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屈原祖籍和出生地的认定都心照不宣。东方朔的那两句话用现代汉语来直译就是:“屈原生于国都,长于原野”。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要理解这两句话的含意,首先得弄清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生地和祖籍。一个人的出生地和祖籍有等同的,也有不等同的。举例来说,有一对祖籍在北京的青年夫妇,他们到甘肃酒泉参加卫星发射的研制,在酒泉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出生地当然是酒泉,但他的祖籍是否也算酒泉呢?显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故乡”、“家乡”、“故里”、“乡里”或“邑里”,通常都是指某人的祖籍(籍贯)而言。祖籍与出生地并非完全相同。东方塑讲的“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正是这个意思。国都是他的出生地,原野是他的祖籍。这是为什么呢?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两句话是这样解释的:“高平曰原,外曰野。言屈原少生于楚国,与君同朝,长大见远,弃于山野,伤有始而无终也。”王逸的注释和东方朔的记载是一致的,而且也符合屈原的实际。某人在甲地出生而在乙地长大,这是极为常见且不难理解的。古今皆有,不足为怪。 黄露生、应国斌先生等人力主“汉寿说”,其论据也有三点:一是认为屈原的先祖屈瑕的土地在汉寿,据说汉寿株木山乡发掘出一柄青铜戈,上面刻有“武王之督”的字样,据推测这个“武王之督”就是屈瑕。二是屈原在《涉江》中有“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的句子,据湖南文理学院陈致远先生考证,这里说的辰阳就是汉寿。三是汉寿有三闾大夫祠、濯缨桥等古迹,证明汉寿确实是屈原的故乡。笔者认为,这三点证据都值得商榷。 关于屈姓的来源及其封地,清代学者陈廷炜所撰《姓氏考略》明确指出:“楚武王子瑕,令采于屈,因氏焉。屈原其后也。”赵家树、舒雁合著的《千家姓查源�6�1字帖》也说:“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武王的儿子瑕,受封于屈。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作为姓氏。历史上的屈在今湖北秭归县东一带”。张海彤、金连昌所著《百家姓探源》同样说:“屈氏,是因封地名而得姓,春秋时期,楚武王之子瑕,为莫敖(楚官名,仅次于令尹),他食采于屈,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东,故称屈瑕。屈瑕的后世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姓了屈。”这些专门研究姓氏的著作,众口一词,结论相同,决非人云亦云。“汉寿说”者称汉寿为屈瑕的封地,且断言株木山的那位“武王之督”就是屈瑕,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又说《涉江》中的“夕宿辰阳”之辰阳就是汉寿,这也未免过于武断。据笔者考证,汉寿境内的辰水,系沅水支流,发源于贵州省江口县,向东流入湖南,到辰溪入沅江。汉寿境内因有辰水流过,故有辰阳村(港、障)之外。但以“辰阳”名县却是宋朝大观年间的事了,约在公元1107至1110年。绍兴三年(1133),又改辰阳为龙阳(见《汉寿县志》1993年版)。而屈原出生于战国中期(前340—278),当时的汉寿根本不叫辰阳,只有辰溪才叫辰阳。1978年出版的《辞海》第1444页写道:“辰阳,战国楚地。因在辰水之阳得名。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楚辞�6�1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即此。”陈致元先生根据古代汉寿有茂密的森林,与《涉江》中所描写的“森林杳以冥冥兮”“山峻高以蔽日”相吻合;又根据德山与辰溪相距数百里,决不能朝发而夕至,断定屈原说的辰阳不是辰溪而是汉寿。这两条理由也难以成立。甲地与乙地在地形地貌上偶尔相似,并不能说甲地就是乙地,这是普通常识。德山与辰溪相距甚远,不能朝发夕至,屈原肯定是知道的,他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进行文艺创作,正如当年有人指责“略输文采”“稍逊*”有轻描淡写之嫌写,*同志反驳说:“须知这是写诗啊!”至于汉寿境内有三闾大夫祠、濯缨桥等古迹,这只能说明屈原确实到过汉寿,但到过汉寿并不等于汉寿就是他的故乡。他两次被流放,长达十余年,到过的地方不可胜计。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所到之处人们都为他修了一些象征性的建筑,难道说凡是有些建筑的地方都是屈原的故乡吗? 目前,有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有的人为了提高某地的知名度,他们千方百计攀名人,或生拉硬扯,或张冠李戴,把本来不属于某地的历史人物强行移植到某地来,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应予以纠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6:03
有传闻说在湖北秭归,也有人说在甘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7:54
甘肃省送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