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8:15
“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一直是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困生”,更具有自由散漫、学习目的盲目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更为困难。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要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有爱心,又要有恒心,还得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已经十三个年头,由于我校地域较偏僻,硬件条件较差,所以生源也较差,导致学困生较多。在此,本人先撇开学困生的成因不谈,就着自己多年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经验,单就如何教育和转化学困生,提出几个不成熟的看法。 一、学困生也是人也极具个性,教育和转化学生生,应该降低门槛,宽以待教套用一句话: “学困生”本来不是学困生,被“学困生”多了,也就成了“学困生”。想当初,小孩一出生,哪个不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因为种种原因,或是望子成龙,或是望女成凤,在多次的期望和失望之后,他们便成了学困生。就此看来,这一切是我们大人们的责任啊,我们哪能将我们的责任完全推究给小孩子呢?因此,要教育和转化他们,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先将他们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也是祖国的花朵,只要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没有大的错误,适当引导就得了,其他的,由他们去吧。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一位教育者,我的经验是:对他们做到降低门槛,放宽要求,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朗读课文与抄写、听写生字词),让他们能轻松地完成作业。主要他们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就可以了,其他并没有作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大部分的学困生因为压力减轻,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学习的兴趣逐渐被激发出来了。二、不等不靠,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要主动出击,关心帮扶学困生一般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如何主动帮助他们?这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要发动学生,让学生互帮,教育班上的优等生帮助辅导他们,帮释疑解难,帮温故知新,帮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我上九年级已经有好几年了,居然有那么一部分学生,除了简单的生词会写,课文能结结巴巴地读以外,几乎所有的基础知识都不会,每次测验只得20分左右。我针对他们的情况,为他们制定了一个帮教计划,每周两次,由优等生帮他部分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补漏,这些学困生的成绩慢慢赶上来了,上课时课堂上再也不会一片茫然的表情了,有时还能思考甚至举手回答问题。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设计帮扶学困生的环节,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实际水平能解答的问题去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预习是重要的,如果不预习,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平时我经常讲预习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写、背诵。很多学困生碰到记忆类的东西就头疼。比如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就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的词语和日积月累;而且背前先读熟与理解,然后背。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原因,再识记,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而造成的,所以每教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哪些需要理解,让他们心中有数。很多学困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习惯差,书写马虎,做事不细致,造成记忆模糊不清。所以应该严格要求,让他们把字写端正,写清楚。三、教育和转化学困生,心理上的帮助也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处于可塑的阶段,他们需要关怀与尊重,信任与鞭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特别是学困生,他们身临困境,觉得自己受人鄙视,缺乏自信心,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把激励带进课堂,以此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1、心理帮扶,开启心锁。在学校里,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即便有能力但一般也没有机会参加各项活动,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而无处可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去关注学困生,不倾听他们的声音,那真是学困生的悲哀,校园的悲哀。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找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学生谈心,甚至在教学中一直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以写纸条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想做的事写到纸上交给老师,这个方法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效果不错。2、充分信任,激发信心。客观的鼓励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起一般的学生,后进生们更渴望认可与鼓励。首先我们教师要信任学困生,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教师对其优点的发现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又能确立他们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有这样一个学困生,他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却不能约束自己;自控能力比较差,我为了让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力排众议让他当组织委员,时常教育他要以自己的班委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他也成为一个勤奋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四、教育学困生要回归教育本质,应该对他们进行学法上的指导确实,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不是生产模式:只要下功夫,就一定出产品;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教育学生的本质,就是教会他们会学习,识做人。对学困生,特别要注意把培养成功心理、强化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为他们创设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发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他们进行可行的学法指导。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在实际操作中,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处朗读,获取相应的肯定。这样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但是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操作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妨以“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帮助学困生脱困。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听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有的还几乎全盘不能接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许多基本的知识都没弄懂,更不要说对新课的理解了。作为教育者,我们教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有必要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帮他们补起来。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困生阅读和作文,我定期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汲取到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就很容易打开……这些年来,经过引导、推荐、由浅入深的阅读,班上部分学困生还是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预习课文布置的查资料一项,有些学困生都能很积极去对待,并把查找到的资料写在读书笔记中。五、教育和转化学困生,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是重要的环节不竟学生也是家长的心头肉,要教育和转化学困生,我们必需争取和家长的配合和协助。配合是相互的,我们作为教育者,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注重实效。当前家庭教育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此,教师对待家长要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有些教师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适当的家访也应该全面地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在精神上即在道德品质、理想、意志等方面关心学生应注意什么,教师应给家长提出具体的方法。总而言之,学困生的成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 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历程,也不是某个人单*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教育要创新,学困生的教育,也需要我们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我们修复好学困生这艘将沉的航船,并协助他们顺利航行,在航行中取得崭新的、成功的体验,从而鼓舞他们去迎接今后的挑战。只要我们充满爱心,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学困生定会充满信心,不断进步,走出困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