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6 11: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19:01
80后90后谁将影响中国未来——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代表的“80后”,令外国媒体惊呼中国出现“鸟巢一代”。2008年也是“90后”*的元年。出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这两代独生子女,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对于我们的社会更是有着巨大的标本意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不久前完成了《“90后”文化检测零点报告》。对“90后”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提出了拟*化、松圈主义、*体验、一心多用等特点。零点董事长袁岳认为,中国的“90后”是比“80后”更有特色的一代,也将比“80后”更容易与其他各代兼容。“80后”和“90后”谁将影响未来社会?以他们为主力军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编辑记者与袁岳博士进行了一番讨论。“80后”爱说“90后”太功利、太虚伪,“90后”会说“80后”太幼稚、不成熟中国青年报:关于“80后”和“90后”,你之前做了一些公开阐述。我们把你的观点传给身边的“80后”看,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又来给我们贴标签了”。袁岳:其实,他们在乎的是被贴负面的标签。对于“80后”来说,人们给负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适应。“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独”,就是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他们特别容易反弹,父母一说什么,他们马上说“你们都过时了,根本不懂状况”。父母和“80后”小孩交往时也有自卑,因为上一代的管教经验和沟通模式统统无效,让“80后”的父母不知道怎么应对。中国青年报:“90后”不是这样吗?袁岳:“90后”和“80后”不一样。“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是“60后”,而“60后”是改革开放受益最多的一代,是知识信息都比较开放的一代。他们看了“80后”的成长过程,对独生子女有很多见识和经验,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这样,对“90后”来说,虽然同样缺少小伙伴,但和父母沟通多,从小变得比较大人。“90后”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社会关系上的“松圈主义”。他们不是集体主义者,也不是个人主义者,知道有圈子跟大家保持关系很重要,也很会组建圈子,因为这样才能获得的资源,但是他们绝不想天天过有组织的生活。这就是典型的“90后”。中国青年报:享受有圈子的好处又不愿受圈子的约束,这个“松圈”是不是太功利了?袁岳:这是非常“80后”的观点。“80后”爱说“90后”太功利、太虚伪,“90后”会说“80后”太幼稚、不成熟。比如人情世故这个东西,“80后”一般很抵触,“90后”就觉得很正常。因为“90后”从小和*交往,他们能够理解*社会的一些交易模式,也会用*方式思考和做事。这是“90后”“拟*化”的特点,讲究双赢和互惠。他们知道光想自己占好处不行,一定要让别人都占点便宜,这个便宜才能长久。“80后”是中国文化当中空前绝后的一代中国青年报:假如你组建了一个团队,里面有“60后”、“70后”、“80后”、“90后”,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袁岳:我最近正好遇到这样一个项目。一个员工接近“60后”,做事四平八稳,有规矩。一个员工接近“90后”,很有想法。还有两个“80后”,他们执行起来很快,但到底干嘛,他们不知道。在正常情况下,项目是交给“60后”负责。但要由着我个人的想法来,我特别有可能让“90后”做项目负责人。因为“90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会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还会学着“60后”的样子,用一套规矩试着把几个人都管进去。“80后”就不会想这个,他只想他自己这个活儿要干好。中国青年报:这是不是“独主义”的先天缺陷?如果大家都迁就他、配合他,他就可以做下去,反之就比较难。袁岳:对。“80后”干什么最容易冒出来呢?就是个人创意的活儿,不要很多人配合。还有一点,“80后”比较擅长收集信息。拿主意他们不行,但在派活儿的时候其实是很好用的。这样比较起来,“80后”更单纯、直接,不爽就不爽了,而“90后”有点儿圆滑,不会提供他的想法。可以说,“80后”的管理成本是很低的,他们更清晰,某些方面给人感觉有点像美国人。中国青年报:这是中国文化、中国人中最少见的一代。袁岳:不是少见,是空前绝后。中国青年报:“90后”又有点回归中国传统的意思了。