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5 12:17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5 16:38
祠祀建筑是服务于精神世界的、非生活实用的特殊建筑类型,人们只是在其 中举行特定的祭祀、纪念活动。凡这些活动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 典的,其建筑便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其建筑可 称为祠祀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可以相应的大略分为四类 一是祭祀天地社樱、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二是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族始祖的庙、祠;三是举办 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四是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 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宗庙是礼制建筑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礼制要求将营宫 室,宗庙为先;庶人无庙则祭于寝,可见宗庙建筑的重要与普及程度。皇家宗庙 称太庙,民间称家庙或祠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0:49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古之*典章制度,至儒教兴盛,尤重礼仪。故先秦两汉传记所载建筑,率重其名称方位,部署归制,鲜涉殿堂之结构。嗣后建筑主见于史籍者,多见于五行志及礼仪志中。确实,在古代中国特别强调礼仪性建筑。李允钅禾认为,在传统的中国观念上,除了将整个建筑本身看作是“礼制”的内容之一而外,同时另外也产生了一系列由“礼”的要求而来的“礼制建筑”。他对礼制建筑做了明确的界定,所谓礼制建筑,一般就是指“礼仪”上所需要的建筑物或者建筑设置,再或者是“礼部”本身的所属的建筑物。例如为“祭祀”而设的郊丘、宗庙、社稷,为宣传教育(教化)而设的明堂、辟雍、学校等就均属“礼制建筑”之列。此外,在建筑布局上,因“礼”而产生的建筑元素,诸如阙楼、钟楼、肺石、华表等等亦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些项目,事实上它们只不过被看作是布置上所需要的“礼器”。在中国不仅有礼制性的建筑,甚至连建筑的规模和样式都是严格按照礼制的等级秩序来建造的。《礼记》曰: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礼制性建筑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实用性的建筑。这个严格的礼制,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如房屋的等级、基座的等级和色彩的等级。这种等级秩序实际上是一种礼仪秩序。
在我看来建筑礼仪可以分三个层面:
一种是宗教的仪式,神庙。
一种是君主的仪式,宫殿。
一种是世俗的仪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