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4 03: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7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精选6篇)
现阶段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越关心孩子有时候越不懂得如何跟孩子相处。所以问题就出现了,下面我收集了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供大家参考。
活动主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9-6
目的: 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过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此,在具体执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敢策建立起来的正规的、完善的教育系统。因而,就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
2.提供指导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比如新人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
3.及时调治
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点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识别,要能及时发现,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结: 相信每个学生只要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 素质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老师们也就不会再头疼班上有那么多问题学生了。也祝每个小学生能从一个健康的童年走向健康的人生! 反思: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下功夫。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陈某
2、性别:男
3、年龄:15岁
4、年级:八年级
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从四川转入我校后,数学成绩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肯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
(1)学校大环境
镇中心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
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陈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1、整体策略
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引导陈某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陈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陈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说话间,我发觉陈某常常话语间歇,并伴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由于时间关系,约定几天后再谈。以后连续两天运用机会找他谈天,问他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陈某进行了第二次面谈,帮助陈某调整认知。
第一,父母工作忙与不爱他并不矛盾,应该体谅父母的苦衷,正是父母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他舒适的生活。
第二,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烦恼。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是自己经常跟同学打架闹意见造成的,也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师批评教育你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进步,同时,说明你确实存有不足,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当陈某进来时,告诉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爸爸妈妈沟通,倾述自己的内心,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五、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陈某的表现概述如下:
(1)他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了。
(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劳动积极分子”。
(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4)父母也反映他开朗多了。
六、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主要还得感谢陈某的家人和其他老师的协助支持。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寻找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正面引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对象王某年级五年级性别男年龄10辅导
时间问题
表现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有时还其它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
原因分析
对于王某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对策及过程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殴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王某,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王某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时间问题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原因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心理辅导员:赵威
辅导
对象刘某年级五年级性别男年龄10辅导时间
问题
表现乖巧,能说会道,对人热情,肯帮助人,尤其喜欢帮老师干活。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
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
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
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干。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我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案主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这是帮教问题学生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2、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案主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
3、提供学习榜样。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如把案主跟优秀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
4、激励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案主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一次特殊奖励。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将案主带回家中,从此以后,我发现案主特别喜欢来我家,于是,我就把来我家作为一种奖励,与他约法三章,只要他做得好,我就把他带回家中,既可以辅导他功课,又可以加强沟通,一举两得!
一、班会目的: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减少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困扰,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特此举办此次班会。
二、班会成员:
13历史班全体成员
三、班会时间:
20xx年4月14日(星期一)19:30-21:00
四、班会地点:
长岗校区智轩楼104
五、班会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引入班会主题。
(二)主持人播放ppt,ppt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情感的基本内容以及一些大学生情感案例的分析。
(三)各个宿舍代表上讲台来各抒己见,对自己的婚恋观做了简短的发言,同学们继而提问各个代表。
(四)主持人总结班会内容,对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班会活动效果:
同学们通过积极地参与此次班会,懂得了爱情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在对待爱情这一情感时需要谨慎稳妥,即使在遇到挫折也不要丧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要在恋爱中把对方当成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7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精选6篇)
现阶段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越关心孩子有时候越不懂得如何跟孩子相处。所以问题就出现了,下面我收集了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供大家参考。
活动主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9-6
目的: 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过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此,在具体执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敢策建立起来的正规的、完善的教育系统。因而,就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
2.提供指导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比如新人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
3.及时调治
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点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识别,要能及时发现,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结: 相信每个学生只要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 素质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老师们也就不会再头疼班上有那么多问题学生了。也祝每个小学生能从一个健康的童年走向健康的人生! 反思: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下功夫。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陈某
2、性别:男
3、年龄:15岁
4、年级:八年级
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从四川转入我校后,数学成绩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肯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
(1)学校大环境
镇中心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
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陈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1、整体策略
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引导陈某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陈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陈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说话间,我发觉陈某常常话语间歇,并伴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由于时间关系,约定几天后再谈。以后连续两天运用机会找他谈天,问他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陈某进行了第二次面谈,帮助陈某调整认知。
第一,父母工作忙与不爱他并不矛盾,应该体谅父母的苦衷,正是父母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他舒适的生活。
第二,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烦恼。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是自己经常跟同学打架闹意见造成的,也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师批评教育你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进步,同时,说明你确实存有不足,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当陈某进来时,告诉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爸爸妈妈沟通,倾述自己的内心,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五、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陈某的表现概述如下:
(1)他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了。
(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劳动积极分子”。
(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4)父母也反映他开朗多了。
六、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主要还得感谢陈某的家人和其他老师的协助支持。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寻找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正面引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对象王某年级五年级性别男年龄10辅导
时间问题
表现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有时还其它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
原因分析
对于王某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对策及过程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殴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王某,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王某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时间问题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原因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心理辅导员:赵威
辅导
对象刘某年级五年级性别男年龄10辅导时间
问题
表现乖巧,能说会道,对人热情,肯帮助人,尤其喜欢帮老师干活。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
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
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
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干。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我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案主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这是帮教问题学生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2、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案主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
3、提供学习榜样。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如把案主跟优秀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
4、激励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案主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一次特殊奖励。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将案主带回家中,从此以后,我发现案主特别喜欢来我家,于是,我就把来我家作为一种奖励,与他约法三章,只要他做得好,我就把他带回家中,既可以辅导他功课,又可以加强沟通,一举两得!
一、班会目的: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减少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困扰,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特此举办此次班会。
二、班会成员:
13历史班全体成员
三、班会时间:
20xx年4月14日(星期一)19:30-21:00
四、班会地点:
长岗校区智轩楼104
五、班会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引入班会主题。
(二)主持人播放ppt,ppt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情感的基本内容以及一些大学生情感案例的分析。
(三)各个宿舍代表上讲台来各抒己见,对自己的婚恋观做了简短的发言,同学们继而提问各个代表。
(四)主持人总结班会内容,对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班会活动效果:
同学们通过积极地参与此次班会,懂得了爱情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在对待爱情这一情感时需要谨慎稳妥,即使在遇到挫折也不要丧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要在恋爱中把对方当成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