“80后”这代人的出现,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绝对是有特殊意义的,对吧?袁岳:让我说,“80后”可谓“标本一代”。他们的父母面对这独生子女第一代,过去经验都失灵了。本来一个年龄层有一个年龄层的说话方式,18岁的人还像8岁小孩那样说话,父母就会干预。但“80后”父母不知道怎么干预,也不敢纠正。结果“80后”到28岁了还用8岁的说话方式,“吃饭”说成“吃饭饭”,“睡觉”说成“睡觉觉”。但说实话,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过于老成。“80后”现在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是做了一个重大贡献。我们这个古老文化,第一次可以那么年轻,第一次敢集体“装嫩”。中国青年报:可不可以这么说,“80后”解构性特别强,但承上启下的建设性不强。相对而言“90后”的性格中有了妥协的东西。袁岳:是这样。我们和“独”一代沟通时,不要假定我的方式就是对的,要真的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沟通模式。有一个重要的词,叫“迎领”——能迎合才能领导。现在有些社会组织,特别是网络组织,已经掌握了如何与年轻人交往的策略。看看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网络选战、网络募款的威力,你就知道他是如何空前有效地动员了青年的选票,这是他能当选的关键。目前我们的教育组织和青年社团组织,最需要加强研究怎样和“80后”、“90后”对话,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怎样和他们塑造共同的目标,形成有力团队,共创中国的未来。中国青年报:依你看,“80后”和“90后”这两代人,谁更可能是影响未来社会的主导者?袁岳:我个人觉得,群体层面上“90后”的概率更大。我们今天的社会权力架构总体上还是“50后”、“60后”的资源掌控模式。这些人普遍对“80后”的看法比较消极。“90后”呢,相对来说配合性高,接受度也高,怎么看也觉得这些孩子更玲珑可爱一点。将来能对年轻人发挥影响力的,一定是可以告诉他们未来的东西中国青年报:你刚从台湾开会回来,香港、澳门也常去,你可否从中国青年的角度,比较一下“80后”和“90后”。这是一个*独有的概念呢,还是可以扩展到整个中华文化圈?袁岳:不只是华人青年,全球年轻人都有一致化的倾向。“80后”、“90后”更突出的特征是网络一代,是跨文化收集信息的一代,不再是主要师承父母和传统的一代。网络塑造了全世界年轻人共同的社区感和交往模式,中国年轻一代在这个方面比其他国家一点不逊色。但是*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么说吧,美国人不会受韩剧影响,欧洲人也不会哈日。而中国的年轻人,不管日本的、韩国的、法国的,什么玩意儿都接受。美国人看上去很开放,其实接纳东西选择性很强。中国的“80后”和“90后”好象没有一个过滤机制,只要新鲜没见过的都行。经历越多,越不知道选什么,没有定见,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他们更追求新鲜的东西,对坚持什么、守住什么的认识和积极性并不强。中国青年报:这一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继承性更差?袁岳:对。他们不崇拜继承,他们更前瞻。中国青年报:你说“80后”缺乏定见,需要有人给他们指引,谁给?能引导他们的,是历史还是未来?袁岳:全世界有一个新的竞争,就是未来工具竞争。将来能对年轻人发挥影响力的,一定是可以告诉他们未来的东西。其实“80后”自己已经往未知处摸索了不少,也包括瞎摸。比如,对星相、命理的兴趣和相信,他们远超前几代人。这说明什么?说明“80后”普遍关心未来!没有其他工具,所以他们摸到星相那儿去了。我认为,代表未来学的思潮、模式、方法才能够真正掌握“80后”。恰恰我们今天的学界、思想界不提供这个,在这方面没有竞争力。中国青年报:还真让你说着了。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网络调查,结果发现,92.4%的受访青年接触过星相,当时让不少人感觉意外。“80后”里的某些人一定是得天独厚的中国青年报:北京奥运会举期间,韩国媒体第一次把*的“80后”青年称为“鸟巢一代”。当时台湾地区媒体说,跟*比起来,台湾青年是“鸟笼一代”。你刚从台湾回来,是怎么看的呢?袁岳:台湾青年,除了和*同龄人共同的一致性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他们在家庭、组织的范畴里是更传统的,那些规范还在发挥很大作用。我发现,台湾校园里有特别活跃、强势的学生NGO(非*组织——编者注)。而*的“80后”、“90后”,相对来说没有一个一致的价值观,这跟台湾地区不一样。从组织化程度来讲,“90后”要好一些,他们有圈子意识。但这个圈子用来做小玩意儿行,做大行动至少目前还不行。我还是同意“鸟巢一代”的提法的,这是我们2008年的一大收获。之前,人们一直有种感觉,就是“80后”工具性的价值观更突出,还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或者说终极价值观。2008年世界考验中国,我们的“80后”挺身而出了一下,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点。中国青年报:你刚才提到工具性价值观主导了当代青年,这是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袁岳:这不光是青年的问题,就像我们,终极价值观都是不明显的。