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1 16: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0:17
论新时期新词语的色彩意义(摘要)
杨振兰
新时期新词语数量多,来源广,类型复杂,其中蕴涵着丰富、密集的色彩意义,有必要对其予以专门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一、新词语色彩意义的特点
1. 从新词语整体看,各种色彩类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词的色彩意义由感*彩、形象色彩、语体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地方色彩、民族色彩等不同的色彩类聚构成。其中感*彩、形象色彩的多数渗透于词汇意义之中,称之为内蕴色彩,其余几种附着于词汇意义存在,称之为外围色彩。与以往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的色彩意义,因外来色彩与地方色彩的丰富和发展,而呈现为五“色”俱全且齐头并进的特点。
2. 就色彩类聚之间的关系看,色彩意义呈现高度叠加性
所谓色彩叠加指一词拥有两种或多种色彩意义。色彩的“撞车”、“重叠”现象不是新词语所独有的,但是色彩类型越多,重叠的几率越高,重叠的层次越复杂,新词语色彩类聚的多样性和齐整性,决定了新词语中色彩意义的叠加范围广、层次多。
3. 就某种特定色彩类型看,色彩意义呈现多元化
在这一点上,感*彩、语体风格色彩等表现得尤为突出。感*彩的多元化,表现为感*彩内部类型的多元化及同一词感*彩内涵的多元化。语体风格色彩在基本类型之外突显了两种色彩类型:谐谑风格和委婉风格。
以上特点的形成与新词语产生的多渠道有关,同时也是社会成员日益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语言形式、表达方式丰富性与个性化追求的结果。
二 、新词语色彩意义的生成机制
1. 色彩意义伴随新的语言符号的产生而自然生成
相当一部分新词语是适应标记新概念的需要而制造的全新的语言符号,色彩意义是在伴随词汇意义产生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
2. 色彩意义生成中渗透着交际者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追求
与语言形式相比,语义内容带有一定主观性,而色彩意义与词汇意义相比,主观性更为为明显。新时期交际主体求新、求异、求活、求变的主体心理,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造词、用词过程,均表现了强烈的色彩意识,它们作用于词汇意义,更作用于色彩意义。
三、 新词语色彩意义的应用与发展
1. 色彩意义的动态应用
新词语中因色彩差异而出现的大批同义词语,为语用中不同主体、语境及交际目的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除此之外,色彩意义表现为一种明显的跨语体应用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科学的大力发展及科学知识的大为普及,相当数量的科学术语迅速“走俏”,被移用于日常生活领域或其他学科领域,导致多种色彩类聚的变化和发展。
2. 色彩意义的变化发展
新词语虽然历史短暂,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及高频应用的语言环境中,其色彩意义依然体现了一定的变化发展。主要表现为外围色彩的淡化,淡化的发生基于两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应用中发生的淡化。第二,衍生中发生的淡化。当然,淡化的具体表现包括速度、程度等还因不同的色彩类聚甚至同一类聚内部不同的小类而有所区别。
30年的时段既是共时也是历时,从新词语色彩意义的变化发展既可以发现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从中揭示历时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四、结语
本文对新时期新词语的色彩意义进行系统考察之后,得出以下观点:(一)新词语的色彩意义具有类聚的齐整、叠加、密集等鲜明的特点,这是与自五四开始的现代汉语的其他阶段相区别的特征。(二)从色彩角度诱发新词语的产生尤其大批同义词语的形成,这既是色彩意义的功能体现,也是新时期主体意识增强以及社会氛围和心理宽松多元的体现和反映。(三)新词语的色彩意义在新时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外围色彩的淡化,这也是各个历史时期共同的发展趋向;但是新词语不仅色彩类聚齐全,而且各类聚内部层次复杂,导致不同的色彩类聚以及同一色彩类聚内部不同小类淡化的层次和速度参差不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0:18
更具书面性,比较正式,正式文件,文章用起来表达比较贴切感性,当然要根据具体场合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