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快乐越来越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6 06:4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5
一、因为知道的生活真谛越来越多了,如果把生活比作魔术表演,在不知道谜底的时候会觉得魔术很精彩感到很快乐,但知道了谜底以后,就不觉得那么有意思了
二、社会发展的太快,物质丰富的太快,自己的精神世界构建速度跟不上,以相对匮乏的内心去看这个相对丰富的世界,会因心在落差而对自己不满意,也会感觉不那么快乐
三、总想从看和听的感官刺激上来获得快乐,就像缘木求鱼,即便有也只算得上短暂的开心和笑声,但这不是自己内心所定义的快乐。快乐不是一份礼物,无法打包成盒递到自己手中,快乐源于内心对事物感受,并不在事物本身
四、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心在哪里,哪里才能繁花盛开,累累硕果。如果总是说自己不想说的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任谁也不会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7:57
一、因为知道的生活真谛越来越多了,如果把生活比作魔术表演,在不知道谜底的时候会觉得魔术很精彩感到很快乐,但知道了谜底以后,就不觉得那么有意思了
二、社会发展的太快,物质丰富的太快,自己的精神世界构建速度跟不上,以相对匮乏的内心去看这个相对丰富的世界,会因心在落差而对自己不满意,也会感觉不那么快乐
三、总想从看和听的感官刺激上来获得快乐,就像缘木求鱼,即便有也只算得上短暂的开心和笑声,但这不是自己内心所定义的快乐。快乐不是一份礼物,无法打包成盒递到自己手中,快乐源于内心对事物感受,并不在事物本身
四、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心在哪里,哪里才能繁花盛开,累累硕果。如果总是说自己不想说的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任谁也不会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7:58
快乐永远都不会少,你之所以感觉现在的快乐少了,是因为你选择把快乐分给你在意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5
快乐永远都不会少,你之所以感觉现在的快乐少了,是因为你选择把快乐分给你在意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7:58
可能是年纪变大了,一个人时,常常回忆过去,发现童年和读书时期的快乐最多,也最深刻,步入社会以后,能够回忆起来的快乐极其少,伤心的事倒是挺多的。突然很害怕,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后来我问几个朋友,答案竟然是惊人的相似,大家都觉得工作以后,能够感受到的快乐变少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太明白,难道真的是成年人的责任太大,生活不容易,以致于发自内心的快乐都少有,甚至没有了吗?直到读了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突然有所悟,我们的快乐变少了,并不仅仅是因为成年人的沉重。
在《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第一章节中,林清玄提到清欢是一种清淡的欢愉,是心灵上的一种感受,对物质条件没有特别的要求。清欢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快乐,可以是因为事业上一个台阶而快乐, 可以是因为买房买车而快乐。
更为深层的含义是可以是因为生活中一件小小的事而快乐,这件事与物质无关。比如,与几年不见的好友相见,一起回味美好的时光;与孩子一起去公园散步,与家人聊聊家常。又或者忙碌了许久,下班回家时,突然发现路边的花开得很显眼,晚霞也特别美。
这种与物质无关的快乐,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很少体会得到了,心里感觉到的多半是习以为常,或者俗不可耐,所以都去寻求其他的刺激去了。
但是,我们不妨回忆小时候,我不知道城市里的孩子,童年是怎样的,在乡下,一群小伙伴,相约一起去爬树掏鸟,一起去游泳, 一起去偷别人家的果,一起去拔公鸡尾巴上的毛做毽子,房子住的也不是多好, 肉也不像现在天天能吃,牛奶更是没有了,衣服更是单调,但也不妨碍我们相约去玩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持续好几天。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其实是掩藏着诸多的美好,只是整个社会环境*着我们把过多的目光集中于物质上,更多的关注物质上的快乐,使得我们的内心对于无关物质的美好变得迟钝,不再能够体会。
为生活而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富贵,其实是没有错的,这又有什么错呢?钱, 是没有错的,只是因为我们很难控制自己,让自己被钱所控制。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挣钱,没有一点点时间关心孩子,没有一个电话给父母,没有一句安慰的话给另一半,一家人都不能好好坐下吃一顿饭,少有的几次相见,谈的全是与钱有关,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不是钱的主人,是为物所役。
林清玄也是出身农家,家里18个兄弟姐妹,小时候饭也吃不饱,所以,林清玄14岁就离家谋生了。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出身,其实更容易陷入物质的漩涡中,因为缺少,所以才追求。
然而,林清玄虽然也追求物质上的富有,但他也有他的清欢,他可以在下班后接孩子放学的路上,感受晚霞的美,他可以在散步时欣赏路边的菩提树,欣赏庭院里的昙花,享受与家人的相处时光。可能是因为写作的关系,林清玄总是能够关注真正的自我,就好像他在《片叶不沾身》、《情困与物困》等散文中多次谈到不为物所役,且践行。