到了“80后”“90后”,又获得那么多信息,影响就更大。价值观起什么作用呢?过滤。人有价值观,就容易形成定见。当缺乏终极性价值观时,迷失、迷惘的程度会很高。他们会挑战很多旧的规则,这是有正面意义的。但对于个体来说是有损失甚至是痛苦的。所以有些人不断跳槽,有些人就一直猫在学校不愿意毕业。这种回避策略在以往几代很少见。中国青年报:其实“80后”有巨大潜力,他们以最开放的心态吸收了非常多的东西,只是还没有转化成为能量。要发挥他们的潜力,什么是最需要的?袁岳:合作。从当前来说,重点是和“60后”合作。他们的互补性最强。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他们中间最得意的,一定是具有桥梁意识的人。我过去就经常跟比我年纪大的人交往,这样特别容易获得资源。这是我个人的特点,也是“6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而“80后”总的来说,有这个桥梁意识的人比较少。也正因如此,“80后”当中有桥梁意识的人,得到的好机会也是空前的。中国青年报:你是说“80后”会得天独厚?袁岳:“80后”里的某些人一定是得天独厚的。这代人其实就像一个特殊的矿产资源,很多资源都是稀有的。过去我们总奢望改变“80后”,这不可能,就像煤矿不可能变成镍矿。但对于一个煤矿,使用方式可以改变。对其他代际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与“80后”的交往模式。任何一代人的特点都是中立的。我们今天讨论“80后”、“90后”,关键不在于评价优缺点,而在于自古以来都是多生子女的时代,现在进入独生子女时代,这个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你高不高兴,当整代人都变成这样的时候,光批评他们是不对的。这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而且需要前代人适应后代人,就是你得学会迎领他们。中国青年报:这种合作需要谁更主动些?“80后”吗?袁岳:不会是“80后”。“80后”有潜力的地方在于,对于正面刺激他会愿意回应。但他不大可能主动合作,合作的发起和维系,要靠其他代人。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则。我们今天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是妥协。很多“80后”的个体尝试了,都很成功。因为在“80后”当中,寻求他人认可是比较罕见的,而越罕见越可能获得超值回报。所谓的合作,某种意义上就是妥协,建设性的妥协。(编辑:赵露)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19:01
80后90后谁将影响中国未来——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代表的“80后”,令外国媒体惊呼中国出现“鸟巢一代”。2008年也是“90后”*的元年。出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这两代独生子女,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对于我们的社会更是有着巨大的标本意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不久前完成了《“90后”文化检测零点报告》。对“90后”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提出了拟*化、松圈主义、*体验、一心多用等特点。零点董事长袁岳认为,中国的“90后”是比“80后”更有特色的一代,也将比“80后”更容易与其他各代兼容。“80后”和“90后”谁将影响未来社会?以他们为主力军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编辑记者与袁岳博士进行了一番讨论。“80后”爱说“90后”太功利、太虚伪,“90后”会说“80后”太幼稚、不成熟中国青年报:关于“80后”和“90后”,你之前做了一些公开阐述。我们把你的观点传给身边的“80后”看,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又来给我们贴标签了”。袁岳:其实,他们在乎的是被贴负面的标签。对于“80后”来说,人们给负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适应。“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独”,就是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他们特别容易反弹,父母一说什么,他们马上说“你们都过时了,根本不懂状况”。父母和“80后”小孩交往时也有自卑,因为上一代的管教经验和沟通模式统统无效,让“80后”的父母不知道怎么应对。中国青年报:“90后”不是这样吗?袁岳:“90后”和“80后”不一样。“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是“60后”,而“60后”是改革开放受益最多的一代,是知识信息都比较开放的一代。