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多地方都信伊斯兰教,是什么时间传入的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1 07:1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6:58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伊教创兴于阿拉伯。不久以后,就由阿拉伯传到中国来。中国人记述*教最早的是杜环的《经行记》。杜环在天宝十年作随军*。中*败时,为大食所虏。后来在大食十二年,经行西域各国后返回。
在东晋及南北朝时期,南海的航运已经相当发达。据阿拉伯史家的记载,这时候已有中国和印度的船只,经由波斯湾,航人阿拉伯内河。隋及唐初,波斯人到中国来的很多。这所谓波斯人,可以解释为波斯国的人,也可以说是从波斯湾来的人,包含不少的阿拉伯人在内。
隋唐时,中国人习惯用大食这两个字,称呼阿拉伯。伊教传入中国,大概是信奉该教的大食商人带来的。唐宋时,大食商人以海路到中国来的很多。他们在得到*允许的时候,可以在某几个指定的都市间往返贸易。但通常,他们都聚居在几个滨海的口岸上。唐时,是广州、扬州。宋时,是广州,泉州,杭州。以陆路而来的则主要经丝绸之路和安西地区,即是现在的天山南北、库车、阿克苏及塔里木河流域。随着这些阿拉伯来的商人在中国及来往商路上定居,伊教也就慢慢在这些聚居区流传,在广州泉州以及丝绸之路等地都有他们的公共墓地和礼拜寺的遗址。
元时,回回一名开始代替大食人,被认为信仰伊教者的名称。元时,中国和西亚细亚诸国都已在一个蒙古帝国的体系内,已非单纯的商业关系所能*,元时来中国的伊教徒,比唐宋时来中国的大食人,不知要多到多少倍。他们有的是随蒙古军数次西征,从军而来中国,有的是因经商而来中国,随后以不同职业定居下来,并与其他民族包括汉族相互婚姻而融和。
由于蒙古政权以种族制定不同的*,这些西亚中亚民族(主要是伊教徒)属于色目人,在*上的地位,无论在法律上或事实上都相当不错。自*和行省的丞相、平章政事,以至于州县的达鲁花赤,都有不少回回担任。这时,礼拜寺的建筑已经普遍起来。燕京、和林、杭州、定州。昆明都已建寺。回回的居住区,大概都以礼拜寺为中心。
总之,元代因为东来西亚中亚人的数目之多,伊教就很容易发达。同时,更因为色目人在*、军事、经济、学术上都有相当高的地位,伊教便更容易昌盛。另外,伊教徒在这时都不再以客人自居,他们已把他们的事业在中国生了根,并让宗教在本民族外传布。
在其他地区,元代由于色目人军队的影响,在西北和蒙古地区都形成很大的伊教势力,最终在新疆、地区都以伊教为主了。
明驱除蒙古势力,重新以汉族为统治民族,这时很多色目人已在中原甚至江南和西南地区定居,他们的后代因为同样信奉这样的宗教,便形成一个文化和习俗都不同与汉族的新民族,中国出现回族就是从元末开始的。由于他们在中国定居和融和已久,因此人数众多,明清时期在很多城市都有聚居。
明清时期,伊教有两大主要表现,一是西北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习惯而流传,二是回族主要聚居西北陕甘青宁。回族在这些地方定居一是由民族迁移和通婚而产生,二是由军事压力而产生,三是由于清代民族压迫使大批*迁移这里(比如清末回族起义,随清军*而一直向西北迁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6:59
*教形成不久便传入中国了。中国史*载,唐朝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即派遣使节来华建立联系。这样看来,*教在正式建元29年以后就进入了中国大地。
唐宋以来,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华经商,与此同时,他们也把*教教义和生活方式带到了中国。开始这些人通常聚居在中国的重要城市和港口,以此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生活行为,这就是“蕃坊”。年深日久,他们或自行通婚,或少量与当地居民通婚,繁衍子孙,从侨居而成为土生蕃客。一般说来,他们并不主动向外人宣教传教,也不动员附近汉族入教。通婚往往是他们扩大信教范围和信徒数量的最自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