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和极简生活到底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4 02: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3:16
最早接触到断舍离这个概念是在16年看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剧里的夏帆将断舍离发挥到极致甚至是*的地步,看完就立马行动扔出去了两袋子再也不会穿的衣服。先推荐看一下这部剧,每集都有理念的介绍和实用的tips。
说到极简生活,我一直以为跟断舍离并没有什么区别,直到最近进行了有关主题的阅读才了解到差异。极简生活和断舍离理念相似但更高一筹(自我理解),学会了断舍离是过上极简生活的前提。
首先来说断舍离,推荐阅读的书只有一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她从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是变加法生活为减法生活,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不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断舍离要求人从整理头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无法舍弃的理由,抛弃捡便宜的心理,避免掉进折扣的陷阱,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再来说一下极简生活,推荐阅读罗敷的《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作者是定居瑞典逾十年的华语作家,本书是罗敷“北欧生活羊皮卷”系列第三本,在北欧人的生活里,极少追求表象的繁盛,更重要的是追根溯源的本质和对其持有的态度。
首先要澄清的是简约并不等于清贫,一定是奋斗过后懂得取舍的生活。简约生活,不是吃饭全靠叫外卖,生活失去仪式感,懒得出门,懒得访友,甚至懒得恋爱,懒得结婚,懒得要孩子,放弃追求,封闭自己,当一个宅男或者宅女,完全靠模拟网络度日,如果这样,那是对生而为人的责任的一种逃避,简约生活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入世的生活。
成长是简约生活的主题,无论你是谁,身处何地,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个体的成长轨迹,只属于个人,人与人之间的人生轨迹,无法互相参考,更不必比较模仿,人生最贵重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将经历过的事,遇到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揉碎吸收之后,用这些养分供养你,成就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然后让你不断超越昨天的你。
简约生活,第一个要做到的不是内心安静的力量,简约的核心也就是放下得失比较之心,让自己方便舒适,始终保持身心愉悦。
简约生活就是过不持有的生活,生活做减法,身心才能做加法。
Less is More.人生精彩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件物品,而在于拥有多少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本书中还提到了告别废物APP。
APP看似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便利,实则只是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引导我们成了彻头彻尾的消费主义者,删除APP并不是让你和新时代新科技隔绝,回归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旧社会,凡事过犹不及,删除APP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你的时代感召力和知晓自我取舍的过程,只有懂得在纷纭的APP中删除多余,比如那些只是容易引导你过度消费的商业APP,找出那些真正有用且引领你的生活大步向前的APP,你真正想要的便利生活才会脱颖而出。
极简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不止在物品上的不持有,也包括在饮食、交往以及时间上的极简。本书中提到了开始工作就会戴上耳机的同事,但那并不是为了听音乐,而是一个姿态,告诉别人,请勿打扰;还有三个半作息,晚上10点半睡觉,早上5点半起床,起床后半个小时阅读。
此外在有川真由美的《极简生活:简而美地活》中拓宽了对极简的认识,分别从财务、交往、保健、时间等方面都对极简做了阐述,在乔舒亚·菲尔茨·朱尔本的《极简主义》中也提到了关于人际关系的极简。
还要推荐两本书,一本是藤田实沙的《一学就会的收纳整理术》,书中提到了购买家具时选择细长腿的家具便于打扫等一些家具的选择和其他生活小技巧,另外一本则是米歇尔的《小家越住越美的极简收纳术》,作者对于衣服的整理收纳态度值得一学,她讲拥有的衣服都整理出来,清晰的知道自己拥有多少件衣服,在搭配和选择上也省去了很多时间。
理论上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两年我对于断舍离和极简的践行,总结起来就是:保持物品的数量不改变,只要购入新的东西一定会舍弃一件旧的,一定不多持有。舍弃了实体书,转向电子书;在护肤品用完之前绝对不囤新的。在极简这条路上还有很多需要摸索学习,平时常逛的就是【极简生活小组】以及一些关于极简生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