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05: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7
在我国最早提出水平定义的是墨子。他说:“平,同高也,” 在文字记载之前,水准测量早已在城市建筑中实际应用。考古发现商代城市建筑中已应用水准定平技术。 战国初年成书的《周礼 考工记》①中有一段关于城市建设如何确定方位和平整土地的记载,其中有“水地以县(悬)”的说法。什么是“水地以县”?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127~200)注解说,“于四角立植而县,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②。即在建筑场地四角立四根木柱,然后用水平法观测它们的高度。四角地面高程确定后,再根据建筑物各个部位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去平整开挖。《汉书 律历志》也有“绳直生准”句。三国吴人韦昭注解说:“立准以望绳,以水为平”。与郑玄对《考工记》“水地以县”的解释相一致。 。《逸周书 程典》载:“慎嗅地必为之图,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⑧也就是说,周代所绘之地图必须包括地面相对高程,提供水利工程建设等应用。再往后一些,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水准测量见于《汉书 沟洫志》记载的有多处。例如,西汉征和年间,为解除黄河泛滥对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威胁,齐人延年曾上书建议将黄河自中游向东改道入渤海。他说,“可案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④,时在公元前90年。可见,当年不仅水利建设需要水准测量,而且已有专业的水利工程师(水工)负责施测。 欧洲水准仪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有明确记载,有两种形制。第一种是常见的应用水平原理的条形水槽,即在木板上做出“长五尺,宽一指,深一指半的沟,在那里装水。这时,如果水平均地接触上缘,就了解它是水平的”①。第二种类似我国明清时期河工上使用的旱平,即利用与铅垂垂直的原理找平的仪器。 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罗马人占领后,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发明,并加以改进,可见木槽水准仪与金属水准仪之间的继承关系。可以认为,我国战国之际的水准仪与欧洲人的水准仪相比,它们发明时间相近,原理相同,形制相仿,只是尺寸大同小异,工艺上有所差别而已。古罗马的水准仪用金属制造,有螺杆与齿轮传动,用以转动方向和调节俯仰,较为精确和方便。 古罗马人之后,测量仪器停滞了10多个世纪。在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梦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迅速发展,直到18世纪出现了现代水准仪,水准仪器制造才出现了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我国战国之际的水准仪与欧洲人的水准仪相比,它们发明时间很相近,对于旱平的的使用,我国则要晚一些,而工艺的进步方面来讲,则是我国的连续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