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系列(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0 23: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8:39
想知道古人如何喝茶吗?听我一一道来,这节主讲:我过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变化
一、羹饮法(唐代以前)
羹饮法也叫粥茶法。
饮茶的方法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汉代是煮饮,是原始的粥茶法,即将茶树的枝叶砍下,用水烧煮后饮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这漫长的800多年间,茶的饮用采取的基本是混煮羹饮的方法。
到三国时,饮茶方法有了变化。在古荆巴一带,人们把采摘下来的茶叶做成饼状,饮用之前先将茶饼炙烤成红色,再捣成细末,放在瓷器中,然后冲入沸水。并附以葱姜等调味品。这个时候的饮茶还停留在粗放的阶段上,但是已经开始了对茶叶的加工。
二、烹茶法(唐代)
到唐朝,盛行饼茶煮茶法,即烹茶法,也称煎茶法。
唐代煎茶用具的制作工艺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根据陆羽《茶经》中所述,烹茶时,先要将饼放在火上烤炙,去掉水分,用火*出茶的香味来;然后用茶碾将冷却后的茶饼碾碎成为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水一沸时,加入一些盐调味;二沸时,用瓢舀一瓢开水备用,然后夹在锅中心搅打,将茶末从中心倒入水中;水三沸时,将二沸时舀出的水倒入锅中,一锅茶汤就煮好了。最后将煮好的茶汤舀入碗中饮用。
三、点茶法(宋代)
点茶法是在唐代煎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种饮茶方法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点茶法不添加食盐,从而保持了茶的真味。
(讲到这我脑子里想象的就是鸡蛋白做成奶油的过程)
四、撮泡发(明代)
明清时期,由于废除了饼茶进贡,社会上盛行炒青的条形散茶,因此人们不再将茶叶碾成粉末,而是直接抓一撮茶叶放入壶或茶杯中用开水沏泡,即可饮用,这种方法称为撮泡法。
撮泡法不仅简单,而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味,受到讲究品茶情趣的人们的欢迎,这是我国饮茶历史上的一次*,直到今天仍为大群众所沿用。
最典型的泡法是形成于明代完善于清代至今盛行于闽、粤、台沿海一代的“工夫茶”,它是乌龙茶特有的泡茶方式,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呈现出浓郁的艺术韵味,是中国传统茶艺宝库中一颗明珠。
五、罐装茶(现代)
撮泡法自明代以来在中国流行600多年,直到今天仍是大众饮茶的主要方式。
但是随着社会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茶叶产品和饮用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快速,简便、易于操作和携带的茶叶产品及饮茶方式,于是出现了袋泡茶、速溶茶、浓缩茶和罐装饮料茶等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