他们看了“80后”的成长过程,对独生子女有很多见识和经验,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这样,对“90后”来说,虽然同样缺少小伙伴,但和父母沟通多,从小变得比较大人。“90后”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社会关系上的“松圈主义”。他们不是集体主义者,也不是个人主义者,知道有圈子跟大家保持关系很重要,也很会组建圈子,因为这样才能获得的资源,但是他们绝不想天天过有组织的生活。这就是典型的“90后”。中国青年报:享受有圈子的好处又不愿受圈子的约束,这个“松圈”是不是太功利了?袁岳:这是非常“80后”的观点。“80后”爱说“90后”太功利、太虚伪,“90后”会说“80后”太幼稚、不成熟。比如人情世故这个东西,“80后”一般很抵触,“90后”就觉得很正常。因为“90后”从小和*交往,他们能够理解*社会的一些交易模式,也会用*方式思考和做事。这是“90后”“拟*化”的特点,讲究双赢和互惠。他们知道光想自己占好处不行,一定要让别人都占点便宜,这个便宜才能长久。“80后”是中国文化当中空前绝后的一代中国青年报:假如你组建了一个团队,里面有“60后”、“70后”、“80后”、“90后”,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袁岳:我最近正好遇到这样一个项目。一个员工接近“60后”,做事四平八稳,有规矩。一个员工接近“90后”,很有想法。还有两个“80后”,他们执行起来很快,但到底干嘛,他们不知道。在正常情况下,项目是交给“60后”负责。但要由着我个人的想法来,我特别有可能让“90后”做项目负责人。因为“90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会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还会学着“60后”的样子,用一套规矩试着把几个人都管进去。“80后”就不会想这个,他只想他自己这个活儿要干好。中国青年报:这是不是“独主义”的先天缺陷?如果大家都迁就他、配合他,他就可以做下去,反之就比较难。袁岳:对。“80后”干什么最容易冒出来呢?就是个人创意的活儿,不要很多人配合。还有一点,“80后”比较擅长收集信息。拿主意他们不行,但在派活儿的时候其实是很好用的。这样比较起来,“80后”更单纯、直接,不爽就不爽了,而“90后”有点儿圆滑,不会提供他的想法。可以说,“80后”的管理成本是很低的,他们更清晰,某些方面给人感觉有点像美国人。中国青年报:这是中国文化、中国人中最少见的一代。袁岳:不是少见,是空前绝后。中国青年报:“90后”又有点回归中国传统的意思了。“80后”这代人的出现,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绝对是有特殊意义的,对吧?袁岳:让我说,“80后”可谓“标本一代”。他们的父母面对这独生子女第一代,过去经验都失灵了。本来一个年龄层有一个年龄层的说话方式,18岁的人还像8岁小孩那样说话,父母就会干预。但“80后”父母不知道怎么干预,也不敢纠正。结果“80后”到28岁了还用8岁的说话方式,“吃饭”说成“吃饭饭”,“睡觉”说成“睡觉觉”。但说实话,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过于老成。“80后”现在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是做了一个重大贡献。我们这个古老文化,第一次可以那么年轻,第一次敢集体“装嫩”。中国青年报:可不可以这么说,“80后”解构性特别强,但承上启下的建设性不强。相对而言“90后”的性格中有了妥协的东西。袁岳:是这样。我们和“独”一代沟通时,不要假定我的方式就是对的,要真的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沟通模式。有一个重要的词,叫“迎领”——能迎合才能领导。现在有些社会组织,特别是网络组织,已经掌握了如何与年轻人交往的策略。看看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网络选战、网络募款的威力,你就知道他是如何空前有效地动员了青年的选票,这是他能当选的关键。目前我们的教育组织和青年社团组织,最需要加强研究怎样和“80后”、“90后”对话,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怎样和他们塑造共同的目标,形成有力团队,共创中国的未来。中国青年报:依你看,“80后”和“90后”这两代人,谁更可能是影响未来社会的主导者?袁岳:我个人觉得,群体层面上“90后”的概率更大。我们今天的社会权力架构总体上还是“50后”、“60后”的资源掌控模式。这些人普遍对“80后”的看法比较消极。“90后”呢,相对来说配合性高,接受度也高,怎么看也觉得这些孩子更玲珑可爱一点。将来能对年轻人发挥影响力的,一定是可以告诉他们未来的东西中国青年报:你刚从台湾开会回来,香港、澳门也常去,你可否从中国青年的角度,比较一下“80后”和“90后”。这是一个*独有的概念呢,还是可以扩展到整个中华文化圈?袁岳:不只是华人青年,全球年轻人都有一致化的倾向。“80后”、“90后”更突出的特征是网络一代,是跨文化收集信息的一代,不再是主要师承父母和传统的一代。网络塑造了全世界年轻人共同的社区感和交往模式,中国年轻一代在这个方面比其他国家一点不逊色。但是*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么说吧,美国人不会受韩剧影响,欧洲人也不会哈日。而中国的年轻人,不管日本的、韩国的、法国的,什么玩意儿都接受。