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1 22:0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8:51
明朝建立初期,朝廷设置左右丞相,本意是辅佐皇帝处理天下大事、安排朝廷公务,却不想在胡惟庸得到一定权力之后,逐渐生出异心,一切上奏的奏折要自己先过目,扣留下反映自己错误的奏折,并在之后处理掉对自己不满的人,利用手中仅次于皇帝的权力,欺下瞒上,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铲除异己。此外,胡惟庸还在朝廷内外结党营私,意图联合他人一同造反,甚至联合倭寇,直至事情败露,不仅株连三万余人,更是导致朱元璋直接废除中书省,撤销丞相一职。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加强*集权的想法,毕竟朱元璋是一个谨慎多疑的人,将大部分权力放在外人手里总归是不放心的。朱元璋废除宰相这一举措,为大明王朝带来了一些他始料未及的影响。
由于丞相一职的取消,曾经可以为朱元璋分摊工作量的人就没了,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事物、朝廷大臣接连不断的汇报和建议、国家内外的局势,事无巨细地均由自己一人承担,年轻时还好说,可废除丞相时朱元璋已是中年,精神状态和精力早就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了,因此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名为皇帝顾问,实则专门负责处理奏折,权力几近为零。
朱棣对朱元璋留下的殿阁大学士制度进行改进,初步设立内阁,但内阁内部的大学士皆是翰林院*兼任,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官职。尽管朱棣时期内阁成员权力和官职依旧很低,但阁内*们可以接近皇帝,在皇帝身边做事,对皇帝的决定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明英宗时,第一次出现了内阁首辅的名称,一并出现了次辅、群辅的称谓。到了嘉靖年间,内阁的地位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但内阁首辅的权力仍受到皇帝的*。直到万历即位,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在明神宗的支持下,张居正执掌大权,推动张居正改革,促使明朝经济复苏,出现万历中兴。
明熹宗时,皇帝不理朝政,朝廷大权把握在魏忠贤这一宦官手中,他既不是内阁首辅,也没有丞相之职,但却行使着皇帝的权力,甚至直接不存在皇帝抢夺权力的情况,因为皇帝沉迷木工,不喜朝政。一个只顾自己享乐的文盲宦官当道,天下怎么可能会变好,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废除了丞相,避免了丞相独揽大权,最后却没能避免权力被一个宦官行使着。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本意是加强*集权,可他没有想到,不是每个皇帝都有他那样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的精神的,皇帝为了减轻负担,就要找人帮忙,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本毫无权力的机构,最终总会发展成为权力机构,成为权力的执行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8:52
朱元璋废除丞相,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人争权夺利,因此触怒了他。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希望加强*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权威。因此废除丞相制度,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