不知道是不是有智慧的人,想法总是惊人的相似,史铁生也有提出过人不要为钱所奴役,几千年前的老子,就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丰富的物质条件容易使人沉沦,迷失自我,我们可以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千万不要被物欲横流的社会裹挟着前进,忘记了本真,沉浸于物欲中,没有了自我。
物质条件贫乏时,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情,是家人给的温暖,是心里能够由衷的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现在,物质条件变得更好了,我们却总是不自主的与他人进行比较,害怕落后,害怕轻视,但也产生了很多的痛苦,内心的痛苦积累到了极限,是没有办法继续前行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内心,关注真正的自我,体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被遮掩的美好,领悟清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56
可能是年纪变大了,一个人时,常常回忆过去,发现童年和读书时期的快乐最多,也最深刻,步入社会以后,能够回忆起来的快乐极其少,伤心的事倒是挺多的。突然很害怕,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后来我问几个朋友,答案竟然是惊人的相似,大家都觉得工作以后,能够感受到的快乐变少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太明白,难道真的是成年人的责任太大,生活不容易,以致于发自内心的快乐都少有,甚至没有了吗?直到读了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突然有所悟,我们的快乐变少了,并不仅仅是因为成年人的沉重。
在《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第一章节中,林清玄提到清欢是一种清淡的欢愉,是心灵上的一种感受,对物质条件没有特别的要求。清欢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快乐,可以是因为事业上一个台阶而快乐, 可以是因为买房买车而快乐。
更为深层的含义是可以是因为生活中一件小小的事而快乐,这件事与物质无关。比如,与几年不见的好友相见,一起回味美好的时光;与孩子一起去公园散步,与家人聊聊家常。又或者忙碌了许久,下班回家时,突然发现路边的花开得很显眼,晚霞也特别美。
这种与物质无关的快乐,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很少体会得到了,心里感觉到的多半是习以为常,或者俗不可耐,所以都去寻求其他的刺激去了。
但是,我们不妨回忆小时候,我不知道城市里的孩子,童年是怎样的,在乡下,一群小伙伴,相约一起去爬树掏鸟,一起去游泳, 一起去偷别人家的果,一起去拔公鸡尾巴上的毛做毽子,房子住的也不是多好, 肉也不像现在天天能吃,牛奶更是没有了,衣服更是单调,但也不妨碍我们相约去玩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持续好几天。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其实是掩藏着诸多的美好,只是整个社会环境*着我们把过多的目光集中于物质上,更多的关注物质上的快乐,使得我们的内心对于无关物质的美好变得迟钝,不再能够体会。
为生活而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富贵,其实是没有错的,这又有什么错呢?钱, 是没有错的,只是因为我们很难控制自己,让自己被钱所控制。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挣钱,没有一点点时间关心孩子,没有一个电话给父母,没有一句安慰的话给另一半,一家人都不能好好坐下吃一顿饭,少有的几次相见,谈的全是与钱有关,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不是钱的主人,是为物所役。
林清玄也是出身农家,家里18个兄弟姐妹,小时候饭也吃不饱,所以,林清玄14岁就离家谋生了。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出身,其实更容易陷入物质的漩涡中,因为缺少,所以才追求。
然而,林清玄虽然也追求物质上的富有,但他也有他的清欢,他可以在下班后接孩子放学的路上,感受晚霞的美,他可以在散步时欣赏路边的菩提树,欣赏庭院里的昙花,享受与家人的相处时光。可能是因为写作的关系,林清玄总是能够关注真正的自我,就好像他在《片叶不沾身》、《情困与物困》等散文中多次谈到不为物所役,且践行。
不知道是不是有智慧的人,想法总是惊人的相似,史铁生也有提出过人不要为钱所奴役,几千年前的老子,就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丰富的物质条件容易使人沉沦,迷失自我,我们可以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千万不要被物欲横流的社会裹挟着前进,忘记了本真,沉浸于物欲中,没有了自我。
物质条件贫乏时,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情,是家人给的温暖,是心里能够由衷的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现在,物质条件变得更好了,我们却总是不自主的与他人进行比较,害怕落后,害怕轻视,但也产生了很多的痛苦,内心的痛苦积累到了极限,是没有办法继续前行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内心,关注真正的自我,体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被遮掩的美好,领悟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