美国人看上去很开放,其实接纳东西选择性很强。中国的“80后”和“90后”好象没有一个过滤机制,只要新鲜没见过的都行。经历越多,越不知道选什么,没有定见,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他们更追求新鲜的东西,对坚持什么、守住什么的认识和积极性并不强。中国青年报:这一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继承性更差?袁岳:对。他们不崇拜继承,他们更前瞻。中国青年报:你说“80后”缺乏定见,需要有人给他们指引,谁给?能引导他们的,是历史还是未来?袁岳:全世界有一个新的竞争,就是未来工具竞争。将来能对年轻人发挥影响力的,一定是可以告诉他们未来的东西。其实“80后”自己已经往未知处摸索了不少,也包括瞎摸。比如,对星相、命理的兴趣和相信,他们远超前几代人。这说明什么?说明“80后”普遍关心未来!没有其他工具,所以他们摸到星相那儿去了。我认为,代表未来学的思潮、模式、方法才能够真正掌握“80后”。恰恰我们今天的学界、思想界不提供这个,在这方面没有竞争力。中国青年报:还真让你说着了。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网络调查,结果发现,92.4%的受访青年接触过星相,当时让不少人感觉意外。“80后”里的某些人一定是得天独厚的中国青年报:北京奥运会举期间,韩国媒体第一次把*的“80后”青年称为“鸟巢一代”。当时台湾地区媒体说,跟*比起来,台湾青年是“鸟笼一代”。你刚从台湾回来,是怎么看的呢?袁岳:台湾青年,除了和*同龄人共同的一致性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他们在家庭、组织的范畴里是更传统的,那些规范还在发挥很大作用。我发现,台湾校园里有特别活跃、强势的学生NGO(非*组织——编者注)。而*的“80后”、“90后”,相对来说没有一个一致的价值观,这跟台湾地区不一样。从组织化程度来讲,“90后”要好一些,他们有圈子意识。但这个圈子用来做小玩意儿行,做大行动至少目前还不行。我还是同意“鸟巢一代”的提法的,这是我们2008年的一大收获。之前,人们一直有种感觉,就是“80后”工具性的价值观更突出,还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或者说终极价值观。2008年世界考验中国,我们的“80后”挺身而出了一下,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点。中国青年报:你刚才提到工具性价值观主导了当代青年,这是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袁岳:这不光是青年的问题,就像我们,终极价值观都是不明显的。到了“80后”“90后”,又获得那么多信息,影响就更大。价值观起什么作用呢?过滤。人有价值观,就容易形成定见。当缺乏终极性价值观时,迷失、迷惘的程度会很高。他们会挑战很多旧的规则,这是有正面意义的。但对于个体来说是有损失甚至是痛苦的。所以有些人不断跳槽,有些人就一直猫在学校不愿意毕业。这种回避策略在以往几代很少见。中国青年报:其实“80后”有巨大潜力,他们以最开放的心态吸收了非常多的东西,只是还没有转化成为能量。要发挥他们的潜力,什么是最需要的?袁岳:合作。从当前来说,重点是和“60后”合作。他们的互补性最强。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他们中间最得意的,一定是具有桥梁意识的人。我过去就经常跟比我年纪大的人交往,这样特别容易获得资源。这是我个人的特点,也是“6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而“80后”总的来说,有这个桥梁意识的人比较少。也正因如此,“80后”当中有桥梁意识的人,得到的好机会也是空前的。中国青年报:你是说“80后”会得天独厚?袁岳:“80后”里的某些人一定是得天独厚的。这代人其实就像一个特殊的矿产资源,很多资源都是稀有的。过去我们总奢望改变“80后”,这不可能,就像煤矿不可能变成镍矿。但对于一个煤矿,使用方式可以改变。对其他代际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与“80后”的交往模式。任何一代人的特点都是中立的。我们今天讨论“80后”、“90后”,关键不在于评价优缺点,而在于自古以来都是多生子女的时代,现在进入独生子女时代,这个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你高不高兴,当整代人都变成这样的时候,光批评他们是不对的。这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而且需要前代人适应后代人,就是你得学会迎领他们。中国青年报:这种合作需要谁更主动些?“80后”吗?袁岳:不会是“80后”。“80后”有潜力的地方在于,对于正面刺激他会愿意回应。但他不大可能主动合作,合作的发起和维系,要靠其他代人。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则。我们今天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是妥协。很多“80后”的个体尝试了,都很成功。因为在“80后”当中,寻求他人认可是比较罕见的,而越罕见越可能获得超值回报。所谓的合作,某种意义上就是妥协,建设性的妥协。(编辑: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