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5 01: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1:24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充满了*,面对这些*,我们又很无奈。这是一个悖论,物质文明的繁荣,让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安逸和富足,同时又让我们的心里倍受诸多抉择的煎熬。很多的时候,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外界,来找寻那一个个所谓目标的时候,常常忘记了反观内心。所以,于丹教授提醒世人:“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看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但人们常常是看外界的多,看内心的少。”
一位宗教改革家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在一个炎炎烈日下的工地上问搬砖的工人一个问题,他的问题是: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不耐烦的说,你没看见我在搬砖么?第二个工人态度相对平和一点,回答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则从容淡定的回答,我在建一座宫殿。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回答,结果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第一个工人的回答代表悲现主义者。正如那个看到玫瑰花的人还说花下面还有刺一样。第二个工人的回答代表现实主义者。这种人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忠诚于实际,默守于成规,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半步。第三个工人的回答代表的是乐观主义者。这种人看什么都看好的、积极的.一面,所以容易快乐,容易满足,心情时刻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好象那个看到玫瑰花的刺上面还有花的人一样的从容和达观。
人生本无所谓苦与乐,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一切都将随斗转而星移。人最大的目的是等死,但人不能因为终要死去,就草率的处理生命。人要活着,活着就要去创造价值,通过创造去赋予生命以意义。
画家丰子恺说,人的生活分为三重境界,分别是真、善、美。一位商场上成功人士说,对经商的人而言,一流的人做标准,其次的人是做品牌,一般的人在做事。无论是丰子恺对人生境界的划分,还是这位商场成功人士对商人的分类,与前面讲过的那宗教改革家讲述的故事都有相通相同之处,那就是作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没有必要悲观失望,没有必要装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悲壮姿态,对现实要宽容一点,感恩一些,少抱怨,少指责,做好眼前的事,不忘心中的理想,不患得患失,心态平和一些,去的终将去,来的终会来,“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学会少计较、不计较,这样你就能淡定下来。淡泊为大,宁静才能致远嘛!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三个裁缝在一条街上,为了招揽生意,第一个裁缝打出招牌,说是“本省最好的裁缝”;第二个裁缝一看也打出招牌,说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则很低调的打出招牌,“本条街最好的裁缝”。这虽然编出来的一个故事,但我很欣赏第三个裁缝的做法。即做人做事都要崇尚实际,活在当下,就做力所能及的事,没必要好高鹜远。
鲁迅笔下有个庸医,这个庸医知道自己医术也不好,逢人便说他不适合当医生,适合做别的事。若干年过去,人们还看见这个庸医给人看病,这种人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明明自己有事做,但没用心或没能力做好,偏偏为自己找个堂而皇之的托辞,说这事我不想做、不愿做,我们适合干什么什么。但到头来,这种人自己手中的事没做好,他说自己适合干的事也没有见得去做。这种人就象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一样,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似乎每个人都不太愿意承认这个现实,所以,人们都希望一种外在的辉煌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需要鲜花和掌声来装饰自己的人生。我以为人就应该小看自己,别太把自己当人看了,这有助于我们反观内心,回归现实,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辨清方向,有助于我们牢固确立目标和理想。倘然认识到这一点,你还会去追寻那虚名微利吗?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认识到现实中的一切纷争、一切矛盾都是蜗牛角上论雌雄,假如做到了一点,你还有什么样的干扰排不出,还有什么放不下。真能如此,我们就能欣赏花开,聆听水流,崇尚实际,潜下心来,从容不迫的去践行自己的理想。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高效率的人生,一个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