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翰林待诏是几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23:2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2:57
是六品官衔。翰林制度是从唐至清特有的一项职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
史、文化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本指文学之
林,是文翰荟萃所在。唐代开始作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质是“天
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唐会要》卷57“翰林院”),文
学、经术、僧道、书画、琴棋、阴阳等各色人士以其专长听候君主召
见,称“翰林待诏”。唐玄宗时,较多地选用文学士人,称“翰林供
奉”,用于起草诏令,议论时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翰林院
之南另建学士院,专门负责掌管“内制”。原有翰林院自此一分为二:
一为翰林学士院;一为翰林院,人称旧翰林院。二者虽皆有“翰林”
之名,但性质却很不相同,前者专以待文学之士,是在禁中起草诏命、
参预机务的枢要部门;后者则杂处各种技能之人,是在内廷供奉君主
的普通机构。唐朝后期,政局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藩镇割据形势出
现,宦官专权局面严重,皇帝与朝臣联合反对宦官的斗争以及朝臣内
部的党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政局下,号称“天子私人”的翰林学士得
以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先是起草内制、参谋顾问,侵夺了中书
的权力;继而参预机密,权力趋于鼎盛。德宗时有“内相”之称。宪
宗时从翰林学士中进一步发展出“专受专对”的学士承旨,表明翰林
学士参与中枢决策的地位得以确立。与此同时,旧翰林院一直保存,
其官称翰林供奉或翰林待诏、翰林待制,后又有翰林天文、翰林图画
等等,不设学士,也不参与制诏的起草,始终只是一个主要供君主消
遣的侍从机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2:58
我所了解到的资料是,唐代的翰林学士、翰林待诏本身没有品级,担任翰林学士者必须有其他正式的官职才能在官场上有属于自己的序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2:58
翰林待诏,六品。
唐初,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以备传唤。玄宗时遂以名官,称翰林待诏,掌批答四方表疏,文章应制等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2:59
唐代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没有品级,旧翰林院中翰林待诏主要陪皇帝消遣,与政事无关。翰林学士院中的翰林学士都本有官职,翰林学士可以算作兼职,负责起草诏书等,直属皇帝管辖,也称“天子私人”,没有品级。